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點燈」人:穿梭山路30年 護佑萬盞燈火

2020-12-25 央視網

大山深處的「點燈」人:穿梭山路30年 護佑萬盞燈火

央視網消息:早年沒通公路的時候,鄭國標就是沿著崎嶇的山路進村搭線「點燈」;後來通了公路,走到最後沒修完的幾公裡,他又背上二三十斤重的工具徒步來回。每次往返黃寮村,他都要早上五六點出發,晚上五六點回家。

黃寮村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縣城西北部,是鄭國標所在服務轄區中最偏遠的村落。今年57歲的鄭國標是國網文成縣供電公司南田供電所的配電線路工,7月7日,他在電力線路工程外出查勘中永遠倒下了……

  2020年4月,鄭國標(右)和同事在戶外作業

7月10日早上6時,文成縣南田鎮村民吳汝春送了鄭國標最後一程。為了送這最後一程,吳汝春提前一天從最偏遠的黃寮村下來,在鎮上住了一晚。

送別現場,文成縣各地都有村民趕過來。那條平時人不多的山路上,因為送葬的七八百人,開始出現堵塞。公墓容不下這麼多人,很多人只好半路返回。下山的隊伍又走了一個多小時。

人們捨不得鄭國標。作為服務鄉親30年的老職工、老黨員,鄭國標30年來堅持為山鄉搭線「點燈」、帶去光明。只剩下一戶人家居住的村子知道,五六歲的小孩也知道,「停電了,找國標」。

「停電了,找國標」

從參加工作起,鄭國標就沒離開過南田供電所。他說自己是山裡人,「留在山裡服務這裡的百姓,挺好的」。

南田供電所負責文成縣二源、南田、百丈漈3個鎮總共26條供電線路。鄭國標和同事兩人一組便扛起了12條線路,總長138.21公裡,關係著8386戶山區百姓的用電生活。

鄭國標點起的燈,照亮了山區,尤其是南田鎮最偏遠的黃寮。黃寮村距離南田鎮中心30多公裡,偏遠閉塞,有當地最難走的路。直到2019年底,進村的最後6公裡仍沒有修公路,車輛無法開進去,就算已經建成的那段,由於山路崎嶇,很多坐車的人也會暈車嘔吐。

鄭國標不會暈車,他太熟悉這路。黃寮村黨委委員黃華秀說,只要村子裡遇到用電問題,打電話給國標,他保準在兩個小時內出現。

2018年因颱風,村裡停電,手機信號也中斷了,鎮裡派人來排摸災情。進村的山路被洪水淹沒,黃華秀隔著路向鎮裡派來的人大喊:「帶個口信給國標,村裡沒電了。」

兩個小時後,鄭國標出現了。他把車停在路邊,背上幾十斤重的搶修工具,蹚過齊腰的洪水進到村裡。等問題全都排查完,村裡重新通了電,已經是晚上8點多。

2018年2月,鄭國標幫助村裡的老黨員檢查用電設備

在黃寮的周山自然村,隨著扶貧工作持續推進,大部分村民已經搬到南田鎮裡,並申請把老房子的電停掉。每年春節和清明時節,他們又會回到老家,並提前打電話給鄭國標,請他提前送電。

趙培良是一年中在周山村居住時間最長的老人。村幹部把鄭國標的電話留給趙培良,「停電了,找國標」。每次接到趙培良的電話,鄭國標都二話不說,走三四公裡山路進村,為老人排查檢修通電。雖然只有這一戶,但鄭國標從不降低自己服務的標準。就這樣,他為周山村送了18年電。

一點一滴照亮山區致富路

這幾年,南田依託生態環境培育高山經濟,鄭國標點起的燈也照亮了南田就業增收的道路。 

武陽村村委會主任劉萬利記得,村裡要改造農用電,申請提交到供電公司後,來對接的是鄭國標。審批、預算、設計,鄭國標一一考慮周到。半年後,項目順利動工。村裡出產的楊梅和獼猴桃,正好借著武陽旅遊發展的時機,在家門口賣出了好價錢。

