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珍和江氏珠對能否逃出廬江回到越南並不自信
19歲的盧氏珍(音)和22歲的江氏珠(音)是地道的越南姑娘,卻在合肥相識相處了三個多月。令人唏噓的是,兩人都是被「人販子」拐騙到廬江縣的。近日,記者通過深入採訪,「零距離」還原警方遣返「越南新娘」的過程,全方位展現「越南新娘」的現狀。
【案件】越南女孩馬路上哭泣
8月20日下午,廬江縣中醫院附近,主幹道軍二路上,一個年輕女孩在路邊嚎啕大哭。路過居民特意走過去詢問,交流幾句後,大家都傻了眼。原來,這個女孩說的話大家聽不懂,看樣子她也聽不懂漢語。於是,有人打了電話報警。
很快,民警聞訊趕來,將女孩送往廬江縣救助站。一開始,救助站工作人員以為女孩子是少數民族居民,嘗試交流了一番,卻毫無進展。不過,工作人員聽了女孩子說話,「覺得好像是越南語」。於是,救助站又聯繫了廬江縣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隊。民警對女孩進行了查驗,發現她身上沒有攜帶任何有效證件。民警又嘗試著詢問了諸如「你能聽懂漢語嗎?」等問題,但女孩一直沒有回答。
四旬男子帶她到廬江
當晚7點多,民警從安農大請來了越南留學生小範,請他幫忙翻譯。當小範張口詢問時,女孩子頓時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原來,她果真是越南人。
經過翻譯,民警終於掌握了女孩子的情況。原來,她叫江氏珠,今年22歲,家住越南老街省農村。今年4月14日,在沒攜帶任何證件情況下,江氏珠偷偷來到雲南省河口鎮,在當地打工謀生。期間,江氏珠認識了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國男子,男子告訴她,要帶她到中國其他地方打工掙大錢。兩人在8月20日上午抵達廬江縣城。可是,下車後不久,江氏珠就和男子走散了。於是,江氏珠就從車站沿著公路步行,一路走一路哭。
19歲女孩賣作他人妻
在江氏珠之前一個月,一個名叫盧氏珍的越南女子也因涉嫌非法入境被警方拘留審查。盧氏珍今年19歲,家住越南河內市的農村。4月8日,一越南男性朋友坦因(音)打電話給她,說要帶她去另外一個地方打工,工資很高。當時,盧氏珍答應了。當天,她就和另外兩個女孩子上了兩輛摩託車,由坦因在內的三個男子騎車帶她們去新工廠。盧氏珍記得,他們走的都是小路。大約4個小時後,她在路邊看到有「中國」字樣的牌子,才明白已經到了中國境內。盧氏珍說,後來她和另外兩個女孩子分開了,被人帶到了廬江縣湯池鎮,隨後被賣給當地一個男子做老婆。在她的腦海中,她的中國「丈夫」矮矮胖胖,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印象。
7月18日,盧氏珍趁機逃了出來。後來,她在湯池鎮街道上徘徊時,被警方發現後獲救。
中間人將女子賣廬江
近年來,廬江縣警方已經查處了多起越南女性非法入境的案件。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多名越南女子是被中間人誘騙、「人販子」拐賣到當地的。廬江縣萬山鎮居民丁某就是一名中間人。目前,丁某已被另案查處。綜合調查情況和以往經驗,民警判斷,江氏珠和盧氏珍都可能是被人拐到廬江縣的越南新娘。
【救援】歷時數月核實好身份
