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的北京旅遊業,迎來重振政策「大禮包」。在3月10日召開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文旅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冬介紹,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全市旅遊業受到巨大衝擊,預計一季度全市旅遊接待人數較上年同期減少4400萬人次,同比下降70%左右。就此,北京市進一步研究制定了13條旅遊行業幫扶政策,向本市旅遊業拋出重振發展政策「大禮包」,其中包括安排3.45億元旅遊發展補助資金,重點支持旅遊企業應對疫情渡難關;鼓勵有條件的旅遊企業、文化場所、旅遊景區發展在線旅遊,打造在線旅遊產品等。在業內看來,當前北京應儘快制定旅遊業階段性復甦規劃,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制定針對性的政策,確保市場供給有序回歸。
資金支持 融資擔保
疫情出現後,國內旅遊業陸續停擺,多個行業進入「零收入」狀態,旅遊企業生存壓力陡增。就此,本次北京出臺了13項政策對旅遊行業進行重點幫扶。具體來說,北京市文旅局會同市財政局下發了《關於使用2020年旅遊發展補助資金支持旅遊企業共渡難關的通知》,明確3.45億元旅遊發展補助資金重點支持旅遊企業應對疫情渡難關。與此同時,對於眾多旅遊企業擔憂的融資成本高企的問題,本市還將利用京郊旅遊融資擔保服務體系開展擔保服務,協調銀行做到不抽貸、不斷貸,積極配合銀行開展無還本續貸,緩解疫情給企業帶來的短期資金壓力。北京旅遊資源交易平臺和京郊旅遊投融資服務平臺在疫情持續期間對本市旅遊企業掛牌項目免收掛牌費,無償提供投融資諮詢服務,為旅遊企業復工復產提前進行項目儲備。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大禮包」中還提出,北京將鼓勵有條件的旅遊企業、文化場所、旅遊景區發展在線旅遊,打造在線旅遊產品、推出精品文化旅遊課堂。發展在線旅遊文創產品電商業務,鼓勵全市旅遊企業和旅遊景區開發高品質的旅遊文創產品。
「整體來看,本次北京市文旅局發布的『13條』涵蓋了旅遊業的各主要方面,對於在疫情中受衝擊相對顯著的旅行社、景區、酒店等領域來說,無疑是一顆及時的『定心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興斌直言,可以看出,新出臺的幫扶政策,大多都是重點針對當前北京旅遊市場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也從側面體現出,北京旅遊企業基本還未走出最困難的時期,距離重振市場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首都旅遊業「入冬」
「不可否認,在全國旅遊行業之中,北京旅遊企業確實是受疫情波及相對集中、損失相對較大的。」景鑑智庫創始人周鳴岐坦言。
陳冬提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全市旅遊業受到巨大的衝擊。據悉,為了降低人員聚集造成的交叉感染風險,根據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部署,從1月24日起,北京關閉了全市封閉式管理的181家旅遊景區,暫停3016家旅行社經營活動。1月24日至今,全市星級酒店正常營業的不足50%。
「受疫情影響,2020年春節假日期間,北京市接待旅遊總人數為146.6萬人次,同比下降81.9%;旅遊總收入10.8億元,同比下降86.8%。郊區民俗遊累計接待遊客4.2萬人次,同比減少96.3%;營業收入503.7萬元,同比減少95.5%。」陳冬表示,在此背景下,預計一季度全市旅遊接待人數較上年同期減少4400萬人次,同比下降70%左右;一季度全市旅遊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840億元左右,同比下降64.7%左右。
以旅行社退費為例,據統計,疫情之下,自1月24日以來,北京全市旅行社退團涉及遊客76.45萬人,涉及金額25億元。而且,涉旅退費成為了近期北京旅遊行業投訴熱點。截至3月9日18時,北京市文旅局累計收到退費投訴共計3962件,遠超2019年全年的遊客投訴總量。
對於北京來說,旅遊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性產業,在促進消費、拉動就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數據顯示,去年北京全市接待旅遊總人數3.2億人次,比2018年增長3.6%;實現旅遊總收入6224.6億元,增長5.1%。「可見,對於身處上升通道的北京旅遊業來說,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無異於讓整個市場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寒冬期』。」周鳴岐表示。
分階段復甦可期
近期,各地景區、公園陸續恢復開放,一時間,人們似乎看到了旅遊市場的「轉機」。然而,現階段業界對於北京乃至全國旅遊業恢復預期仍普遍不樂觀。
在周鳴岐看來,未來一段時間,北京對於旅遊業的幫扶政策應更專注在中小微企業上,比如中小型旅行社、中小型酒店、中小型民營景區、中小型民宿等,這些企業本身利潤率普遍就不高,而且它們大多沒有固定資產,疫情之下仍然要付出租金、人工等各項成本,抗風險能力相對較低,急需政策「幫一把」。
而王興斌還提出,針對旅遊行業的引導、鼓勵措施需要分清「輕重緩急」,「旅遊業全面恢復時期還未到來,北京還處在防疫的關鍵時期,因此本市要儘快確定從局部到全面、從重點到一般的旅遊市場復甦規劃。」王興斌表示,比如當前人流集中的、室內參觀類的景區還不能開放,但室外遊覽、空間較開闊的景區可以逐步恢復營業;同時對於那些生存形勢嚴峻的旅行社,尤其是中小型民營旅行社,可在逐步幫其恢復業務的基礎上,對組團人數、交通工具乘坐密度等進行細緻的規定,確保遊客出行安全。
「北京旅遊消費潛力還是十分可觀的,隨著疫情防控局面逐步好轉,京郊、短途旅遊可能會率先恢復,親子類的休閒產品也會先出現反彈,相關部門和企業可以提前謀劃,比如儘快彌補研學遊中的課程設計短板,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推出專業化更強的產品等。」周鳴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