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旅遊該去哪 故宮博物館值得一覽

2020-12-11 伊秀女性網

臺北故宮,又叫故宮博物館。始建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距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歷史。整個建築模仿中國古代宮殿式風格,不僅有眾多珍貴的藏品,它還賣許多有意思的紀念品。

臺北故宮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館內藏品總量雖然不法與北京故宮相提並論,但是它也珍藏了許多世間珍寶。

1.散氏盤。是晚期西周的青銅器,盤上刻著西周的土地契約,文字線條生動活現,是研究西周的金文的重要史料。

2.汝窯天青無紋橢圓水仙盆。汝窯是宋朝著名的官窯,技藝高超,以天青釉色聞名於世。它外表看起來光滑無痕,展示了古代制瓷工藝的水平之高。但可惜的是,現存的汝窯瓷器並不多。臺北故宮博物館藏有大概二十件左右,在這裡你可以近距離欣賞這些無價之寶。

3.要論臺北故宮最著名的藏品,自然就不得不提翠玉白菜,它堪稱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與真正的白菜幾乎是一模一樣,是翠玉雕刻而成。看起來栩栩如生,連菜葉上的兩隻小昆蟲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整個白菜渾然天成,白菜葉的綠色更是極品翡翠特有的翠綠,所以翠玉白菜堪稱是無價之寶。

臺北故宮不僅可以參觀眾多的藏品,在遊玩結束的時候,還可以去紀念品商店購物。有人很反感旅遊過程中去景區商店購物,一是價格昂貴,二是東西沒有使用價值。但臺北紀念品商店一定會讓你大為改觀,因為你一進去極有可能就會滿載而歸。