由於兩人均涉嫌非法入境,按照法律規定,將被警方遣返回越南。不過,一個難題在於,兩人的身份一直沒能最終確定。
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規定,在發現非法入境人員後,廬江縣公安局要將其相關情況上報給合肥市公安局,進而再上報給省公安廳。隨後,由省公安廳照會越南駐中國大使館,請對方就非法入境疑似越南人員的身份進行核實,並將核實結果及時照會安徽省公安廳。收到照會後,越南大使館再與其國內相關部門聯繫,核實人員身份。經核實後,如果該人員確實是越南公民,還需越南為其辦回國證件,再由越南大使館發接受函至安徽省公安廳。
據介紹,整個過程歷時幾個月。其中,盧氏珍因隨身攜帶身份證,核實身份較為順利。而江氏珠因沒有任何身份證件,核實起來非常麻煩。
從何處來要從何處回
等到越南照會後,盧氏珍和江氏珠最終確認為越南公民。隨即,廬江縣警方決定在11月19日對兩人進行遣返。由於盧氏珍和江氏珠都是從河口附近入境,因此也要從河口口岸被遣返回國。時間敲定後,民警開始制定遣返路線:先從合肥乘坐飛機直達昆明。隨後,與當地邊防總隊辦理遣送手續,拿到介紹信後再從昆明乘坐長途車前往河口口岸,最終交由雙方的口岸邊檢人員進行交接。
記者獨家親歷遣返
11月初,在得知廬江警方要對盧氏珍和江氏珠進行遣返的消息後,安徽商報記者在徵得同意後,被允許與廬江縣公安局的民警一道,全程體驗遣返過程。 11月19日,安徽商報2名記者與廬江縣公安局的2名民警一起,在合肥市拘留所接到了盧氏珍與江氏珠,隨後前往新橋機場,並在雲南省昆明市中轉,並於當天深夜乘坐長途客車抵達中越邊界的河口鎮。 11月20日9點鐘,中越邊防人員在河口口岸辦理了交接,盧氏珍和江氏珠最終順利回到了越南。
在兩天的行程中,警方是如何遣返非法入境人員的?途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辛苦與艱難?本報記者用文字和照片記錄下了一幕幕珍貴的瞬間,並為您一一揭秘。
兩個越南女孩的合肥交集
盧氏珍:19歲,越南河內人。 4月8日被一越南男子騙到中國境內。隨後被人帶到了廬江縣湯池鎮,賣給當地一男子做老婆。 7月18日,盧氏珍逃了出來,後被警方發現後獲救,歷時數月核實好身份於11月20日順利回到了越南。
江氏珠:22歲,越南老街人。 4月14日偷偷來到雲南省河口鎮打工。 8月20日被一中國男子帶到廬江縣城。下車後,江氏珠與該男子走散,邊走邊哭。附近居民報警後,江氏珠獲救,歷時數月核實好身份於11月20日順利回到了越南。(鄧小飛、李進、王志強)
回家的路對兩人來說很漫長
回家路上大家用翻譯軟體聊天 有波折有驚喜更有溫情
從合肥市到雲南省紅河州河口口岸,相距2300多公裡。從口岸出境,跨過一座中越邊境大橋,盧氏珍和江氏珠就能回到越南。那裡,是她們的家。 11月19日,啟程,回家。這一天,兩個姑娘已經足足等了三四個月。一路上,在廬江縣公安局民警的呵護下,安徽商報記者親歷和見證了這對越南姐妹花的回家之旅。
出發
11月19日8點
感謝民警贈送衣物
早上,安徽商報記者與廬江縣公安局的劉警官和吳警官一起,來到合肥市拘留所。辦理了相關手續後,盧氏珍和江氏珠一臉興奮地走出了拘留所。此時,兩人穿著厚厚的冬衣和鞋子。盧氏珍漢語懂得稍微多點,她說,她們來到中國時,是炎熱的夏天。後來,天氣轉涼後,拘留所的民警非常細心,給她們買了衣物。說話間,她指了指兩人身上的衣物,比劃著說,「是公安買的」。
候機
