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一段日子,各種大學排名成了留學圈熱門話題
這不,QS剛剛公布2021世界大學排名
U.S.News就急匆匆趕來
發布了2021美國大學排名!!!
但萬萬沒想到比排名更精彩的卻是...留學生的在線吐槽
話不多說,快隨小i一探究竟...
U.S. News排名新鮮出爐
幾家歡喜幾家愁
首先,先看看U.S. News 2021美國大學排名Top 30分別「花落誰家」:
具體榜單可移步:http://navo.top/eQvAJj
排名公布後,有人歡喜有人憂
每次排名公布後,學生們都會發現自己母校名次提高了or下降了,於是就出現有人歡喜有人憂的情形,而U.S.News也免不了被瘋狂吐槽!
普林斯頓、UCSB看了排名,歡呼ing
今年不出所料,位居榜首的又是普林斯頓大學,並且蟬聯十年(而哈佛這個萬年老二更是實錘了!)
而UCSB在此次排名中表現也十分喜人,重回top 30寶座!UCSB的學子歡呼一片,正偷 光明正大著樂呢:
NYU罵罵咧咧退出群聊...
而在QS排名備受寵愛的NYU(位居QS首發美國大學排名的top11),在U.S. News面前顯然沒那麼得寵了:相比去年名次又下降了,與UCSD並列30...於是NYU學子開啟吐槽模式
更有留學生直言U.S. News不行?
那作為排名「扛把子」的U.S. News是真不行了?
U.S.News:論權威,我是專業的
作為全球權威排名中的大哥,U.S.News為力證權威,針對疫情影響對排名指標做了調整,具體指標如下:
教育成果 40%(2020年佔比35%):從畢業率與留校率(22%)、畢業率表現(8%)、社會流動性(5%)以及這6年來每一年新增的畢業生負債情況(5%)的角度來獲得教育成果指數;師資力量 20%(2020年排名佔比20%):分別從班級規模(8%)、教師薪酬(7%)、專業領域最高學位的師資情況(3%)、師生比例(1%)以及全職教師比例(1%)這5個因素來考慮;專家意見 20%(2020年排名佔比20%):即學術聲譽,這一項主要考察學校本科生就階段的教育質量,來自同行、學者的評分反饋;財政資源 10%(2020年排名佔比10%):即對於每個學生的教育投入;學生表現 7%(2020年排名佔比10%):標準化考試成績(SAT/ACT)及大學中已註冊新生的高中班級排名情況;校友捐贈率 3%(2020年排名佔比5%):捐贈衡量的是學生滿意度和畢業後的參與度。
了解了排名指標和權重,接下裡就是留學生最好奇的榜單具體內容了!
U.S.News:今日的我已不是昨日的我
新增「Test-Blind」學校排名
第一,今年的U.S. News與往年格外不同,因為它在排名中新增了60多所「Test-Blind」大學(也就是不考慮SAT/ACT成績的大學)。
要知道,以往這些學校是無緣U.S. News的,但因為疫情很多美國大學都採用了「test-optional」(包括哈佛、耶魯、康奈爾...),所以U.S. News才做出了這一大讓步!
首發計算機科學本科和商業分析專業排名
除此之外,今年的排名變化還增加了對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本科專業排名和商業分析(Business Analytics)專業的排名。
想不到了吧,還出現多個並列排名
另外,眼尖的小夥伴從上面的榜單就會發現,今年的Top 10出現了多個並列排名,可見競爭激烈難分上下...
MIT、耶魯大學:並列第四名史丹福大學、芝加哥大學:並列第六名加州理工大學、JHU、西北大學:並列第九名
對於U.S.News的2021美國大學排名解讀就到這兒了...那針對有人對U.S.News提出質疑,你又怎麼看?
U.S. News不靠譜,排名還得看QS?
答案當然是NO!兩個排名各有優勢,比如回國求職,HR多數看QS,在美求職還是以U.S.News為準。
而且QS、U.S.News、THE、ARWU同為公認的四大權威排名,無論哪類排名都只起參考作用,且四者因排名側重不同才會導致出來的結果大相逕庭...