農忙時節,鄭國標會到田間地頭走一圈,把農業排灌電力線路查一遍,再教農戶們正確使用水泵,避免因為急著用電,私自搭接導致安全事故。村民覺得,種地、抽水、灌溉,只要用電有問題,找國標就好。 

2016年,黃寮線實施線路絕緣化改造。改造方案設計中,計劃把一座鐵塔設置在山頂。

看了方案後,鄭國標想到,那個山頂有不少村民種的楊梅,這是他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線路改造會給村民徵地補償,但他們仍要重新尋找長期增收的渠道。

2017年9月22日,鄭國標(左二)服務三農保障可靠用電

出於對當地地形的了解,鄭國標建議把鐵塔移到北面山腰:一方面,能減少徵地補償和工程造價;另一方面,山頂那塊地有大批生長快速的毛竹,很容易碰到電線,北面山腰則沒有,能減少後期維護的人力和成本。在他的建議下,黃寮線修改設計方案光造價就為工程節約了上萬元。

像這樣,為了山區整體發展,為了儘可能維護村民利益,鄭國標會在工程建設和政策處理中尋求周到的解決辦法。正是靠著對山對電對農民的了解,別人做不通的工作,鄭國標去了往往能解決。

難啃的硬骨頭,他第一個認領

這些年,鄭國標踏遍了南田的山山水水,查勘過所轄臺區全部線路。他對設備狀況、線路布局、故障隱患了如指掌,對每個客戶的用電狀況和性格特點都牢記於心。

南田供電所所長朱斌斌說,正是由於對山區和線路的了解,老鄭成了所裡的頂梁柱,建設中難啃的硬骨頭他都第一個認領。

黃寮線,是建在海拔七八百米高的一條電力線路,深山老林沒有通路,當初建設時,連專業施工隊伍都說:「沒幹過難度這麼大的項目。」

鄭國標帶著施工隊伍啃下了這塊硬骨頭。他每天早上六點多帶著工人上山,一直待到晚上七八點收工。按規定,超過50歲的配電線路工不能開展高空作業。他就在現場盯著,指導工人怎樣在巖石上打基礎最有效,盯著施工隊伍做好滴水彎,確保電線入戶時雨水不會直接滲進牆壁、滴進電錶箱,從而減少設備運行故障和隱患。

多年來,鄭國標負責的線路,沒有發生人為責任事故,建成至今運行情況良好,創造了長周期安全生產紀錄。

2019年8月,鄭國標(右一)和同事在抗擊颱風「利奇馬」中隔離線路隱患

鄭國標的家,離單位只有幾百米,可一有颱風要來,他就會守在單位,幾天幾夜不回家。

2016年9月,颱風「鯰魚」給文成縣帶來持續大暴雨,山區多條道路坍塌,小溪變成大河,堵住了去駝湖村搶修的路。

 

進村的辦法只有一個:穿過另一條水勢較小的河,摸索著河對岸的石灘進入村莊。

鄭國標沒有猶豫,捲起褲腿第一個下水,給同事們探路。還一直回過頭叮囑:「照我剛走的路過來,踩在石頭上,不要踏進水裡。」那幾天,鄭國標和同事們就這樣蹚水過河去搶修,走了20多趟。

搶修中,遇到一名孕婦臨產。鄭國標他們從附近住戶家中借來物品做成簡易擔架,合力把孕婦抬過兩條河、翻過一座石頭嶺,一路送到道路通暢的安全地帶。直到放下擔架,他們才感覺到雙腳被山石硌得生疼。

時間定格,讓「光」留下

為山區「點燈」30年,鄭國標參與搶險救災不下60次,救助了不少受災遇險的村民。他也被評為省市兩級供電系統優秀臺區經理、縣級供電系統先進個人、抗臺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最美國網人暨五美文電人等榮譽稱號。

