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慶雲
截至筆者發文,TVB翡翠臺的電視劇《金宵大廈》已經播出四集,兩個小故事呈現完畢。這部電視劇的味道,也算是展示清楚了。目前,該劇在豆瓣獲得8.7分的成績,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開局。而《金宵大廈》更是被不少觀眾認為,再現了港劇巔峰時期的精髓。這部電視劇,真的有過人之處嗎?
《金宵大廈》男主角是一個底層小保安,曾在高級商場供職,因為工作失誤,被開除,誤打誤撞進入了金宵大廈做保安。而這座大廈,住戶形形色色,各自隱藏著故事。而女主角,則是金宵大廈的一個租戶,從事空姐工作,不小心成了第三者。小保安和女空姐之間,藏著一段前生的情緣故事,在現世的各種驚悚離奇事件當中逐漸閃回。
已經播出的內容當中,兩個現實世界的小故事。一個是,三名匪徒試圖偷盜名表店,卻被小保安及時制止。第二個,則是已經死了孩子的女人,越俎代庖,用陰謀詭計,成了另一個家庭的女主人,而這個家庭的女主人,被陷害成了精神病患者。
這兩個故事,基調都是非常悲涼的。第一個故事當中,更是讓一位風塵服務行業的女性慘死。第二個故事當中,真正的女主人被陷害成為精神病,有口難辯。在四集的電視劇內容當中,男女主角也各自藏著悲苦。
男主角方面,屬於買不起樓的底層青年。而女主角方面,則處於一段第三者的戀情當中。看似華麗的空姐職業,背後也藏著情感上的落寞。而男女主角前生的故事,則是更加的風塵。該劇當中的金宵大廈,正是以香港的香檳大廈作為原型。這座曾經香港九龍的地標建築,一度風華絕代,但歲月滄桑,周邊其它高樓四起,它也只能最終落寞,成了髒亂差的典型。
那麼,《金宵大廈》到底是在講什麼呢?該劇主題曲選用粵語老歌《今宵多珍重》,算是對電視劇的一種互文關係。歌詞當中,開篇名義,愁看殘紅亂舞。這也是《金宵大廈》的核心味道。它演的都是人生浮沉,要呈現的,也正是殘紅亂舞。一個「愁」字,非常關鍵。在中國的古典文學意向當中,愁和苦,是不一樣的。
苦,是生存資料得不到保障。愁,則是生存資料之外的精神資料。愁,也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共同精神宿命。我們在大量的古典詩歌當中,都可以找到這種味道。李白的,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便是這種味道。蘇東坡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還是這種味道。等到了曹雪芹那裡,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還是這樣的味道。
這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傳統精神,用個人之悲歡離合,來反觀歷史之滄桑變幻,逝者如斯,光陰不再當中找到一種漂泊感。因此,中國古典文學,多感慨曾經輪迴、嗟嘆時節更替,並且繼而產生一種愁看殘紅亂舞的境界。殘紅亂舞,其實並非別人,只是觀看者自身。
在《金宵大廈》當中,暗合了中國人的這種傳統文學情緒。浮沉似夢,江月無聲。所以,在這部電視劇當中,空姐的感情波折,尤其是成為一個並不光彩的第三者,更是為劇情增添了大量的情緒佐料。而男主角的物質生存的「悲苦」,也是重要的味道添加劑。這種「愁容」面前,呈現的故事便是迷幻非常的了。
巔峰時期的香港影視劇,大多這種人生際遇感慨非常的味道。這種創作情緒,是從中國古人那裡來的。可以說,港片港劇當中,呈現了太多的中國古典文學意向,並且在精氣神上承接了中國古典文學。因此,我們可以在港片港劇當中,看到一種過分熟悉但又非常陌生的味道,總覺得自己骨子裡邊,也是那樣的。這類港片港劇,正是通過劇情造夢,滿足了國人從古典文學那裡得來的精神意指。
對於《金宵大廈》而言,它確實承接了這種味道,尤其是對人生際遇的頗多感慨。浮生似夢,夢醒夢驚。不過,真正的巔峰時刻的港片港劇,不會只有這類人生際遇的感慨,而是有更為強烈的人生奔突。在八零年代的不少香港影視劇當中,當然有人生如夢的呈現,但主人公們大多是頑強前行的。從《坡豪》到前兩年的《追龍》,算是驚鴻一瞥。
但這一瞥,較為短暫。人生如夢的境界,對應的,應該是主人公強悍的生命力。在《金宵大廈》當中,感慨力,大於生命力。男女主人公們,缺少港片港劇巔峰時期的大波瀾,只能停留在大廈小兒女的小情長故事當中了。影視劇創作,首先,依舊是文學的,是傳統生命意指的。反觀某些電視劇,實在是不如《金宵大廈》,連基本的生命力都丟了。被其它電視劇襯託,反讓《金宵大廈》顯得並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