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年僅26歲的怪癖學者,寫出一部不可思議的書,讓魯迅受益

2020-12-17 九月的小書屋

算人生是出悲劇,我們要有聲有色地演這齣悲劇,不要失掉了悲劇的壯麗和快慰;就算人生是個夢,我們也要有滋有味地做這個夢,不要失掉了夢的情致和樂趣。-- 尼採 《悲劇的誕生》

「藝術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來的形而上活動。」

尼採,不僅是一位著名的德國哲學家,也是偉大的詩人、文化評論家,甚至還是作曲家。

作為有著良好人文素養與藝術修養的思想家,他以同時代人罕有的智慧、激情、勇氣,批判包括基督教在內的一切舊有文化秩序,力圖在批判現代文化的過程中,呈現一種新型文化。

在1872年,這位年僅26歲的怪癖學者突然寫出了一本不可思議的書,《悲劇的誕生》。

在這部著作裡他提出了酒神精神日神阿波羅和酒神狄俄尼索斯在希臘神話裡有著特殊的寓意,尼採將他們代表的意義來同藝術相結合,尤其是用來說明悲劇的起源。

阿波羅是太陽神,歷來是光明、美好、積極、正面的象徵,日神的光亮照耀世界,帶給萬事萬物美的光環,使事物看上去色彩斑斕、美輪美奐。

狄俄尼索斯是酒神,所謂酒神精神,就是個人解體而同作為世界本體的生命意志合為一體的神秘的陶醉境界。

個體生命毀滅本身就是生命意志對自身的肯定,它在肯定生命整體力量的同時也體會到了宇宙生命的豐盈。實際上,尼採的酒神精神是同他的悲劇意識緊密相連的。

尼採主張,要在生命最異樣最艱難的問題上,肯定一切生命的價值,包括世間萬物的生與滅、生命中的矛盾與鬥爭,甚至人生中的受苦與罪惡。

尼採關於生命之宏論,一言以蔽之:痛苦。

尼採那病魔纏身的軀體使他沒有哪怕片刻的令人滿意的平靜時光。

但是尼採說,「沒能殺死我的東西,使我變得更堅強!」

巨大的痛苦練就了他強大的痛苦承受能力,尼採不僅沒有被病魔打倒,反而欣然接受它,認為每一次疾病之間的短暫康復對他來說都是一次新生。

每一次疾病的痛苦帶給他的都是堅強的生命意志的被喚醒,每一次生命力的最低潮都是尼採創造力增長的時期,他以最真誠的信念宣告疾病的痛苦之於他乃是「份內之事」。

尼採在更深的意義上看待自己的疾病,他張開雙臂將疾病有意識地作為一種必需迎進自己的命運。

尼採的酒神精神是一種積極的創造力量,意味著個體的災難和毀滅乃是創造的必要前提,是健全和豐盈所產生的痛苦,意味著要肯定生命就必須肯定死亡。

這是一種樸素的人生哲學辯證法。要解決個人的生存意義問題,就必須尋求個人與某種超越個人的整體之間的統一,尋求有限與無限的統一。

因此,酒神與日神相對,他是原始激情的象徵,他是野性、狂歡、放縱、忘我的代名詞。在整個過程中,原始放縱和痛苦狂喜交相呼應。

對此,尼採做了這樣的解釋:「如果一個人把貝多芬的《歡樂頌》化作一幅圖畫,讓想像力繼續凝想數百萬人戰慄著倒在灰塵裡的情景,他就差不多能體會到酒神狀態了。」

尼採的這本《悲劇的誕生》對國內的很多作家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比如魯迅先生,據了解魯迅的書架中有很多關於尼採的書籍。

在魯迅的文章中,魯迅對尼採評價道:「個人主義之至雄者,若夫尼採,斯個人主義之至雄傑者矣希望所至,惟在大士天才,而以愚民為本位,則惡之不殊蛇蠍。尼採之所希冀,則意力絕世,幾經神明之超人也。」

