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腔兒》作曲:馬駿 演奏:中國戲曲學院戲韻組合

2021-01-11 昭華民族音樂

《老腔兒》

作曲:馬駿

演奏:中國戲曲學院戲韻組合

板胡:王雪雯二胡:董郝斌

琵琶:劉怡彤揚琴:洪文劍

中阮:姜玥含 大阮:黃雅楠

笙:公熙 笛子:王華龍 嗩吶:王冬冬

板鼓:高振洋 中國大鼓:馮周

視頻選自:2019年中國器樂電視大賽

樂曲《老腔兒》的音樂素材取材於陝西地方戲曲秦腔,《老腔兒》為流傳下來的傳統經典唱腔。該曲採用秦腔唱腔的板式、調式,使用了陝西地方戲曲的特性音調苦音進行創作,樂曲委婉、豪邁、充滿韻味,極富地方戲曲音樂特徵。

作曲家介紹

馬駿,現任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副教授。近年來創作的音樂類型涉及戲曲音樂,舞蹈音樂,影視劇音樂及各種大型晚會音樂,併兼任中國戲曲學院民族樂團常任指揮。

主要影視作品:28集電視劇《雪狼谷》、42集電視劇《決戰前》、28集電視劇《金三角奪寶》 、30集電視劇《國家寶藏之覲天寶匣》 、45集電視劇《古今大戰秦俑情》、40集電視劇《愛的契約》 、30集電視劇《白蛇後傳》 、32集電視劇《我的左手右手》 、37集電視劇《誰是真英雄》 、29集電視劇《對與決》、央視8集紀錄片《京劇》 、40集電視劇《一念向北》、36集電視劇《微時代之戀》、24集電視劇《城中計》、34集電視劇《回馬槍》、40集電視劇《生死連》、48集電視劇《左手劈刀》、40集電視劇《濱城硝煙》、電影《情笛之愛》、電影《潯江山月》、41集電視劇《戰地槍王》、42集電視劇《音樂會》

主要器樂及舞蹈音樂作品:

民族管弦樂《無題》 雙二胡與樂隊《老腔兒》民族室內樂《杜十娘》;舞劇《太極張三丰》 桃李杯舞蹈音樂《春閨夢》大型舞蹈組曲《沸騰的火焰》

主要戲曲作品:

大型評劇:《白毛女》《牛郎織女》《張羽煮海》《長霞》《馬本倉當官記》 《安娥》《鍾馗》《福字和事老》《焦莊戶》《新亭淚》

大型京劇:《盧溝曉月》《新三字經》《悲慘世界》《杜十娘》《楊靖宇》《戚繼光》《莊妃與多爾袞》 京劇電影《孫安動本》《清貧之方志敏》《花兒漫一碗泉》《深水港》《雙槍惠娘》

河北梆子:《定都》 《張居正》《人民英雄紀念碑》

秦腔:《大唐玄奘》

擔任中國戲曲學院民族樂團常任指揮

15年擔任中宣部《新年戲曲晚會》作曲

14年擔任中宣部《新年戲曲晚會》指揮/作曲

12年在國家大劇院擔任大型京劇史詩《長徵組歌》指揮

09年擔任赴香港演出民族音樂會指揮

09年擔任中國評劇音樂會專場指揮

連續10年擔任中央電視臺一套及十一套大型晚會作曲

作品榮獲:中宣部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三屆全國地方戲(南北片)調演一等獎;電影《情敵之愛》斬獲亞洲國際青少年電影節「最佳音樂獎」。

中國戲曲學院戲韻組合介紹

戲韻組合成立於2016年,是在牛長虹教授的策劃和組織下創建的民族室內樂團,由牛長虹、馬駿、徐建擔任組合藝術指導。成員由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的優秀本科生、研究生組成。樂團立足於中國戲曲學院的戲曲特色教學,以中國傳統戲曲音樂為創作元素,積極探索民族器樂戲曲聲腔化的實踐與創作。該組合在2017年文華獎第六屆全國青少年民族樂器教育教學成果展示中獲獎並展演。

