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格爾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舞蹈培訓基地成立

2020-12-25 澎湃新聞

好消息!格爾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舞蹈培訓基地成立

2020-12-21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格爾木發布

投稿郵箱:geermufabu@126.com

12月16日

格爾木市

非物質文化遺產舞蹈培訓基地及

曲麻萊崑崙文化藝術團

成功舉行揭牌儀式

揭牌儀式上,來自格爾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舞蹈培訓基地及曲麻萊崑崙文化藝術團的16名民間藝人伴著奔放的旋律,舞起長袖、扭動身姿、踏起節奏,鈴鐺作響,土風歌舞的原生態、大粗獷、大起伏和豐富的表現形式將觀眾帶到了三江源,讓在場觀眾看到了「非遺」的風採,更讓觀眾感受到了三江源生態牧民們的精神氣質。

格爾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舞蹈培訓基地作為外界走進藏族文化,了解康巴文化陣地的交流平臺,把正確的價值取向與崇高藝術追求統一起來,為群眾譜曲,為百姓抒情,把高尚的思想境界、健康的人生追求、美好的藝術情趣傳遞給廣大群眾,唱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時代主旋律。

格爾木市舞蹈協會主席楊啟英說:「非物質文化遺產舞蹈培訓基地的成立,標誌著我們格爾木文學藝術界在對民族舞蹈藝術的傳承和推廣上開啟了一個新高度,不但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需求,還在傳播和宣傳優秀民族文化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原標題:《好消息!格爾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舞蹈培訓基地成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延邊群眾藝術館舉辦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舞蹈類)培訓班
    11月17日,延邊群眾藝術館舉辦2020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舞蹈類)培訓班開班。來自黑龍江省、遼寧省、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以及延邊八縣市文化館的50名學員參加培訓。此次培訓由延邊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延邊大學藝術學院主辦,延邊群眾藝術館、延邊舞蹈家協會承辦,旨在使參差不齊的學員在短時間內學會、學好、學精,培養後備人才,以便進行階梯式培訓的推廣與普及,傳承和弘揚中國朝鮮族民族藝術,促進「三省一區」乃至全國各地民族文化融合發展。
  •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佛山孝德湖傳承基地揭牌
    佛山日報訊 記者崔藝文 通訊員李德峰報導:獅山鎮文化品牌推廣再添新載體。13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佛山孝德湖傳承基地在獅山鎮羅村孝德湖公園揭牌,饒寶蓮剪紙藝術也正式落戶基地。
  • 東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
    6月13日上午,東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在盧宅美術館舉行。副市長黃陽明參加成立儀式。東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目前擁有非遺項目138個、傳承人202個、各類非遺基地99個,非遺基礎性保護工作成果顯著。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管理委員會...
    亞太中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類中心,根據中國政府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籤署的協議於2012年在中國北京成立,負責為亞太地區國家和地區提供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力建設培訓。2019年,中心先後在烏茲別克斯坦、斐濟、泰國、韓國、中國、越南、孟加拉國、菲律賓、蒙古國舉辦了11期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力建設培訓班。
  • 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 共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建設之路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王立軍、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基地主任過常寶等嘉賓到場出席了開幕式並致辭,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畫家和文化學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評定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馮驥才特別發來視頻致辭。
  •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山鹹水歌(東升)傳承基地揭牌_手機網易網
    為更好傳承和發揚嶺南沙田水鄉特色文化,推動鹹水歌文化發展,2019年12月31日上午,由中山市非遺保護中心頒發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山鹹水歌(東升)傳承基地正式成立,並舉行揭牌儀式,市鎮相關部門代表及一眾民間文藝專家等到場參加了揭牌儀式。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經驗」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市、縣也相繼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處、非物質文化遺產規劃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保護工作機構,組建了專門的工作隊伍,致力於非遺保護規劃、管理、普查、研究、教育和宣傳等工作。
  • 「湯加基於社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制定培訓班」在湯加首都...
    來自東加王國主島及其他島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者及社區代表參加了本次培訓活動。潘尼西帕尼部長感謝亞太中心對合作舉辦本次培訓活動的支持與資助,並讚揚中心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力建設做出的不懈努力與積極貢獻。他指出,自2010年批約以來,湯加政府一直重視在2003年公約指導下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力建設。本次培訓班將切實有效的加強湯加本地學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力及清單制定相關技能,並增強社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參與度。
  •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淺談新聞裡經常提到非物質文化遺產,那到底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文化遺產 ★提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要先說說文化遺產。之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同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起草了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協定。世界遺產名錄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成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
  • 權威 | 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
    該條例首次規定團體也可以作為傳承人,這對於集體共同傳承的非遺項目來說具有積極、長遠的扶持作用;條例要求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負責相關工作;鼓勵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行業組織;在人才培養方面,條例鼓勵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實施學歷教育與技能教育的貫通培養,對非遺專業實施優惠政策等。
  •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現在已經有46種世界各地的民間藝術登上了"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名錄"。然而,申遺不等於保護,僅僅是申遺,遠遠不夠,重要的是有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不能像文物一樣被保護起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死的,我們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 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武陵山上百花齊放——龍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紀實
    縣裡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非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當時的縣文化局負責辦公室日常工作,非遺保護中心也應運而生。這為龍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接下來十多年的努力,目前,該縣已建成了四級非遺名錄及代表性傳承人體系。
  • ...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教師培訓計劃」啟動
    護航計劃響應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首次面向港澳開展活動,開啟文化護航新篇章。2020年12月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教師培訓計劃」首期培訓在線開啟。此項目是在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護航計劃支持下,世界遺產青少年教育中心、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與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香港可持續發展教育學院聯合實施的項目。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義無反顧
    -----《誰來拯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追蹤報導之二  (記者:劉軍羅永松報導) 2020年12月8日,記者專訪了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執行會長丁偉華,經神州瞭望、中華網等全國六十多家主流媒體報導和轉載,在全國形成了新聞熱點,引起了三亞市委宣傳部,三亞市旅文局等有關領導的關注,都向丁偉華會長了解情況
  •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若干問題
    2006年以來,文化部及各地文化部門利用「文化遺產日」和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演、論壇、講座等宣傳教育活動。文化部主辦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舞蹈展演」等一系列活動。
  • 2020聊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人員及傳承人業務培訓班
    近日,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柴鑫帶隊臨清市重點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參加了2020聊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人員及傳承人業務培訓班。此次培訓邀請了聊城大學及山東省文化館的專家學者親臨授課,就非遺的品牌化生存與傳承、代表性傳承人的權利和義務等方面做出了分析和解讀。
  • 福州立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福建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3日在福州閉幕,決定批准《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定》。此前8月27日,福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該條例,並報請福建省人大常委會批准。  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現有155項市級以上非遺項目(含國家級15項、省級73項),非遺保護單位159個,非遺傳承保護基地69個。
  • 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建設中國特色保護體系(圖)
    2011年,文化部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建設工作,命名公布了第一批共4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樹立了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典型。各地也積極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方式和具體措施。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之傳統舞蹈項目!
    舞蹈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可以說,中國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在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具中國獨特形態和神韻的東方舞蹈藝術。為了更好地保護和讓傳統舞蹈得以傳承,有很多傳統舞蹈都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