由於負責維護和搶修的線路多,鄭國標養成了寫工作日記的習慣。他習慣每天早上6點多到單位,把要做的事整理記錄下來。

最後一條記錄的時間,停留在2020年7月6日,記錄中寫著:百丈漈業擴用戶專變搭接帶電作業許可。

鄭國標工作筆記

在鄭國標辦公室的個人用品櫃裡,至今還放著一雙高筒雨靴、一頂安全帽和一件雨衣。這是他常用的裝備,上面磨損的痕跡清晰可見。

周山的村民們想集資修建村口的公路,「我們都說,路修好了,以後國標進來就不用這麼麻煩了。」

這個工程開工後,遇上一個問題。村民們向供電公司反映,計劃修建的道路中間有一根電線桿需要遷移,來對接的還是鄭國標。

那以後,他心裡惦記著這事,多次上山勘察。7月7日,他再次帶著施工隊來到工程現場。這一次,「點燈」人卻倒在了工作的路上,沒能等到工程完工。(記者 劉禛/ 通訊員 劉林燕 張睿 王雪 劉安然)

相關焦點

  • 大山裡的「點燈人」
    30多年來,他為這裡的山村搭線點燈、帶去光明。「還有很多人不相信他已經走了。」鄭國標的表弟劉建林哽咽著。這些天,許多村民來電詢問,大家都不敢相信皮膚黝黑、高大壯實的鄭國標會突然倒下。南田供電所負責二源鎮、南田鎮、百丈漈鎮3個鎮的26條供電線路,鄭國標一人便扛起了12條線路的日常工作。
  • 臺灣圓覺彌陀村舉行千佛護佑百萬點燈全球祈福活動
    千佛護佑百萬點燈暨百億六字大明咒祈福大法會在臺灣圓覺彌陀村舉行生命電視臺臺長海濤法師主法點萬燈啟動儀式並慈悲開示海濤法師領眾誦經四眾弟子點燈供燈2014年2月7日,千佛護佑百萬點燈暨百億六字大明咒祈福大法會在臺灣圓覺彌陀村寶篋印大金塔前隆重舉行。活動中,特別恭請生命電視臺臺長海濤法師主法點萬燈啟動儀式,並慈悲開示弘法。此次活動由臺灣中國佛教會副理事長明光法師,臺北土城慈法禪寺住持淨耀法師,生命電視臺臺長海濤法師,圓覺彌陀村暨智敏慧華上師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陳聲漢居士及龍山寺副董事長黃書瑋居士等共同發起。
  • 在夜色更深處點燈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雲深之無跡,ID:TT1827652464】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寄語層雲穿梭一日的斑駁你無從說起枯萎的溫柔而所剩無幾的寧靜再無長物螢火蟲不見了重生或是新生,溫柔給時間陌上摘花的女人給心上苦味的蘆葦給入夜在夜色更深處點燈
  • 大山裡的「點燈人」鄭國標,一路走好!
    30多年來,他堅持為山村搭線點燈,帶去光明。但是7月7日,他卻在野外實地踏勘中突然倒下。這位點燈人,從此再也不能為山區帶去光明。7月7日下午,鄭國標接到村民電話,周山自然村因修路,需要遷移一根電線桿。得知情況後,他立馬帶領同事趕往現場勘查。但是沒想到,這一去,他就再也沒有回來。
  • 致敬,大山深處養路人
    巍巍韶山深處,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堅守在大山腹地,以路為家,像移動的燈塔,默默地守護著國道241線(原省道247)近9公裡盤山公路的安全暢通。他們是大山深處的養路人。他叫陳小才,是澠池公路局橫嶺頂道班的一名養護道工,他和愛人一同在橫嶺頂道班工作,每個人分管1.5公裡山路的養護工作,從道班到工作路段,再加上清掃過程,平均每人每天要走近5-10公裡的路程,如今他已經在這裡度過了10個年頭。
  • 揚州文峰寺將於文殊菩薩聖誕為學子點燃萬盞智慧燈