以各大排名中的世界大學排名為例:
QS世界大學排名:側重評價、師生比
QS 世界大學排名是由教育組織 Quacquarelli Symonds 所發表的年度世界大學排名。起初與THE一同合作發布排名,首次發布時間為2004年,是歷史第二悠久的全球大學排名。
QS 世界大學排名注重學術,所參考的依據中有20%的師生比和20%的引文數,說明QS對教學質量和學術成果的關心。具體如下:
學術聲譽(Academic Reputation)40% 師生比(Faculty/Student Ratio)20% 教員引文率(Citations per Faculty)20% 僱主聲譽(Employer Reputation)10% 國際教職員比例(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5% 國際學生比例(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5%
但QS排名也曾因過多的主觀指標和商業化指標而受到批評,很多高校的分項數據缺失,總分出現大幅偏差。
U.S.News世界大學排名:側重科研、學術
對大學的排名開始於1983年,是最知名的大學排名之一。從2014年開始,U.S.News推出世界大學排名。因嚴格的參考標準一直被認為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畢業與留校率(Graduation and Retention Rates)22.5%本科學術聲譽(Undergraduate Academic Reputation) 22.5%師資力量(Faculty Resources)20%生源(Student Selectivity)12.5%-SAT/ACT分數 8.125%財力 (Financial Resources) 10%畢業表現 (Graduation Rate Performance)7.5%校友捐贈 (Alumni Giving Rate)5%
(*每年權重會有所調整)
但U.S.News也存在數據造假的風險。
THE世界大學排名:側重科研、教學
THE也常常被稱為 Times 。2004至2009年間曾聯合 QS 出版世界大學排名,直到2010年與QS分離獨立出版自己的排名。其數據來源是 Thomson Reuters,參考比重如下:
Teaching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30%Research (volume, income and reputation):30%Citations (research influence): 30%Industry income (knowledge transfer):2.5%International outlook (staff, students, research):7.5%
而THE的弊端是論文引用比重太高了,不利於母語非英語國家或地區的大學。
ARWU世界大學排名:側重科研、師資、學術
論資歷,ARWU絕對是老大!ARWU是由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自2003年首次發布。
自發表以來ARWU因學術指標100%、客觀透明等優勢獲得了全世界的關注,並且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根據官方提供的參考比重如下:
教師質量:40%科研成就:40%教育質量:10%學術業績:10%
但也因ARWU過於在意科研成果,導致重理工及研究輕人文及教學素質,所以對偏文學的大學來說可能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綜上,可以看出每家排名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缺點,所以大家在參考時要理智不過分依賴,因為在求職面前,比起院校排名,企業可能更看重的是它...
留美求職,目標院校學生才是名企的寵兒
Big Name都有小算盤,他們真正care的是...
比起院校排名,投行、諮詢、四大等幾大熱門行業更看中candidates是否來自Target school!比如這幾個熱門行業的 Target School List:
四大招聘北美 Target School 名單,上下滑動查看▼
投行招聘北美 Target School 名單,上下滑動查看▼
諮詢 MBB 北美 Target School 名單,上下滑動查看▼
依上,你會發現很多排名高的學校不一定是TS(JHU、Wake Forest University),相反排名靠後的卻是實打實的目標院校(Fordham University和Baruch College)。這是因為很多名企除了排名,還看重地理位置及求職資源:
地理位置:華爾街會有一定的「就近原則」,處於大城市和金融中心的商學院就業機會會更勝一籌,如緊鄰wall street的Baruch College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了;求職資源:另外,好的校友資源也很重要。無論諮詢還是投行都需要廣闊的人脈,這能給公司帶來更多的客戶資源。
但小i這裡要提醒一下TS學生!雖然你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但如果沒有含金量的實習或者技能背景,名企一樣不會青睞你。所以一定要利用好校園資源,並把實習提上日程!
非Target School的學生,別慌!這兒有條捷徑可以走
那既然名企有「名校情結」,非TS的學生豈不是涼涼?
其實2020年,反而是非TS學生最好求職的一年?因為:
疫情下招聘搬到了線上,機會更多了
以前到了招聘季,目標院校熱鬧極了,各大名企湧入開設宣講會招聘會...但今年特殊時期,招聘直接轉戰線上,擺脫了地點限制,對非TS學生來說機會更多!
Goldman Sachs:Virtual Office Hours Series
本身就靠Networking逆襲,今年更簡單了
另外很多非目標院校學生在求職時往往會通過networking「曲線救國」...
而之前的Networking往往需要face to face 接觸,對社恐或是口語不自信的學生來說免不了尷尬,但現在呢?轉戰線上,也就意味著只需文字交流,聊天變得輕鬆簡單化...你可以通過:
企業Events:有很多企業有專門提供networking的機會(校園宣講會或者City 層面組織的都會有),通過參加這些events與高層面對面交流,獲取最新招聘流程;LinkedIn:一個匯聚了全球超過6.5億職場精英,如果你身邊認識的人很局限,而使用LinkedIn可以進一步找到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