在他的文章中能看出魯迅還是很欽佩尼採的,通過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野草》等作品的分析,都能看出尼採的影子,對此魯迅受益頗深。

尼採作為20世紀當紅的哲學家,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他了解他,也有很多人開始意識到尼採是偉大的。

你如果問為什麼, 要讀尼採,我想周國平老師的回答應該是最好的答案。

周國平:無論是在什麼時代,青年都是天然的理想主義者,內心都燃燒著對精神浪漫的渴望。

我國著名文學家郭沫若把老子和尼採相比:

老子與尼採的相同之處,是他們兩人同是反抗有神論的宗教思想,同是反抗藩籬個性的繼承道德,同是以個人為本位而力求積極的發展。

如果您想入門哲學,那麼這本書就是最為合適的選擇,學習哲學,可以讓人有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讓人能更有意義的活在世界上。

點擊下方連結便可以購買:

相關焦點

  • 十大著名哲學家的十大怪癖!
    3、黑格爾(1770-1831)——最喜歡衣服黑格爾13歲時母親去世,童年歲月幾乎被文學佔據。成年後,他的生活由神學院、寫作和擔任貴族家庭的家庭教師組成。45歲之前,黑格爾有著美滿的婚姻、幸福的家庭,還有一份不錯的工作——編輯一份讀者喜愛的文學刊物《海德堡雜誌》。但是他也有不同尋常的怪癖。
  • 「超人」尼採說「車要翻了推倒它」,來看魯迅先生怎麼說
    相信大家都知道,尼採的超人說曾經。影響了許許多多的人。尤其是在20世紀上葉的西方社會,許多行事極端的年輕人把尼採學說簡直奉為做人準則。他偏執的性格和超覺得自信曾一度讓人們以他偶像。我們偉大的思想家魯迅先生,卻能夠將事物穿透看到本質。他並不欣賞尼採的偏執和狂傲,他欣賞的是尼採先生敢於面對追捧者擺出的冷臉。尼採認為那些甜言蜜語的恭維簡直如毒藥般可怕毒害人的身心和思想,讓人從此跟著這些恭維的聲音,走向一個個充滿惡臭的陷阱。所以,他根本不理會那些把他奉為偶像的保護者的恭維:」捧殺永遠都是毒藥」!他高喊者提醒人們。
  • 《山海經》是怎樣一部書?作者又是誰?有學者認為是印度人
    《山海經》的書名最早見於《史記·大宛列傳》,但由於司馬遷認為它:「其文不雅馴,縉紳先生難言之」,從而不多做介紹,使這部書又成了一部「千古謎書」。《山海經》是怎樣一部書?有學者說它是一部「巫術性的地理書」,還有學者說它是一部「雜亂無章的神話總集」,魯迅先生從小就很喜歡讀《山海經》,他認為:「《山海經》……蓋古之巫書也」。關於《山海經》的作者。西漢劉向、劉歆父子認為是夏禹、伯益治洪水時所記,但此說使人難以置信。
  • 尼採:叔本華為什麼被時代給遺棄了?
    他也曾羞愧的給好友奧維貝克送書,幾乎是乞求的說:「請為我發揮你的最大善意,如果這本書不堪卒讀,那裡面的某些局部或許還是可以看一下的。」這對於一名作家來說,這已近乎尊嚴掃地。難以想像在《瞧!這個人》裡說「我為什麼能寫出如此好書」的是同一個尼採。尼採說,只有到了二十一世紀,人們才能理解他的哲學。
  • 數位化尼採:尼採網絡資料庫一覽
    其實數位化的目標也是一樣的:把一個學者所有這些所寫、所讀、所想的痕跡變成更易於檢索、易於修訂,能供更多讀者閱覽的形式。今天來介紹一下尼採的幾個資料庫項目。由於有強大的研究編纂傳統支撐,有標準版本(KSA等)的依託,加之Paolo D'Iorio等人的推動,尼採的數位化項目還是非常成熟的。
  • 尼採最被人誤解的名言,僅28字,卻讓人想說:前提是給我一個女人
    是因為太多人誤解了尼採的名言了。所以尼採這句名言,被很多人稱之為最容易被誤解的名言,僅28個字,卻讓許多人想說:前提是給我一個女人!這句話如下:你今天是一個孤獨的怪人,你離群索居,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一個民族!——尼採書沒讀好的人,並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亂說話。
  • 又一大神級網文作者英年早逝:年僅32歲,留下一部《劍道獨尊》
