我國古錢幣種類繁多,銅、鐵質的孔方錢最為常見,是流通的主力軍,我們普通家庭都可能有幾枚銅錢,它們有的可能不值錢,有的也可能值幾千、幾萬。
我們逛古玩市場的時候,看到大一點的銅錢比小平錢漂亮很多,上手後也比較壓手,可是一問價格很高。
造成以上兩點差別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是制局不同,相對數量較少的制錢局鑄出的銅錢一般價格較高;二是版別不同,比如特殊字體,價格可能會很高;三是大小不同,個越大越值錢,最普通的叫「小平錢」,比小平錢大一些的叫「大樣」,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
「大樣」只是一個通俗的叫法,其實也是小平錢的一種,具體來說可以用直徑加以區分,通常在清代銅錢上區分的更為明顯,具體見下表:
從上表中看出,清錢直徑27以上就可能是「大樣」,一般來說,大樣的價格都會是「小平錢」價格的幾倍、幾十倍,以乾隆大樣為例,普通的小平錢價格在20塊錢左右,乾隆大樣的價格最好的美品在大幾百到上千塊左右。
「大樣」除了個大之外,銅質也比一般的小平錢優良,色澤金黃,十分厚重,在清錢中雍正通寶比較貴,普通的小平錢都在200塊錢以上,雍正大樣美品價格最高能達到2000以上。
通過小編的介紹,相信即便是不懂的人也知道銅錢價格與「個頭」有關係,因此在平時就要注意看看家裡銅錢的大小,拿尺子量一下,沒準會有意外的收穫哦,另外字口清晰、沒有磕碰、銅質黃亮的銅錢價格會高一些。
古錢幣收藏這行當得靠積累、靠研究,朋友們可以關注我,小編持續更新內容,和大家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