    往期活動回顧(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揚州文峰寺)2019年5月8日(農曆四月初四),適逢文殊菩薩聖誕,揚州文峰寺將於當天18:00,隆重舉行文殊菩薩聖誕供燈法會暨「文峰心燈·點燃夢想」為學子祈福系列活動開幕式
  • 全國「最美護林員」:大山深處護林人
    34年紮根大山,慶元吳曉青榮獲全國「最美護林員」稱號——大山深處護林人 34年來,慶元林場隆宮林區主任吳曉青堅守在大山深處,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只為守護好這片鬱鬱蔥蔥的山林。在不久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全國「最美護林員」名單中,吳曉青榜上有名,他也是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護林工作者。
  • 南安豐州桃源大點燈 千盞花燈迎元宵(圖)
    每年的正月十三至十五,南安豐州鎮桃源村都會舉辦元宵點燈活動。昨日,位於該村的傅氏大宗祠內,工作人員和村民正忙著掛花燈,布置現場,為今天的點燈活動作準備。一盞盞精美花燈高高掛起,喜迎元宵。  在大祠堂裡,最引人注目的除了各種光彩奪目的花燈外,還有位於供桌上的3盞紅木花燈。傅瑞典表示,這3盞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子孫燈,存放至少有上千年了,一直掛在祠堂,象徵著子孫興旺。  「點燈已延續千年,現在,每到正月十五,千名傅氏子孫都要到傅氏宗祠聚一聚,點燈共慶元宵。」
  • 停飛夜,聖誕燈火溫暖英國
    牛津街 倫敦購物天堂——牛津街(Oxford Street)的聖誕點燈儀式至今已有近60年的歷史。 攝政街 說起倫敦聖誕點燈,攝政街點燈一直是最為經典的。這一聖誕習俗自1954年起開始,延續了66年時間。
  • 探索盂縣大山深處的秘密
    魏巍太行山,山勢挺拔,溝壑縱深,山裡的鳥兒歡快的唱的歌聲,叢林中穿梭的各種野生動物,仿佛形成了一幅山水花卷,景色驚豔迷人,給人一種想走進大山深處,探索這裡的神秘故事。今天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2020年8月30日,星期六,天氣陰轉多雲,氣候涼爽,適宜出行。
  • 「 承載夢想·為Ta點燈 」 文化扶貧走進秦嶺小慢車活動今日啟動
    62年歷史幾十年來,列車穿梭於蒼茫的秦嶺和大巴山區之中,已經不僅僅承擔著連接山區人民與外界的交通功能,更承載著他們走出大山、致富生活的殷切希望。在這條鐵路線兩旁的深山裡有不少村莊,大山深處的村民們每年僅靠務農或養殖獲得經濟收入,為了能夠多掙些錢補貼家用,他們經常會提著自家的土特產乘坐這趟列車去縣城或者更遠的地方售賣。為了方便,列車專門設立流動「集貿市場」,讓農戶在列車上就能交易各種農副產品。
  • 萬盞天燈點亮雲南西雙版納夜空!一起沉醉在美輪美奐的燈火盛宴!
    昨夜,和西雙版納一起沉醉在這美輪美奐的燈火盛宴!4月13日是版納人們期待已久的西雙版納傣歷1381新年的孔明燈放飛之夜,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晚上8點,積聚在瀾滄江畔,放飛萬千盞孔明燈,現場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所有飛往西雙版納的飛機也在這2個小時裡全部停航,只為共同迎接這最浪漫最夢幻的祈福儀式。來西雙版納,一定要趕在傣族潑水節,絕對不虛此行。
  • 清水山門供電所趙建國:大山深處萬家燈火的守護者
