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生物教學的點點滴滴
「醫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師的真功夫在課堂上。」「我們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進步;我們可以不成才,但不可以不專業化成長。」4月3日晚,孔月華老師用優美而流暢的語言從課堂教學和教師專業成長兩個方面談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談課堂教學
關於課堂教學,孔老師又從備課、課堂內容、教學過程三個方面做了具體的闡述。
課堂設計要考慮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要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儲備和對知識的接受方式。要考慮到對教材的處理能否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的方式是否有利於學生的探究,教學的過程有沒有給學生留下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如果只傳授知識,課堂就會變成機械的勞動、被動的灌輸、重複的訓練、無奈地應付。我們應把傳授知識作為載體,通過這個載體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還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學生學習能力獲得提升的同時獲得正確的人生態度。
孔老師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來說明我們的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要開啟智慧,點化生命。
感悟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只有悟到的才是自己的,灌輸的往往是別人的。
在教學過程中要融入點「味」 , 如文學味,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樂教、會教,要學會運用多種教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欲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談專業成長
有人把教師分為三類,即像草一樣的活著的教師,像藤一樣的活著的教師,像樹一樣的活著的教師。
第一類教師,像草一樣的活著。你儘管每年還在成長,但是你畢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陽光,但是長不大,你給學生的綠色和影響都是非常有限的。人們可以踩過你,但是人們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他產生痛苦,人們不會因為你被踩了而來憐憫你,因為人們本身就沒有看到你這棵草。
第二類教師,像藤一樣的活著。這一類教師,拱手把自己的命運交給靠山,沒有靠山就像藤一樣無法生存。雖然你也能長高,看似走了捷徑,但你永遠長不大。靠山不需要你的時候,你什麼也不是。靠山倒了,你也就倒了。
第三類教師,像樹一樣的活著。這一類教師首先是一個具用「獨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的富有良知的知識分子,雖身處浮躁的時代,但不肯放棄早已被許多人棄如敝履的理想,始終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像樹一樣不斷的成長,自覺地將自己的生命與學生的生命編織在一起。只有這一類教師,才能培養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公民」。雖然你可能會經歷更多的風雨,但當你長成參天大樹以後,遙遠的地方人們就能看到你,走近你。遠看,你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走近,你能給人一片綠蔭,即使倒下了,你依然是棟梁之材。這一類老師,不但書寫著學生成長的童話,也書寫著自己的職業傳奇、生命傳奇。我們要做像樹一樣的教師,必須要注重我們們的專業成長。
談到教師專業成長時,孔老師建議我們要多向大師學習,多向身邊的榜樣學習並珍惜每一次的外出(集體)學習機會。
普通教師、專業教師、科研型教師的不同之處。
老師們用心傾聽,認真記錄。
大家對孔老師的精彩講解紛紛點讚。
最後,孔老師用楊瀾的話和大家共勉並徵求大家對生物課堂教學方面的好建議。
大家談了自己關於生物課堂教學的一些看法。
孔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為我們做好課堂教學提供了遵循,為我們的專業成長指明了方向,在看似簡單的課程裡面卻有許多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思考的東西,謝謝孔老師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