    近日,又一大神級網文作者英年早逝,年僅32歲,留下一部網文經典《劍道獨尊》。他就是劍遊太虛。關於「劍遊太虛」逝世的消息,出自網文界老牌編輯「洛古特」的朋友圈。有大量網文作者對劍遊太虛的去世進行緬懷和哀悼,消息源應該確定無疑。有些朋友可能不太清楚劍遊太虛。這裡對劍遊太虛的作品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首先是劍遊太虛的代表作《劍道獨尊》。
  • 為何莫言會說,他願意全部的作品,換魯迅的一篇《阿Q正傳》
    莫言說過:「我願意用我全部的作品換魯迅的一篇小說,換他一個《阿Q正傳》。如果我能寫出一部類似於《阿Q正傳》那樣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地位的小說,那我願意把我所有的小說都不要了。」普遍認為,魯迅先生對很多國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讀《阿Q 正傳》,卻發現其實他對阿Q 是沒有「怒」的,雖然有調侃,有嘲笑,但是也有隱藏的同情,這點卻被很多人忽略了。作家畢飛宇在《〈阿Q 正傳〉其實就是一部關於「侮辱」的小說》中指出:「在整部小說裡,阿Q 和吳媽之間只發生了一件事,也就是阿Q 想和吳媽『睏覺』。」
  • 尼採:一個人變成利他主義者,不再自私時,也就走到了盡頭
    在中國,尼採哲學也有著眾多的追隨者,比如魯迅、林語堂、周作人等,魯迅就是一個「非常尼採」的文化大師,因此人們將魯迅稱之為「中國的尼採」。尼採提出,必須清算傳統道德,因為傳統道德已經深深地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們的心靈產生了極大的腐蝕作用。尼採將傳統道德比作有毒植物,並說:「這種從腐爛中生長起來的有毒植物,可以通過其毒氣數千年的毒害生命。」
  • 《兩地書》:魯迅的浪漫愛情,樸實情話
    那一天26歲的魯迅見到了比自己大三歲的小腳女人朱安,這個用盡一生去反抗就傳統的男人,這個在文字裡寫盡封建社會黑暗的才子,最後還是敗給了世俗一場明目張胆的騙婚。 他甚至在婚後坦言:"這是母親給我的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 魯迅是一座山 張愛玲是一條河
    《許子東現代文學課》 許子東 著 上海三聯書店 2016年,知名學者許子東教授曾在騰訊「經典課堂」欄目上開講香港嶺南大學的中國現代文學課。他感慨道:「魯迅講《中國小說史略》不卑不亢,不講笑話,但是全場課堂裡坐滿。」 在對魯迅的講述中,許子東不僅從魯迅的研究情況、魯迅和幾個女性的關係這些因素考慮,同時也深入《狂人日記》《阿Q正傳》《傷逝》等文本中,解讀魯迅與那個時代的關係。他評價說:「魯迅是一座山,後面很多作家都是山,被這座最高的山的影子遮蓋了,但張愛玲是一條河。」既傳達了魯迅不可超越的地位,又高度評價了張愛玲。
  • 舊瓶裝新酒,歷史書裡的魯迅與被消費的魯迅
    ——魯迅你不笑、不憤怒,沉看人,說,我甚至跟你沒什麼共鳴——這副冷淡的面孔最讓人有無關緊要的氣惱。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魯迅 《華蓋集·雜感》妻兒面前蠻橫,主子面前溫順,專讓親者痛仇者快,這樣的人只好去塵埃裡孤獨終老。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 六年級第26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筆記,感受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
    1、「失聲痛哭」是真情的流露,寫出了人們的悲傷程度之深。從「數不清」「掛滿」「大大小小」「堆滿」可以看出輓聯和花圈的數量多,間接表明人多。「各色各樣」說明送輓聯和花圈的人遍布各行各業。這些詞語表明魯迅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2、「……,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
