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省民勤縣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內,一群候鳥正享受著午後暖陽,它們或盤旋,或嬉戲,或覓食……給冬日的沙漠溼地增添了不少生機。
「剛進入12月,就約有1.2萬隻候鳥在此越冬棲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尾海雕、黑鸛也早早來到這裡。」幹了7年護鳥工作的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工作人員王佳河早在10月下旬便每日觀測著候鳥種群。
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地處甘肅省民勤縣,騰格里沙漠邊緣,目前總面積6176.2公頃,劃分為溼地保育區、溼地恢復重建區、溼地宣教展示區、溼地合理利用區等4個功能區,是典型的乾旱區溼地生態系統特性。隨著溼地生態環境的恢復,植被群落逐步完善,越冬棲息的候鳥逐漸回歸,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現已成為國際上中亞和東亞到澳大利亞兩條鳥類遷徙線路上重要的「棲息地」和「營養補給地」。
這裡棲息鳥類數量多時有近2萬隻,大天鵝已連續7年在溼地公園內越冬,赤膀鴨、漁鷗、大白鷺等鳥類也在這裡「安營紮寨」。王佳河說,「候鳥像是環境的『試金石』,候鳥數量逐年增多說明這裡的生態環境不斷在改善。」
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溼地面積已達3238.5公頃,保持了較為原始的溼地景觀,植被以蘆葦、水燭、藨草、賴草為主。監測數據顯示,隨著保護力度不斷加強,目前這處溼地公園已有鳥類118種,駐留鳥類約80多種,其中金雕、白尾海雕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3種。
為了迎接越冬候鳥,當地目前已累計恢復庫塘及沼澤溼地4107畝,並改造修建溼地巡護道路54公裡,在溼地公園外圍緩衝區營造生態植物護岸帶和外圍生物隔離帶4000畝,為候鳥在這裡繁衍提供便利。(記者白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