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多家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業務調整公告,對信用卡現金分期資金用途、虛假交易套現、積分管理等業務進行規範調整,明確要求個人信用卡透支不得用於包括購房、證券投資、理財、其他權益類投資等非消費領域,全面加強信用卡交易的風控管理。
在業內看來,疫情以來信用卡風險上升,虛假交易套現、以貸養貸等違規情況加劇,促使銀行信用卡中心風控舉措趨嚴。信用卡資深觀察人士董錚認為,「隨著信用卡風險暴露,不良率在上升,實際上去年開始已經有銀行開始調整發卡策略、加強異常交易甄別,受疫情的影響銀行全面提升了風控檔次。」
多家銀行信用卡中心警示用卡規範
在過去三年的信用卡發卡量、交易規模高速增長過程中,股份行由於零售業務業態豐富靈活、渠道網點覆蓋氛圍廣的優勢,在信用卡多個增量指標的增速上一度領先其他類型銀行。然而,曾經的「領頭羊」近期連發公告函,警示用卡違規風險。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7月底以來,多家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業務調整公告,具體來看:
8月11日,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公告對信用卡資金用途進一步明確,「個人信用卡僅限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費使用,信用卡資金不能用於生產經營、固定資產投資、股權投資、套現等非消費領域,包括購房、投資、理財、股票、其他權益性投資及其他禁止性領域等。」該行信用卡中心稱,持卡用戶開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資金用途之外的交易,「可能導致交易失敗,我行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降額、止付、凍結、鎖卡等管控措施。為保證用卡正常,請您妥善保管與信用卡交易用途相符的交易憑證,以便配合我行核實。」
7月29日,中信銀行發布《關於進一步明確信用卡資金用途的公告》稱,「根據國家相關法規和監管要求以及《中信銀行信用卡(個人卡)領用合約》, 特對信用卡資金用途進一步明確:個人信用卡透支應當用於消費領域,不得用於生產經營、投資等非消費領域,包括購房、證券投資、理財、其他權益性投資及其他禁止性領域等。」
除強調信用卡用途,銀行信用卡中心也在嚴查「套現」等違規交易行為。7月10日,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公告,「信用卡只限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出借、轉賣、出售、購買信用卡或其帳戶,應妥善保管好信用卡的密碼、卡片驗證碼、動態密碼等信息,勿主動洩露給他人,以避免因本人洩露導致的風險和損失。持卡人不得以任何套現、欺詐、惡意刷單等違法或虛假消費套取銀行信貸資金、積分、權益、獎品或增值服務;持卡人不得以任何舞弊手段、非法工具惡意獲取權益或優惠;信用卡透支應用於消費領域,不得用於證券市場、生產經營、房地產開發、投資等非消費領域。」
多家銀行信用卡中心均在公告中提及,對於持卡人信用卡交易出現監管規定的或該行認定的風險特徵時,將有權中止或終止信用卡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包括但不限於調整授信額度、鎖定帳戶、緊急止付、對商戶交易限額、套現治理等風險管理措施。同時,他們也提醒持卡人,「(銀行信用卡中心)有要求持卡人提供消費交易發票、消費籤帳單等交易憑證的權利,以識別相關交易風險。」
「主要根據用戶的用卡情況,風險過高到時候會降額、或者暫停用卡之類,具體以風險核查為準。」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客戶經理向記者證實,內部人員根據持卡人的交易行為通過大數據風控系統甄別,會加強異常交易行為的監測,如果發現如短時間內集中在商戶消費、即還即刷等情況,會及時進行審核評估、控制風險。
事實上,除了規範持卡人資金用途,近來已有多家銀行公布規範信用卡相關業務的調整。
比如今年6月,廣發銀行早在6月份就發布信用卡不累積積分商戶的公告,將100餘萬戶商戶列入不累積積分名單;民生銀行信用卡也發布公告稱,將於2020年8年1日調整積分規則,包括拉卡拉、上海匯付等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受理的交易不再累計積分,增加線上交易場景的積分商戶等。
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在7月份的公告中也提及,「持卡人違反活動規則取得的所有權益、優惠獎勵和活動禮品,本行享有追償權,包括但不限於採取限制登錄、封禁帳號、撤銷活動資格、積分返還、收回禮品、取消優惠、限制卡片使用等措施,並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
信貸資金嚴禁用於炒股買房,被監管屢屢提及
近年來,監管對於銀行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樓市的打擊持續高壓態勢。
今年6月,銀保監會下發《關於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就警示了銀行信用卡業務資金用途管控不力,違規流向非消費領域。
同一時間,銀保監會、消保局發布《關於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費提示》,強調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滿足金融消費者日常、高頻、小額的消費需求,方便消費者生活;有消費者將信用卡借款違規用於房地產、證券、基金、理財等非消費領域,放大資金槓桿,易導致個人或家庭財務不可持續,並會承擔相應後果,也致使金融機構風險累積。
今年5月,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也再次明確,單戶用於消費的個人信用貸款授信額度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貸款資金不得用於購房及償還住房抵押貸款,股票、債券、期貨、金融衍生產品和資產管理產品等投資。
銀保監會曾發布《關於近年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監管檢查發現主要問題的通報》,嚴禁資金違規流入股市、違規投向房地產等領域。
具體到商業銀行信用卡使用規範上,近來並不少見,監管也有「出手」,警示信用卡現金分期、消費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樓市以及以貸養貸、共債風險。
央行支付體系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銀行卡授信總額17.57 萬億元,環比增長1.17%;銀行卡應償信貸餘額為7.26萬億元,環比下降 4.30%;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918.75 億元,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27%(不良率)。銀行卡應償信貸餘額少見的同比下滑、不良率同比有所上升。
不過,事實上,去年以來,多家銀行信用卡新增發卡量都同比下滑,遭逢業務調整年、卡量新增速度放緩是行業主流現象。
以年報數據披露情況看,招行2019年新增發卡量(流通卡量)約1100萬張,較2018年下降1084萬張;平安銀行去年新增發卡量880.91萬張,較上年下降了436.09萬張。其他股份行如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浙商銀行2019年信用卡新增發卡量較上一年度新增發卡量分別下降了約121.59萬張、376.57萬張、289.97萬張、80萬張。
董崢認為,去年下半年以來,銀行信用卡中心已經調整發卡策略、加強甄別高風險用戶,今年疫情出現之後,受到「親訪親籤親核」要求限制,信用卡直銷模式遭遇危機、業績承壓;另一方面是儘管審批更加審慎,但虛假交易套現、以貸養貸等違規交易情況加劇,使得銀行全面提升了風控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