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漢民族中一支重要而獨特的民系,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客家人與當地居民相生相融,形成了一種新文化形態——客家文化。
素有成都「西部客家第一鎮」之稱的洛帶古鎮,是離成都市區最近的古鎮,客家人聚集地。東山客家文化的獨特魅力,吸引著無數遊客紛至沓來。
2018/9/28-10/7,金秋時節
臺灣客家文化藝術長廊即將亮相
洛帶華僑城好物市集·臺北&成都雙城季
//
客家花布的情感與故事
花布,儼然是客家人的代名詞,從遠足時的花布包裹,到阿嬤採茶遮陽的頭巾,根植於每一個客家人心中。隨著藝術設計與手藝文化的復古與創新,改良後的客家花布展現出了樸實的奢華,成為了一種時尚潮流。
花布元素應用於各種生活設計
華裔設計師Malan Breton
在紐約春夏時裝秀的作品-A Journey to Taiwan
臺灣知名藝術家林明弘的花布藝術作品
每一位客家人,都有一段花布故事。市集之上,看千百襲花布從天懸掛,品花布燈籠之意韻,再撐一把客家花布傘,如戴望舒詩中幻想,在古鎮漫步、仿徨。
//
鹿港獅頭的傳說與傳承
鹿港獅頭來自福建,後傳入臺灣。獅頭分為開口獅和閉口獅,開口獅是客家獅,嘴巴能張口,閉口獅即是固定的獅子面具。製作工序看似簡單,關鍵卻在於創意與表達,將人生感悟、當下悲喜,以及意蘊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加入創作中,獅頭才好似「活」了。
親制獅子吊飾,戲玩獅紙面具,在洛帶的古香之中,體味鹿港獅頭的厚重與萌趣。
//
宜蘭春仔花的吉祥與時尚
一根鐵線,紅絲纏繞,幾捏幾折,就是一朵花的形狀。在重要的日子裡別在頭上,許下對未來滿滿的期許。這便是春仔花,我國福建省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特有的花飾製作手藝。每逢進香祈福,結婚喜慶之時,閩南女子都會頭戴春仔花,寓意富貴吉祥。
春仔花藝術家陳惠美作品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嫋嫋春幡.....」跳脫了大紅色與婚嫁用品局限的春仔花,從頭花、髮飾到藝術裝置,成為客家藝術文化長廊上亮眼喜慶的生活美學。
//
苑裡藺草編織的自然與精緻
藺草編織品,曾經是臺灣第三大出口的特產,僅次於臺灣地區的大米和糖。苑裡地區的藺草粗細均勻、圓滑細長,不僅韌性極佳,更是清香馥鬱。苑裡曾因藺草編織產業而繁榮一時,卻因工業時代的衝擊而日漸式微。
苑裡手作職人們惜藺,即將傳統技藝融入時代審美與新生設計,期望透過年輕品牌的加值創造時尚簡約的藺草編織品,讓藺草重回日用生活。
市集之上,與遠道而來的藺編手作職人,一起觀藺,習藺,制藺,共創藺草好物。
從臺北到成都,從鹿港到洛帶
客家文化,從一片土地到另一片土地
應秋收之景,尋文化之根,見中國之客家
-End-
#好物攤主徵集令#
獨立設計/原創手作/在地鄉味/生活美學
更多市集招募詳情,點擊:
好物市集 | 臺北-成都雙城季,喚醒生活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