    和往常一樣,一大早,趙建國在吃了一個饃、喝了一杯茶之後,起身離開煤爐子,帶上工具,走出那間不足10平方米的「家」,騎上那輛與他朝夕相伴的摩託車,在泥濘的山路中疾馳而去,收繳電費,順便巡查一下電力線路,開始他一天的工作。轉眼間,便消失在白雪皚皚的關山深處。
  • 點燈的人
    梅舒河的碼頭邊,一盞盞孔明燈不斷的放飛升空,像五顏六色的熱氣球🎈,仔細看,每一盞燈上面都寫下了放燈人的心願。這些心願隨著燈飄向夜的深處。.
  • 夢幻美景 萬盞LED燈點亮日本千枚稻田
    日本石川縣輪島市白米千枚田於10月中旬舉辦了時尚創意的點燈活動,共有約21000盞LED燈裝扮了千畝稻田,帶來了夢幻般的美景。萬盞LED燈點亮日本千畝稻田(圖片源自雅虎博客)萬盞LED燈點亮日本千畝稻田(圖片源自雅虎博客)  2011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將石川縣能登半島認定為日本國內首個世界農業遺產的梯田
  • 涉縣後匡門村愛心眾籌百盞路燈 照亮人們回家的路
    山區村民愛心眾籌百盞路燈幾乎遍及村裡所有街道 照亮人們回家的路山村的夜格外漆黑、寧靜,可邯鄲市涉縣後匡門村是燈火通明。連日來,這裡數百位居民通過愛心捐款,在村中各個角落安裝了太陽能路燈,不僅照亮了人們腳下的路,更溫暖了眾人的心。涉縣西達鎮後匡門村位於太行山深處,共有2600多口人。因為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崎嶇不平的山路看不到一盞路燈,居民們夜間出行非常不便,只能憑藉微弱星光或月光辨別方向。
  • 這位大山裡「點燈人」 為何能榮獲全國勞動模範?
    高永東 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跟著楊新陸走一回他負責的地方,可能很多人都適應不下來。在四川雅安蘆山清仁鄉,這個藏在大山裡的地方,村民錯落分布在山在這頭和那頭,一條條跨越山河的銀線,將他們聯繫在一起。順著這些銀線走去,就是楊新陸要負責的地方。
  • 大山深處幸福歌
    村子從山腰一直延伸至山巔,一路上,山路蜿蜒崎嶇,只見「百裡畫廊」茅巖河如一條玉帶,挾著萬千山嵐繞村而過,億萬年的流水切割,形成高達百米的峽谷奇觀。 村子屬於張家界西部邊緣高寒地區,最高處海拔有1200米。由於自然條件惡劣,多年來產業發展無門,村民生活水平低下。不過近年來,這裡有了許多可喜的變化。
  • 抖音多年以後一場大雨驚醒沉睡的我是什麼歌 《星星點燈》無數人聽...
    抖音多年以後一場大雨驚醒沉睡的我是什麼歌 《星星點燈》無數人聽著它長大變老時間:2019-04-20 13:16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多年以後一場大雨驚醒沉睡的我是什麼歌 《星星點燈》無數人聽著它長大變老 現在的音樂市場最大的應該就是抖音了,每次有什麼好聽的歌曲
  • ...點燈人」 守護山區用電30年 文成電力工人鄭國標倒在工作崗位上
    30多年來,他為這裡的山村搭線點燈、帶去光明。「還有很多人不相信他已經走了。」鄭國標的表弟劉建林哽咽著。這些天,許多村民來電詢問,大家都不敢相信皮膚黝黑、高大壯實的鄭國標會突然倒下。南田供電所負責二源鎮、南田鎮、百丈漈鎮3個鎮的26條供電線路,鄭國標一人便扛起了12條線路的日常工作。「老鄭是我們供電所的『頂梁柱』,最難啃的『骨頭』他第一個認領,給所裡的年輕人做了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