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相關官方媒體發布的通告,7月25起,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某部將在雷州半島組織實彈打靶任務。其中,從7月25日到7月27日,其實彈打靶區域將覆蓋北到鐵山港和安鋪港、南到C2點(E109°06′12″、N20°52′07″)、東邊到雷州半島、西接近北部灣潿洲島這麼一個長度大約150千米、寬度大約24千米的區域;而從7月28日開始,演練將集中在北部灣北部以「0點」(E100°32′48″、N21°14′14″)為圓心的8公裡範圍內。據官方消息,此次演習將使用「威力巨大的實彈」,到二號結束。
關於這次演習針對臺灣?
不出意外,中國空軍此次在雷州半島西部沿海實施的實彈打靶,又引起了軍迷們的興趣,而且按照廣大中國吃瓜群眾們一以貫之的做法:極其喜歡把小新聞搞成大新聞、把「邊緣化」的新聞搞成「編波渡海」類的新聞,這麼一次看起來稀鬆平常、沒啥意思的年度性軍事演習到了軍迷們的嘴裡,頓時變成了「在雷州半島以西演練跨過海峽」級別的大型戰區級、總部級別的軍事演習。
只是實彈打靶,不是大規模登陸
其中,還有些軍迷煞有介事地把演習區域的陰影給覆蓋在了咱們對面的某個島嶼上,發現7月28日開始的圓形演習區域覆蓋到對面島嶼的地圖上之後,正好和大臺北區域在島上的位置重合,這下「破案了」:果然是在演練編波渡海、戰場遮斷啊。至於空軍在通告中特地提到的那句:「此次演習使用的武器均為實彈且威力巨大,希望廣大人民群眾對自身生命安全負責,切勿擅自出海」,不用說了,赤果果的威懾,於是就「咱不敢說,也不敢問」了。
其實,對於部分軍迷群體不懂裝懂、瞎搞大新聞、遇事還特別喜歡抖個機靈感嘆一下「威武霸氣」之類的做法,大伊萬早都想吐槽了。別的不說,你看這次雷州半島演習的規模和演習場的劃分區域才多大,咱們前面說了,從目前發布的六點連線來看,就是一個長度大概150千米、寬度大概24千米的多邊形區域,越靠近北部鐵山港和安鋪港區域越窄,越往南部則稍寬一些,但是單單看這麼一個區域,跟南北最長約400千米、最寬約144千米的臺灣島來比較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存在,在地理角度咱實在是不知道有些人是怎麼把這兩個驢頭不對馬嘴的地方給聯繫到一起去的。
放在地圖上是這樣
而再從預定的演練任務來看,根據咱們長期以來的科普,對臺灣島本島實施的空中戰役起碼包括如下幾個戰役、戰術部分,一是空中戰鬥巡邏與建立防空攔截線,二是淺近地域密接空中支援,三是戰場與戰役縱深遮斷,四是防空壓制,五是縱深強固目標、重要作戰節點打擊,六是航空制海與航道布雷,如此等等。每個任務使用的機種與機型配系不同,目標性質也不同,連所使用的彈藥與投彈航線都不一樣,自然而然地,要在演習中模擬出最佳的實戰環境,打出最佳的測試效果,使用的靶場環境也不可能一樣,你現在光拿著這麼一片海域,要模擬航空制海,密接空中支援,縱深遮斷,防空壓制這麼多作戰場景,這靶場的自然條件也模擬不過來啊。
因此,大伊萬覺得吧,軍迷群體啊,還是客觀點好,咱就事論事,一碼歸一碼,正如那句話,不要「拔高」,也不要「降低」,該是啥那就是啥。
這次演習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那麼,咱們現在不「拔高」也不「降格」,此次雷州半島以西海域的演習到底演練的是個啥、為啥要把演習區域選擇在這一片海區呢?其實很簡單,咱們上面也都說了,從演練的場景與實際環境來看,這演習演練的就是個常規的航空制海作業。
發布信息的單位
從負責信息發布的部隊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信息的發布方是一個叫做「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95180部隊」的單位,這麼一個部隊根據網絡上的側面報導,其實主要負責的就是為空軍航空兵的參試戰機設置打擊靶標,這次也不例外,估計就由他們在預定打擊區域內設置船排、加掛角反射器等等。
而從演習區域來看,這一片區域不用說了,其實查詢往年的新聞報導可以發現,南部戰區空軍的不少戰機實施對海打擊演練,都是飛到這裡來打,主要是該海域相對封閉,美軍偵察機要來實施偵察比較麻煩,我們也容易實施驅離作業。實際上,早在本月的14日到18日,同樣是這個「95180部隊」和北海市官方,已經發布過一次類似的航行警告了,同樣是北到鐵山港和安鋪港,但是南部的延伸範圍相對較小,只有一百公裡多一點,表明了在這次航行警告之前,已經有南部戰區空軍其它兄弟部隊的戰機來打過靶了。看樣子,此次演習跟上個月的那次所謂的「灤河口登陸演練」一樣,看起來是個大新聞,實際上只是各部隊年度輪訓。
使用的航空器
而從此次演習的範圍倒推可能會使用的航空武器種類,不少大佬已經做了猜測,說可能是「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的蘇-35SK戰機使用俄制航空武器打靶」,大伊萬個人認為,這種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中國空軍蘇-35SK