11月19日9點
用APP軟體來交流
9點鐘左右,我們抵達了機場。下車後,看到高大的候機樓,盧氏珍和江氏珠滿眼都是新奇。「你的家附近有山嗎?」記者試探著詢問盧氏珍。可是,她搖了搖頭,不知道什麼是「山」。會不會有翻譯軟體?記者趕緊用手機查找了一番,果然找到了一款APP。在軟體幫助下,盧氏珍終於明白了「山」的含義,點了點頭。
飛行
11月19日10點
上了飛機有些緊張
我們乘坐的是合肥直達昆明的航班,飛行時間將近3個小時。上了飛機,盧氏珍和江氏珠有些緊張,小心翼翼地坐到座位上,又站起來看了看。很快,她們又有了新發現:空姐。起飛之前,空姐會提醒每位乘客相關的安全須知等事項。整個過程中,兩人幾乎都是緊盯著。 13點,飛機降落在昆明長水機場。
吃飯
11月19日14點
第一次吃雲南米線
出了機場,我們打車來到昆明市東部汽車站。在這裡,我們將轉車前往河口口岸。此時,大家早已飢腸轆轆,於是我們找到了一家米線店。幾分鐘後,服務員端來了6個大碗,裡面盛著大半碗肉湯。隨後,服務員又陸續端來了米線、鵪鶉蛋等,將桌子擺放得滿滿的。盧氏珍說,這是她第一次在中國吃米線,「很好吃」。
辛勞
11月19日15點
怕嘔吐要了塑膠袋
這一天,我們的運氣很好。汽車站的工作人員說,當天下午,車站臨時有一趟加班車,15點發車。於是,我們趕緊買了票,急匆匆地上了車。在車門口,有一大捆紅色塑膠袋。江氏珠看到了,迅速拽下一大摞。從昆明到河口也全程耗時6個多小時,這對於暈車的盧氏珍和江氏珠無疑是很大的考驗。很快,兩人又陸續開始嘔吐,先前拿的塑膠袋都用光了。 21點左右,長途車終於抵達了河口鎮。
曲折
11月19日21點
第一次交接沒成功
下了長途車,我們又抓緊時間前往河口口岸邊檢站。我們到達邊檢站已是21點半。記者了解到,河口口岸會在23點關閉。民警將盧氏珍和江氏珠的相關材料交給邊檢人員。隨後,他們轉身出去,「我們要先與越南邊檢口岸的工作人員聯繫,約定好時間」。大約半個小時後,邊檢人員回來了,帶來的消息卻稍稍讓人有些失望,「越方說交接安排在第二天早上」。
休息
11月19日23點
深夜吃到了菠蘿飯
無奈,我們只得離開口岸,在邊檢站附近的一家賓館住下了劉警官和本報記者外出吃飯,而吳警官要和兩個女孩子留在賓館。此時,已經是23點多了,河口鎮上的店鋪都已經打烊。我們在找了幾條街,才找到了一處夜市,最讓記者好奇的是一種名叫菠蘿飯的主食。老闆說,這是用工具將菠蘿挖出來,把米填進菠蘿殼內蒸熟。我們點了6份菠蘿飯,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半個小時後,我們回到賓館,將3份菠蘿飯交給早已餓壞的吳警官和兩個女孩。
值班
11月19日夜
兩位民警守護一夜
這一夜,兩位民警幾乎沒有合眼。當晚,民警為盧氏珍和江氏珠開了一個標間。遣返過程中擔心發生意外,劉警官與吳警官協商後,制定了一個排班表:劉警官上半夜值班,吳警官下半夜值班。第二天7點鐘,記者起床後,遇到了兩位民警。此時,他們已經洗漱完畢,但黑眼圈依然非常明顯。
交接
11月20日9點
一聲謝謝揮手道別
9點鐘,盧氏珍、江氏珠在民警和本報記者的陪同下,來到了邊境大橋上,在橋中間的邊界線旁停下腳步。與此同時,越南兩名邊檢人員也走過來。 10分鐘後,一切妥當,盧氏珍和江氏珠提起行李,踏入了越南的國土,並揮手和大家告別。(鄧小飛、李進、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