  • 北村薦書:人生十讀
    這是一部具有高度結論性的書,像是對已經成功的某種經綸的發布。更奇怪的是,它可供學者研究,也可供鄉野老嫗閱讀,它不像一本教科書,倒更像一種有生命的主體,帶著生命氣息的呼出。第一讀裡面可包括《聖經》的派生讀物,如奧古斯丁的《懺悔錄》、考門夫人的《荒漠甘泉》、班揚的《天路歷程》和愛默生的相關著作等。  第二讀是《復活》。
  • 魯迅:拼音化文字取代漢字迫在眉睫,一專家寫出千古奇文啪啪打臉
    回顧漢字的發展和變革歷程,有一件歷史大事就不得不說起,那就是發生於20世紀初(1915)的,由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人發起的「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中,其中有一條叫做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因此,當時出現一批專家學者對用於記錄文言文的「漢字」也展開激進的抨擊。
  • 尼採經典語錄大全,讀完一生受益!
    ——尼採2. 也許你感覺自己的努力總是徒勞無功,但不必懷疑,你每天都離頂點更進一步。今天的你離頂點還遙遙無期。但你通過今天的努力,積蓄了明天勇攀高峰的力量。——尼採3.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4. 我感到難過,不是因為你欺騙了我,而是因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尼採《天才的激情與感悟》5.
  • 最實用的:100本人生必讀書
    鬼谷子26. 孫子兵法27. 三十六計28. 菜根譚29. 增廣賢文、朱子家訓30. 智慧書(巴爾塔沙*葛拉西安)31. 處世書(馬基雅維裡) 32. 西方聖賢書(蘇格拉底等)健康指南——33. 健康諺語新釋34. 生活健康密碼 35. 生活細節防百病 36. 營養與健康(陳炳卿、孫長顥——化學工業出版社)37.
  • 尼採經典語錄
    26、我要單獨而絕對的擁有你。不光要單獨的愛,而且要單獨的被愛。愛真是一種偉大的自私。27、人可以控制行為,卻不能約束感情,因為感情是變化無常的。28、一件事的荒謬,不能成為駁斥它存在的論據。相反,這恰恰是它存在的條件。29、一個人需要朋友是因為他無法單獨。只要一個人需要朋友,他就不太能夠成為一個朋友——因為這種需求把別人貶為一種對象。只有能夠單獨的人才能夠成為一個朋友。
  • 尼採:為什麼美女往往會嫁給醜男人?
    尼採:為什麼美女往往會嫁給醜男人?尼採是德國著名文學家、作曲家、思想家、哲學家,其代表作有《權力意志》《善惡的彼岸》《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我的哲學老師叔本華》等。尼採的哲學深受叔本華影響,他將叔本華稱之為「我的偉大哲學老師叔本華」。雖然尼採在其著作中對叔本華進行了許多批判,甚至是無情的批判,比如他在《權力意志》中說:「叔本華駭人聽聞的誤解,他把藝術視為通向生命之否定的橋梁。」在此,尼採認為叔本華「誤解」了藝術與生命的關係,並且叔本華的誤解是「駭人聽聞」的。
  • 《魯迅草木譜》:那個鐘愛花草樹木的魯迅先生
    在日本留學時,魯迅寫下了「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望去確也象緋紅的輕雲」這一描寫櫻花最經典的比喻句。魯迅一生熱愛博物學,更鍾愛樹木花草。其筆下的樹木營造了特殊的意境,透露了魯迅的內心密碼。2020年6月,學者薛林榮的隨筆散文集《魯迅草木譜》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魯迅草木譜》以花草樹木為切入點洞悉魯迅的內心世界,力求發現一個有血肉、有溫度、有人情的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