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投票了嗎?」
跨年這兩天,除了現實中世界各地熱鬧的狂歡,網絡上國內電競圈和娛樂圈的粉絲們也一點沒閒著。原本已經「局勢穩定」的微博「年度人物」排行榜由於王一博的票數激增導致懸念再起。在娛樂圈粉絲的奮起直追下,王一博成功反超此前排名第一的Uzi,見勢不妙,另一邊陣營的「電競少年」們自然不甘人後,紛紛號召拉票,這場「跨圈」對抗在辭舊迎新之際迎來又一輪高潮。
自「微博之夜」投票開啟以來,電競圈先後有4位明星選手進入「年度人物」榜單前十,分別是Uzi(簡自豪)、TheShy(姜承錄)、Clearlove(明凱)和JackeyLove(喻文波),經過一段沉澱期之後,目前仍有三位保持在第一、第四和第六名的位置。這是此前幾乎從未沒有出現過的畫面,一向被人認為是在「孤芳自賞」的電子競技,怎麼突然有了這麼大的能量?事實上從18年開始,中國電競就在將積蓄了近二十年的能量向外界迸發,RNG季中邀請賽奪冠、中國戰隊亞運會兩金一銀到iG最終在韓國捧杯,中國電競的社會影響力量級一步步達到新的巔峰。還記得當時iG贏下比賽後微博、朋友圈、各類社交媒體和論壇上爆發的歡呼聲嗎?還記得王思聰奪冠抽獎微博引發了怎樣的轉評贊狂潮嗎?當兩年來,人們總能在年末央視新聞的年度視頻裡看到英雄聯盟S賽中國戰隊的奪冠畫面時,甚至不需要太多的數據證明,大家就能切身感受到,近兩三年以來,「電子競技」這四個字在中國確實今非昔比了。
這次「年度人物」投票就像是對國內電競影響力的一個階段性「測驗」,其結果可能還好得有些出人意料。
微博投票實際上就是在考驗明星們的流量級別。流量是一個既寫實又有些虛幻的名詞,尤其在網際網路時代。一方面,明星能產生多大規模的流量的確可以反映出他在社會上的整體知名度和影響力,「眼球經濟」的時代,關注度哪怕是「驚鴻一瞥」也能產生價值。而且作為大眾化社交媒體,微博的觸達用戶不會只有某一特殊群體,參與活動的人可能主體是粉絲們,但必然不止於此。再換個角度來說,公眾人物在這樣的「國民級」社交媒體登榜,本身就是一種「自我展示」和「自我推銷」的行為,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其身後的行業都沒什麼不好。但另一方面,流量並沒有它看起來那麼有說服力。作為數據,至少目前,流量的真實性依舊可以被質疑。前段時間,「微博之夜」官方微博發布聲明表示發現疑似暗中「刷票數」的行為就是最好的證明。此外,流量的高吸睛性既加快了新聞信息更新迭代的速度,也更容易讓大眾對人或事的看法變得片面。那些紅「爆」、橙「沸」充滿話題性的熱搜,那些看起來甚至有些驚悚的數字(票數、收視……)都可能讓人們忽視掉一些也許更重要的東西,無論在娛樂圈、電競圈或是其他行業,都是如此。
「年度人物」投票事件中,我們既驚喜於電競明星選手們如今這般程度的大眾知名度以及電競粉絲們「不蒸饅頭爭口氣」的活躍度、廣泛性和進取精神,也需要意識到一些問題。比如,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進入前十的4位選手其實就是如今國內電競圈的「頂級流量」,甚至都不會是代表,而「頂流之下」,真正能夠進入大眾視野的,實在屈指可數。更為「巧合」的是,這4位選手均來自英雄聯盟項目,即使把範圍擴大到前50名,也只能見到Ming(史森明)、Doinb(金泰相)、Rookie(宋義進)等其他英雄聯盟明星選手,除此之外的電競項目幾乎「銷聲匿跡」。《英雄聯盟》屬於電子競技,但電子競技並不等於《英雄聯盟》,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命題,但在這裡,它在多大程度上還能被粉絲們意識到,需要提出疑問。
這是對國內電子競技版圖的影射,LoL難覓對手,其他項目難有突破。電競的發展當然不能虛有其表,整體行業體系和產業鏈條的完善必不可缺,但對目前的電子競技來說,「內外兼修」才是可取之道。這樣來說,有時候看看流量也未嘗不可,畢竟「出圈」一直是一個難以克服的難題。
在粉絲和各路自媒體的號召之下,一段時間裡,關於Uzi與王一博的「年度人物」之爭甚至演變成「飯圈女孩」與「電競宅男」的群體之爭,這種社會性的群體行為,帶來的不只是一場狂歡,也可能為電子競技贏得「破圈」可能性的時機。
那麼,今天你參與投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