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侯孝賢的電影《悲情城市》讓臺灣九份這座因礦產耗盡而頹廢的古鎮再度被重識。獨特的舊式建築和古鎮風情讓九份炙手可熱,遊客趨之若鶩。
為一探九份沉浮近一個世紀的戲夢人生,記者近日踏訪了這座古鎮。
資料圖:雨後的臺灣旅遊勝地九份。中新社發 王東明 攝
九份所在的新北市瑞芳區因盛產黃金、煤等礦產而聞名,但隨著礦產枯竭,該區也走向衰落。直到1989年,取景九份的侯孝賢電影《悲情城市》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才讓其獨特的風物被世界矚目。
1993年侯孝賢再度以九份為背景拍攝《戲夢人生》,而後《看海的日子》《無言的山丘》《多桑》等多部電影都來此取景。
所有涉及九份的旅遊攻略上都寫著昇平戲院、阿妹茶樓,它們正是《悲情城市》《千與千尋》兩部九份關係密切影片的見證者。
從喧囂到沉寂,再因電影而重現芳華,九份充滿了戲劇感。當年為礦工提供娛樂生活而建的昇平戲院,歷經了百年命運沉浮。
資料圖:昇平戲院中展出的舊時電影放映機。中新社發 陳立宇 攝
昇平戲院坐落在豎崎路與輕便路交會處。戲院原稱「昇平座」,建於1914年,取義歌舞昇平,是新北市最老的戲院,其建築風格屬臺灣日據時期最流行的仿巴洛克式。
在礦業興盛時期,昇平戲院風光無限,歌仔戲、布袋戲、新戲、電影等輪番上映,場場爆滿,是九份人的娛樂中心。幕起鑼開,當年午後的「昇平座」如同一座「幕光之城」,在帷幕升起與光影閃動間,透過一幕幕的好戲牽引著九份人的歡笑與淚水。
隨著九份礦業的沒落,戲院也開始凋敝,終在1986年關門。直到2011年,新北市政府斥資4000多萬元新臺幣對戲院重修,才再度開放。修繕後的戲院門口保留了復古的售票口、販賣部、老電影海報等。
甫入戲院就見「昇平再起風華重現」的楹聯和展示戲院「前世今生」的圖片牆。昇平戲院志工潘宏祝向記者介紹說,現在昇平戲院每天4場播放與九份、昇平戲院相關的紀錄片、電影,供遊人免費觀看,播放內容每月一換。
昇平是一座混合了戲劇與電影的戲院,兩層設計,二樓為U形弧線設計階梯式座椅,一樓是兩排六連座座椅。戲院內展示著古董級的炭精棒電影放映機,以及舊時為宣傳新戲「踩街」用的三輪車和兒童肩抗的宣傳板。
《悲情城市》讓九份俘獲了一批「老人」的心,日本漫畫家宮崎駿從九份獲得靈感的作品《千與千尋》則攫取了「新人」的愛。
《千與千尋》的靈感來自九份老街,那座神秘鬼城、大紅燈籠的小吃街、湯婆婆的澡堂子等等都與同樣懸掛著大紅燈籠、逼仄石階蜿蜒的九份街景如出一轍。
據當地人介紹,昇平戲院對面的「阿妹茶樓」就是《千與千尋》裡湯婆婆澡堂子的原型。「阿妹茶樓」掛著的巨大面具正是影片中面具人角色的靈感來源。
聰明的九份人借影視劇的東風發展旅遊,許多店鋪、民宿都取自電影之名,「悲情城市」「天空之城」「戲夢人生」等等店招散落各處。很多文藝青年和影迷來九份圓夢。
來自各地的遊客聚散於此,老街的燈火滅了又明。無論因礦業興盛,還是緣影視再輝煌,九份古鎮靜靜佇立在山間,淡看基隆港日升日落,海光山色。(記者 李欣 路梅)
(責編:陳彥彥(實習)、劉潔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