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關於泰國的15個事實的歷史往事。
事實一、談話中的稱呼不同
在泰國,在談話中,為了表達禮貌,男士和女士使用不同的「結尾」短語稱呼。
對於女士來說,這是「kaa」,而男士則是「cap」。
除了其他東亞國家人外,外國人被稱呼為「farangany」。
事實二、泰國人喜歡在馬路旁建造房屋
泰國人喜歡在馬路旁建造房屋,這樣可以將靠街邊的部分,作為商店和餐館。
出於同樣的原因,泰國人非常公開地生活,也就是說,房屋的門,特別是路邊的房屋的門,總是敞開的,你可以在馬路上,看到房子的內部情況,除了臥室以外。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住宅區的公寓,不會將門打開。
事實三、泰國人將汽車和摩託車,停在靠馬路房屋的客廳
住在建於馬路旁房屋的泰國人,在90%的情況下,會將他們的汽車和摩託車停在客廳。
事實四、在泰國的道路上,摩託車非常多
在泰國的道路上,摩託車非常多,在東亞國家,越南也同樣如此。
事實五、外國遊客,可以在當地,租用摩託車或汽車
在泰國,沒有車是較不方便的。
作為外國旅遊者,你可以在泰國當地,租用摩託車或汽車。
事實六、泰國人,通常擁有檔次不低的汽車
即使一個泰國家庭,住在一個由木板搭成的小屋裡,家裡也肯定會有一輛汽車。而且,汽車的檔次並不低。
因為當地人會以分期方式,購買汽車。
所以,有時在街上,你可以看到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在駕駛一輛全新的梅賽德斯·奔馳汽車,甚至是運動款。
事實七、外國人也可以在泰國學車,相對較簡單,快捷
在泰國,道路規則是存在的,但一直被忽視,唯一的例外是曼谷。
外國人也可以在泰國學車,相對來說較為簡單,快捷。
在當地駕駛學校學車時,上午先和教練在戶外場地練車,然後去看一部40分鐘的電影,該影片展示了在泰國馬路上,什麼是允許的,什麼是禁止的,這就是交通規則的理論學習。
到了下午,泰國相關機構,就會發出駕照。
事實八、有些泰國人,通常在外就餐
有些泰國人,較少在家做飯,因為在大排擋或餐廳吃飯,更方便,更便宜,還可以和街坊交流,更有趣味。
事實九、泰國人,喜歡用社交網絡
一般的泰國人,喜歡以社交網絡作為交流手段,許多人在社交網絡上開有帳號。
泰國老人家也是如此,並將其作為一種時尚。
事實十、泰國人愛吃,但不易發胖
泰國人喜歡吃東西,而且吃得較多,不過,泰國人較喜歡的,還是大米,或以大米製成的各類主副食品。
大米,又是以澱粉為主要成分,所以多食不易發胖。
因此,在泰國,儘管肥胖兒童的比例每年都在增加,但數量並不多。
事實十一、在泰國,有很多相對不辣的菜餚
根據一般的印象,人們認為泰國菜比較辣,這樣的看法,是完全不正確的。
在泰國,有很多相對不辣的菜餚,只是遊客較少了解,沒有機會品嘗到它們。
事實十二、獨特的水果食用方式
對於菠蘿,芒果,西瓜和其他水果,泰國人喜歡將其切碎混合,添加調料,在拌勻後食用,這些調料包括糖,鹽和磨碎的辣椒。
在越南,情況大致與此相近。
事實十三、在泰國,可以在外洗衣服
如果沒有洗衣機,你可以將穿過的衣服,送到高檔洗衣店,然後取回已洗好,並熨燙過的衣服。
還有一種更為經濟實惠的選擇,就是去洗衣房,利用其洗衣機進行自助式清洗,洗一批衣物的費用為20至30泰銖,大約0.6至0.9美元。
事實十四、泰國人對待商業事務,淡定從容,不急於求成
泰國人對待商業事務,採取一種淡定的態度。在這裡,每個人都較從容,沒有人急於做某事。
在泰國,如果你打電話給任何公司,說你現在想要從他們那裡買東西,並樂意立即付款。
泰國人,通常告訴你,以後會再打電話給你,或者向你發電子郵件。
即便是你較為心急,迫切需要某些商品時,也是如此。
泰國人的心態,是不急於求成的。對他們來說,主要的是「sanuk and sabai」,即「好又有趣」。
事實十五、在泰國旅遊,要說英語,和留下小費
在泰國旅遊,有2件事十較重要的,一是說英語,二是在消費後,為服務人員留下小費。
在這裡,一些俄羅斯遊客的表現,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在泰國,幾乎每個地方都說英語,當一些俄羅斯遊客開始不斷地向泰國人,用俄語進行解釋說明時,泰國人不太理會,因為很少有人懂俄語,至少在曼谷是這樣。
在泰國,習慣上在消費後,會為服務人員留下小費。
由於歷史原因,俄羅斯一些遊客普遍沒有接受小費這一概念,也沒有形成留下小費的意識。
所以,在泰國,一些俄羅斯遊客,相對有些不太受歡迎,因為他們永遠不會留下小費。
本文旨在發掘歷史,解讀歷史,以史為鏡,以史鑑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