相關焦點

  • 弓弦樂合奏《開門》作曲:曲大衛 指揮:葛亞南 演奏:中國戲曲學院...
    弓弦樂合奏《開門》作曲:曲大衛指揮:葛亞南演奏:中國戲曲學院民族弓弦樂團視頻選自:2019戲韻弦歌——中國戲曲學院師生胡琴專場音樂會作品以京劇中西皮小開門的音樂為素材,運用西方的和聲、對位以及復調等作曲手法並結合線條旋律與聲部間的交相呼應。樂曲共分五段,在不同速度不同情緒中表達中國京劇音樂的獨特魅力。
  • ...的祖國》曲大衛改編 指揮:葛亞南 樂隊:中國戲曲學院民族管弦樂團
    《我的祖國》作曲:劉熾 改編:曲大衛二胡領奏:宋飛板胡領奏:牛長虹京胡領奏:王彩雲指揮:葛亞南樂隊:中國戲曲學院民族管弦樂團視頻選自曾任職於中央民族樂團、中國音樂學院。現任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表演藝術委員會主任、二胡學會會長。曾榮獲國務院頒發的特殊貢獻獎、獲國家表彰的「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 中國戲曲學院校慶展演「繁花似錦」
    12月4日,《國戲風華·戲曲名家演唱會》上演。晚會開場以宋飛、牛長虹、馬瑞帶領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團隊演奏的戲曲器樂合奏《盛世歡歌》拉開帷幕。隨著演唱會的大幕落下,慶祝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周年教學成果展演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尹曉東說,自9月22日始,持續近4個月,140多場線上展播、17場線下展演,追憶過去,銘記當下,展現學院綿延70年、持續不斷迸發出的傳統文化藝術魅力與育人傳承風採。
  • 2018中國戲曲文化周:當歐式園林邂逅中國傳統音樂
    央廣網北京10月7日消息(記者張凱航 王子衿 安紅麗)10月1日至7日,由文化和旅遊部與北京市政府主辦的2018中國戲曲文化周在北京園博園上演。其中,2018中國戲曲文化周之園博音樂會分為戲曲音樂專場演出、民族音樂專場演出和交響樂演出專場,由中國戲曲學院、北京京劇院和北京交響樂團參加演出。圖為演出現場,央廣網記者張凱航攝園博傳統音樂演出是2018中國戲曲文化周的一大特色。10月1日至7日,每天下午3點至4點半,歐洲園林與中國傳統民都會碰撞出一道靚麗風景。
  • 國家博物館與中國戲曲學院將聯合舉辦2020·北京中國弓弦藝術節
    圖為2020·北京中國弓弦藝術節海報2020年正值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周年,由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和中國戲曲學院(簡稱「國戲」)聯合主辦的2020·北京中國弓弦藝術節將於12月17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
  • 《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戲服,會講故事的全能藝術家
    唱念做打,巧目顧盼,水袖揮動,霓裳翻飛……中國的戲曲舞臺上,流淌著中華民族的風骨和風情,滋養著中國人的精神家園,第六期《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便帶領人們遊曳於有聲有色的戲曲藝術舞臺上,探究戲服背後的人文精神、歷史變革,在戲服的意蘊中品讀中國文化的山高水長。
  • 新曲推薦|《詩鄉》中國首位竹笛表演藝術博士楊偉傑作曲並演奏
    竹笛與樂隊《詩鄉》世界首演2018年11月18日晚上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作曲:楊偉傑演奏:楊偉傑編配:江賜良指揮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獲頒藝術學博士學位,師從笛簫大師張維良。早年先後隨張向華、李鎮、曾永清、黃金成、孫永志、蔣國基、馬迪等名家習笛,隨張振濤和餘少華研習中國音樂史及民族音樂學理論,隨餘其偉研習粵樂藝術,王建平學習昆笛演奏,王培瑜學習潮樂演奏,蘇純賢學習二胡。
  • 在國博遇見「中國弓弦節」 |12月17日兩場講座邀你了解【胡琴】
    戲曲藝術的舞臺實踐,是「戲」與「曲」的結合;戲曲音樂的實踐,是依託於戲曲的創作編導,在舞臺實踐中,通過戲曲演唱藝術與戲曲演奏藝術的合作,將戲曲聲腔藝術之美乃至戲曲作為綜合藝術的整體表演,通過戲與樂的共為,傳情達意、演繹劇情,最終完成其藝術表演。 中國傳統戲曲的聲腔之美,從其產生的那一刻起,就在與器樂藝術的合作中,尋求依腔託調、以曲傳情的完美表現。
  • 新年新曲|低音笛獨白《悠遠的歌》作曲&演奏:馬迪(附曲譜)
    05:25來自小雲朵樂《悠揚的歌》作曲&演奏:馬迪樂器提供:滌心坊錄音:2020年12月30日《悠遠的歌》是著名笛子演奏家馬迪先生為迎接嶄新的2021年而創作的最新作品。——蔣寧馬迪介紹馬迪,中國著名竹笛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竹笛學會副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排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陝西省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會長。