畢竟這麼一個南北一百多公裡長的區域,用來打中國空軍的多型航空武器都有點不盡人意:YJ-12A這種這種射程數百公裡的戰役級大型反艦飛彈,擱在這種池塘一樣的小靶場裡根本施展不開,而YJ-83K這種戰役戰術級反艦飛彈的射程也有200多公裡,同樣施展不開。
中國空軍蘇-35SK
按照中國空軍目前列裝的蘇-35SK戰機配備的航空武器種類,在對面打擊武器上,可能包含了兩種空對面攻擊彈藥,分別是Kh-31PM型反輻射飛彈(不清楚是否包含了部分反艦型號)和Kh-59MK型空射反艦飛彈(存疑),打這兩種彈藥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使用的彈藥
在這兩種飛彈中,Kh-31PM型反輻射飛彈(包括反艦飛彈)是一種戰術級對面攻擊飛彈,其全彈長約5.2米,直徑360毫米,飛彈翼展780毫米,發射質量約700千克,理論最大衝刺速度約3倍音速,但靶場實測達不到這個水平,理論最大射程則可以達到100到150千米上下(後者是最新型的PM的水平),戰鬥部質量上,Kh-31A型戰鬥部質量為87千克,Kh-31P型戰鬥部質量為95千克;
中國空軍蘇-30MKK與Kh-31P型反輻射飛彈
而Kh-59M/MK型反艦飛彈則是一種在Kh-59型電視制導空面飛彈基礎上,換用反艦戰鬥部發展而來的電視制導空射反艦飛彈,其全彈長5.7米,直徑380毫米,飛彈翼展1.3米,發射質量約950千克(改進型號可能約1噸),理論最大衝刺速度0.72Mach,理論最大射程150千米上下(MK2型),而在戰鬥部質量上,Kh-59MK配備了一個300千克級的大型戰鬥部,是同類型空射反艦飛彈中最大的。
蘇-35攜帶Kh-59M
如果硬要比較的話,Kh-31P/PM其性能和定位有點類似於我軍的A/AKD-91型反輻射飛彈(當然,A/AKD-91的原型也就是Kh-31P),而Kh-59MK+Kh-35「天王星」的組合,則有點類似於我軍的YJ-83,前者類似於紅外製導的YJ-83KH,後者類似於主動雷達制導的YJ-83K。
靶場的位置
再從這次靶場的設置來看,大伊萬個人覺得,實施的靶試打的不外乎也就是Kh-31PM或者Kh-59MK兩種,連打YJ-83K/KH都有點勉強,這大概就是從25日到27日為止實施的靶場試驗內容。至於28日到8月2日,那麼一個半徑8公裡的小圓圈,估計能打的也就是蘇C-8或C-13兩種航空火箭彈了,前者是一種直徑80毫米的小型航空火箭彈,戰鬥部質量在4千克左右,大約比一枚122毫米口徑殺爆彈略低,而後者是一種直徑122毫米的大型航空火箭彈,彈頭質量23千克左右,比一枚152毫米口徑的殺爆彈高很多。二者最大理論射程都在4千米左右,是裝備在絕大多數蘇系戰機上的「經典武器」,按照靶場的設置來看,這8公裡的半徑算是留出了一倍的餘量,基本上也夠了。
故而,總的來說,這就是大伊萬對雷州半島演習的評估,從戰術上來看,其實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嘛。
這次演習的意義
不過,雖然在戰術上沒啥大不了、估計就是年度演練,但擱在這麼一個「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下,還是有些意義的:不,並不是什麼臺灣海峽。
來找事的美國海軍
大伊萬先前已經強調過很多次,臺灣海峽的「戰略窗口期」在美軍航母打擊大隊、艦載航空兵、戰略航空兵兵力已逐步復甦的情況下,已經逐漸消退,且有在戰略層次上逐步變成我國「出血點」的趨勢。而目前我們最應當擔心的,還是美軍在南海,尤其是南沙群島方向實施的動作。
這兩天,美海軍「拉斐爾·佩拉爾塔」號驅逐艦在舟山東北部的東海上航行(來源:戰略之頁7)
故而往小了點說,中國空軍南部戰區航空兵部隊組織航空制海打靶,既是對美軍艦艇的提前威懾,也是實戰演練,一旦美軍真的有所動作,本著對等報復的原則我們必須以極快的速度展開航空制海戰役布勢,以便在後續行動中佔據主動權。
今天早上(7月28日),美國國民警衛隊1架E-8C戰場監視與指揮機從衝繩嘉手納基地起飛,前往南海開展偵察行動。一架KC-135R加油機在臺灣東南部上空為其提供加油。 (來源:戰略之頁7)
而另一方面,我軍八月份在海南島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雖然跟所謂的奪取東沙島可能關係不大,但作為演習的「預演」,相關參演部隊,包括空軍的兄弟單位也該活動活動筋骨,準備上演習場了,而一旦演習中真的有「不請自來的客人」過來圍觀,乃至真的從「演習」變成「真刀真槍」,經過實彈打靶、具備完整戰鬥力的部隊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拉上海空聯合作戰的戰場,也是應有之意。
總之,「枕戈待旦,時刻準備」,就是此次雷州半島空軍演習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