臺北故宮紀念品商店各類商品琳琅滿目,品種眾多,受到廣大遊客朋友的好評。紀念品種類眾多,琳琅滿目。不僅創意新穎,具有濃厚的故宮特色,比如曾經在網絡爆紅的"朕又來了"系列商品,讓人覺得萌萌的;而且故宮的紀念商品實用,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比如它推出的明信片、奏摺文件夾、夜光手環等。【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臺北哪裡好玩兒 臺北故宮博物館值得一去
    而這其中的方式很多,但是其中最受人歡喜、減壓效率最高的方式那就是旅遊了!和朋友、和愛人或者是獨自一人,離開家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既可以開闊眼睛又可以豐富生活。世上好玩兒的地方那麼多,那在臺北,什麼地方值得一去呢?要說到臺北值得一去的地方,臺北故宮博物館一定是其中之一。下面就來為大家說說故宮博物館為什麼值得一去!
  • 臺北是五月天粉絲必遊之地 去故宮博物館要注意開放時間
    很多人都喜歡去臺灣旅遊,在臺灣你可以感受到與大陸不一樣的風土人情,而且還可以買到很多便宜的用品。臺北故宮博物館文化內涵很高,是值得一遊的景點。到臺灣旅遊,感受與大陸不一樣的風土人情與景色,是很多人的目標,或者早已被規划進日程中。
  • 臺北遊記:101、臺北故宮博物館
    昨晚,我們去了臺北101觀賞夜景,或許是因為太高了,或許是因為與期待值有很大的差距,或許是因為隔著玻璃,並沒有覺得很壯觀或很美。個人覺得,或許在陽明山觀臺北夜景會更有FEEL呢!點擊翌日......今天睡到九點多起床,然後收拾行李,打個的搬去臺北的一家大酒店落腳。整頓好行李後,與兩個表妹一起去茶餐廳吃了粵菜(好感動,好多天沒吃米飯了,此時深刻認識到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廣東人),吃完飯後我們就去臺北故宮博物館。
  • 臺北故宮博物館
  • 臺北故宮南院再度轉型 前院長:大英博物館會變來變去?
    本報資料照片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9月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南院主題將重新定位為「地理大發現時代東亞地中海概念中的臺灣福爾摩沙」。對此,博物館界有兩派看法。一派認為以臺北故宮現有館藏與研究,不足以撐起新主題。另一派認為,新一代博物館是「沒有界線的博物館」,臺北故宮不必局限於館藏,應連結其他博物館打造新方向,南院的新嘗試值得鼓勵。
  • 更名「華夏博物館」?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將改隸屬於臺文化部門管轄,引起爭議。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疾呼要三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關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爭議,經常圍繞在文物歸屬以及文物背後象徵的意義。這次有心人卻從組織改造下手,傳出將改隸臺文化部門,並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行政機構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
  • 更名「華夏博物館」? 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國民黨「立委」林奕華則認為,國際級博物館有保持超越性及獨立性的必要,將臺北故宮博物院納進文化部門茲事體大,她並不贊成。林奕華說,她曾詢問院長吳密察,「他說在接到一通臺行政機構的電話,詢問各國國際級博物館的組織如何,但不表示對改組沒問題,今天台北故宮博物院沒參與質詢,這樣討論不被尊重。」
  • 「去中國化」?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報導稱,民進黨「立委」黃國書稱,全世界的博物館都屬於文化部門,只有臺北故宮是屬於臺「行政院」,現在的編制會讓博物館的配置有問題。消息傳出後,有人擔心臺北故宮改隸「文化部」會從二級機關變成三級機關,會矮化臺北故宮。此外,一旦改制,臺北故宮是否會改名,還有人說北院可改名為「華夏博物館」,南院可改名為「亞洲博物館」。
  • 一個人看完臺北故宮博物館需要30年的時間,而臺北不止有博物館
    這是一座適合自由行的城市,慢下來去體會不一樣的慢生活。來臺北,你不用起大早,睡到自然醒去享受一頓Brunch,喚醒一天的好心情。在臺北的街巷中有很多小資的餐廳,比如《康熙來了》小S強烈推薦的M ONE Cafe就是一家熱門Brunch餐廳,低調奢華的裝修,熱情周到的服務,菜品也是分量足口味地道,記得一定要提前預約,不然可能會等很久。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公庫黃金及臺北故宮博物館寶物 應納為黨產
    顧立雄並嗆聲國民黨,既然提不出「條例」哪一條條文內容違「憲」或違反民主法治原則,就不要提出「釋憲」「消耗我做事的能量」,果真豪氣幹雲,要讓國民黨無所遁逃。國民黨被人嗆聲,卻顯得十分低調,似乎只能靜待噩夢實現。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中國臺灣網12月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11月30日首次針對此議題表態,稱「沒有改名問題」。
  • 臺北之旅,最值得逛的博物館之一,欣賞精美藝術品!
    臺北之旅,最值得逛的博物館之一,欣賞精美藝術品!早就聽我的同學說,臺北故宮博物館是他在國內看過最值得看的博物館之一,因此,我這一天基本沒有其它安排,打算用一天的時間感受故宮的精品~作為沒有做任何攻略的人,我一開始選擇的是盲目逛,而我從宗教展廳開始,宗教的作品都比較類似,在很多地方的博物館都可以看到,尤其是美國或者英國的那些博物館,往往在戰爭年代拿走了不少更好的寶貝。
  • 臺北故宮博物館裡的稀世珍寶
    查詢世界級博物館、受歡迎排名等,雖然評比的標準不同,但是可以發現臺北故宮博物院都會榜上有名,臺北故宮的確是一座世界級的博物館。原始在北京的博物館是在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臺北的故宮則是在1966年8月落成啟用開放。
  • 臺北故宮博物院:北京的故宮看建築,臺北的故宮看寶貝!
    博物館是中國宮殿式建築,院內設有20餘間展覽室,收藏有自北平故宮博物館及瀋陽故宮,熱河行宮運到臺灣的二十四萬餘件文物,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希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
  • 博物館裡的親子課堂 | 臺北故宮博物院
    它成立於1965年,擁有藏品超過69.6萬件,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現在分為北部院區(簡稱北院)和南部院區(簡稱南院)兩部分。北院是我們經常在電視上或紀錄片中看到的那座,以藍黃色調為主的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既富麗莊嚴,又給人一抹清新之感。南院是2015年剛開的新館,以虛實結合的「墨韻樓」和「飛白館」構成,被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
  • 繼臺北故宮要「去中國化」後,下一個是臺灣歷史博物館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自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上任後宣示,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被批「去中國化」後,日前,臺灣歷史博物館前主任秘書徐天福稱,史博館從今年7月1日起,罕見閉館整修3年,從河南博物院考古出土的文物都要被送到臺北故宮、「中研院」史語所及臺灣美術館。
  • 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值得一去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這裡之前最好做點功課,畢竟這裡收藏著故宮一半的珍寶,而且大部分都必留在大陸的更加貴重,值得細細品味。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 南京 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 北京 故宮、 瀋陽 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
  • 臺北故宮院長:臺北故宮從未失竊過
    臺北故宮院長:臺北故宮從未失竊過2011-05-18 11:45來源:字號:小  中  大 轉發臺北故宮外景  據《環球時報》報導 北京故宮的失竊事件,使博物館的安保問題備受社會關注。作為擁有大量中華文化瑰寶的臺北故宮,其安保措施是怎樣的,歷史上是否也曾發生失竊事件?此外6月1日,《富春山居圖》將在臺北故宮實現歷史性的合璧,《環球時報》記者日前就這些問題採訪了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  能看到觀眾的每一個動作  環球時報:臺北故宮裡的文物,哪一類是最多的?
  • 傳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華夏博物館」,「藍委」質疑:徹底去中國化?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將改隸臺「文化部」,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行政院」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對此,中國國民黨「立委」林奕華質疑,讓堂堂「國家博物館」成為「文化部」的附屬館所?犧牲故宮,難道只是為了消滅中華文化影子?徹底「去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