  • 津沽戲曲人推出原創戲歌 戲韻唱響五中全會精神
    天津京劇院京歌《邁向新徵程》、天津河北梆子劇院戲歌《五中全會指航程》,以戲韻聲聲傳遞黨的聲音,作品將通過現場演出等多種形式陸續與觀眾見面。京歌《邁向新徵程》由馬載道作詞、曹穎明作曲,青年演員孟凡淞、魏玉慧、王藝臻、劉小源以及青年鼓師張騰予、琴師曹穎明等協作表演。
  • 2018中國戲曲文化周北京園博開唱 每天投放700張免費預約票
    今天,以「中國夢·中華魂·戲曲情」為主題的2018中國戲曲文化周在北京園博園鳴鑼開唱。「今年的花車巡遊採用了國際化思維、中國式表達的理念,為傳統戲曲賦予當下流行元素。」導演翟健新特別提到了機械人偶不僅是在國內首次表演,而且是首次用這種方式來詮釋戲曲。
  • 大筒獨奏《楚風》編配:姚廣 演奏:蔡霞 指揮:劉江濱 伴奏:臺灣國樂團
    2014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導師為我國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宋飛教授,2017年獲二胡碩士學位。2011年之後於北京、湖南等地成功舉辦四場個人獨奏音樂會;2019年3月至5月受邀走進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浙江音樂學院、湖南師範大學等九所高校舉辦教學專題講座。
  •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戲曲學院攜手舉辦弓弦藝術節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施雨岑)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戲曲學院近日聯合舉辦「2020·北京中國弓弦藝術節」,圍繞「戲樂共生·交輝共榮」的主題,通過品牌音樂會、專題講座等一系列活動,展示中國弓弦藝術發展的輝煌歷程和豐碩成果。  據介紹,藝術節的各項活動將持續至12月21日。
  • 中國戲曲學院原創豫劇《石壕吏》,亮相黃河戲劇節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中國戲曲學院原創豫劇《石壕吏》,經過層層遴選,於2020年12月10日,亮相第九屆黃河戲劇節。豫劇《石壕吏》是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跨系部聯合創作劇目。本劇的整體風格大悲大喜,大開大合,以倒敘的方式展現了汪三郎一家在戰爭中的悲慘命運。杜甫與三郎一明一暗的兩條線,兼具了抒情與敘事,作曲、燈光、服裝、舞美等多部分協調配合,才最終將豫劇《石壕吏》呈現在舞臺。
  • 文化浦興 | 看,濃濃戲韻又現浦興雅韻
    文化浦興 | 看,濃濃戲韻又現浦興雅韻 2020-04-29 2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戲」大展壓軸歲末:「中國戲曲學院建校暨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
    12月22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和中國戲曲學院(簡稱「國戲」)聯合舉辦的「薪火相傳——中國戲曲學院建校暨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成就展」新聞發布會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新聞發布廳舉行。發布會現場 趙陽 攝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尹曉東、中國國家博物館策展人諸葛英良、中國戲曲學院院辦主任董昕、中國戲曲學院新媒體藝術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譚鐵志、中國戲曲學院教授董德光等出席發布會介紹展覽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2018中國戲曲文化周在園博園盛大開幕 花車巡遊再次驚豔亮相
    今天上午九點半,2018中國戲曲文化周正式在園博園鳴鑼開唱。「我是中國人,梅花品德日月魂。千紅萬紫隨風去,唯有玉壺照冰心。」童聲伴著絲竹鑼鼓,一曲由700多位小朋友合唱的戲歌《我是中國人》正式拉開了戲曲文化周的大幕。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學生隨後登場,戲曲薈萃帶來了各行當絕活;北京京劇院翟墨、張建峰、竇曉璇、方旭等名家則一起演繹了《梨園盛世情》。
  • 上音三位作曲學子「中國風味」鋼琴作品全球發行
    數字「五」深深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文化中具有多重意義——不同音高的五聲音階相遇並融合。它的目標是融合哲學方面的五種不同元素、中國傳統五聲音階以及貫穿整首樂曲的五種不同音樂表情來達到統一和諧。鋼琴演奏 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