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江西,大家都想到婺源、想到廬山、想到景德鎮…殊不知,江西有座更豐富更多彩的城市,江西人都知道,雖是旅行界的小眾,卻真正值得你去認識!
贛州又名「虔城」,簡稱「虔」。它位於江西省的南部,在東南沿海地區向中部內地延伸的過渡地帶,就是它的位置,它是江西的南大門,是中國內地通向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江西三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來就有「千裡贛江第一城」,江南宋城稀土王國風水發源地的美稱。秦朝統一六國之後,把天下分為36郡,贛南屬於九江郡,漢高祖六年設置縣治以來,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自古以來就是溝通贛、湘、閩、粵的江南重鎮,歷代為郡、州、路、道、府的治所。宋、元、明、清時期,這裡「商賈如雲,貨物如雨」。
贛州的主要景點有通天巖、八境臺、鬱孤臺、寶葫蘆、白鷺古村的其中通天巖位於贛州市的西北郊,距離市區10公裡,是石窟風景區的中心。開鑿於唐朝,興盛於北宋,至今保留著唐朝至宋代的石龕造像。宋代至民國的摩崖題刻非常多,被譽為「江南第一石窟」,具有丹霞地貌獨特、石窟文化深厚、文物古蹟眾多、生態景致宜人的四大特點。像王陽明、蘇東坡等歷史名人也曾在此留下眾多的遺蹟。
八境臺就坐落在贛州市的北部八境公園內,章江和貢江在這裡匯合,建於北宋的嘉佑年間,因郡守孔宗瀚築臺後繪製《虔州八境圖》,並以圖求詩於蘇軾而得名。這裡朱樓碧瓦,雄麗壯觀。
鬱孤臺就是在贛州的老城區,西北的賀蘭山上,就在現在的西津路老城的制高點,可以俯瞰城區風貌.因坐落於山頂,以山勢高阜、鬱然孤峙得名。 鬱孤臺,因為南宋著名詩人辛棄疾在贛州復任江西提點刑獄的時候,他寫了著名的家作《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中有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而名揚海內。
寶葫蘆農莊地處贛州市章貢區水西鎮赤珠、湖邊鎮石人前之間,是一座具有郊外田園風光,濃鬱鄉村氣息的一個現代綠色生態農莊,在這兒可以體驗到瘋狂刺激的三環過山車,騎馬垂釣,在水上樂園衝浪,高高的摩天輪上將如畫的景色一覽無餘。
白鷺古村,這座江南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客家古村落,住在贛州最北端,毗鄰興國和萬安,是以又有一腳踏三縣之稱。沿著鷺溪河呈月牙形分布,四條主要街道,極似一個大大的「豐」字。又以祠堂為主,分為「專祀型」和「居祀型」兩種,大部分都是精美的雕花門樓和建築實體圍繞中突的天井構成的「四水歸堂」式。贛南與閩西、粵東並成為全國三大客家人的聚居地。贛南處有少量當地土著——「贛虞人」居住外,幾乎是一片未經開發的原始的蠻荒之地。宋代王安石描寫的「大山長谷,荒翳險阻」,「地曠人稀」,荒涼閉塞,人跡罕至。據傳秦代興國上洛山居有「木客」,他們是秦始皇為建阿房宮,派來伐木的降卒。這便是最早進入贛南,開發贛南的客家人。
贛州土生土長的重客家風情的文藝形式,有採茶戲和客家山歌有機會大夥要去領略一番。每年端午節家家都要用艾草、楓樹葉、石菖蒲、一掃光等鮮草噴水洗澡。據說除了保健功效還可以驅邪,舊時,家家戶戶門插菖蒲、艾葉、兒童佩戴香包,正午時還在房前屋後灑雄黃粉,然後設筵席合家飲雄黃酒。
在贛州它是三面臨江的,每年端午節章江、貢江都有龍舟大賽,沿河兩岸,人們邊吃粽子邊為龍舟賽吶喊一千多年來,從未間斷。贛州話其實不難聽懂,屬於西南官話,跟普通話有較多的相同的地方,除了極個別詞語以外,其他大部分方言跟普通話類似,所以贛這話還有一個別稱叫做贛普話。贛州最適合秋季前往著名的景點有通天巖、八境臺,鬱孤臺,寶葫蘆白鷺古村!
其實在贛州住一段時間,嘗試一次走完贛州章江的十裡木棧道,起個大早,去吃一次火到爆的于振華三鮮粉,登上八境臺,遠眺章江貢江兩江合流,或者在釣魚臺小吃一條街,挨家挨戶的去品嘗一番,再去贛南的臍橙園親手摘滿一箱臍橙,真實的體驗一下客僑文化,真可謂是樂事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