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19日17時訊(通訊員 蔣穎)「你今天走了多少步?微信排名第幾?」近年來,在朋友圈曬步數的人越來越多,並通過步數的多少來證明一天有沒有進行鍛鍊,甚至有些人還與好友進行「PK」。那麼,日行萬步到底能不能達到鍛鍊的目的呢?區福康醫院骨科醫生湯安全幫我們解答。
日行萬步要量力而行
「日行萬步不適合所有人。」湯安全說,他曾接診過一個病例:61歲的夏大伯一年前起開始迷上走路,為鍛鍊身體,他每天早、中、晚分三段堅持快步走,還將孩子送的計步器帶在身上,算一算「步數」夠了沒有,風雨無阻,不走到一萬步以上絕不休息。最近,老人晚上總是出現雙腿膝蓋以下酸痛現象,經檢查,老人由於過度步行導致膝蓋軟骨損傷嚴重,從而引起膝蓋疼痛。
「暴走對膝蓋會有一定的影響。」湯安全介紹,膝蓋的軟骨是不可再生的,而人們在暴走的過程中對膝蓋軟骨的磨損非常嚴重,因此,膝蓋可能會因為暴走而導致疼痛,所以說運動一定要適當,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量力而行。
湯安全說,吃得多,動得多,走得多自然是好事。但如果吃得少,動也可以相對減少,不一定非萬步不可,這才是科學鍛鍊的態度。「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軟骨自然磨損開始退變,且漸漸失去彈性,運動後容易出現膝蓋酸脹,有時候還會因腫脹進一步導致滑膜炎,因此可先確認自己的膝蓋是否存在類似問題,如已患有退行性關節炎者,應減少走路、跑步等運動。走六千步或者八千步也一樣能「吃動兩平衡」,不必拘泥於日行萬步的目標。
如何走路鍛鍊才是養生
「保證骨骼健康除了健康飲食還要多鍛鍊,建議每天戶外鍛鍊1至2次,每次1小時左右,以輕微出汗為宜。」湯安全說,老年人則需要量力而行,儘可能少量多次,不要強求自己。
「首先,走路鍛鍊要選擇合適的時間。」湯安全說,儘可能地選擇在每天相對固定的時間去走路,因為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習慣這種的行為模式,有利於鍛鍊習慣的養成。其次,規定每天行走的目標,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去設定一個可行的行走目標,不要盲目追求與他人一致,而應該考慮自己的身體實際情況,不要越運動越傷身。最後,堅持正確的走路姿勢,走路姿勢的正確與否決定了此次鍛鍊的效果,採用了錯誤的走路姿勢將無法起到健身的效果,還會加重對膝關節、踝關節的損害。
湯安全說,走路的好處多多,但是也應該量力而行,不同的人群運動量本就有差異,不要強行追求數字上的好看,而應該想到走路本就是為了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