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同聲同地名 廈門與臺灣同有眾多「雞地名」

2020-12-13 東南網廈門頻道

 

東南網1月1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梁瑞秋)「登上日光巖眺望,只見雲海蒼蒼,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灣!」

一曲《鼓浪嶼之波》,不僅唱出了兩岸人民的深情厚誼,更是連起了廈門與臺灣的兩個「雞籠」。

這裡的「雞籠」,是地名。雞年將至,金雞報曉,與「雞」相關的話題也被人們津津樂道。有趣的是,一海之隔的廈門與臺灣,竟然都有很多「雞地名」,一些地方更有同名之緣。

作為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禽之一,雞與社會生產、生活關係也非常緊密。海峽兩岸同根同源,更有著相同的語言和風俗習慣,為此,從古時候起,「雞地名」在兩岸層出不窮。

雞地名 廈門有20個臺灣近150個

記者從廈門市民政局了解到,廈門市共有20個帶有「雞」字的地名。其中思明區7個,湖裡區3個,海滄區4個,集美區4個,同安區2個。

在這些「雞地名」中,「金雞亭」名氣最大,位於思明區蓮前西路,古時候建有金雞亭寺,是廈門小八景「金雞曉唱」的原址。

有趣的是,在一海之隔的臺灣,22個縣市裡竟有近150個「雞地名」(包含歷史地名)。導報記者登錄臺當局地政部門的「地名資訊服務網」查詢發現,「雞地名」最多的是村社聚落和自然地理實體。這些地名大多已經存在、流傳了數百年,可追溯到大陸移民早期開發建設臺灣之時。

不過,有意思的是,作為臺灣地區第一大都市的臺北,卻查不到含有「雞」字的地名,臺北竟是個無「雞」之城。

兩「雞籠」 鼓浪嶼有「雞罱」臺灣有基隆

說到臺灣地區的「雞地名」,人們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舊稱「雞籠」的基隆。歌曲《鼓浪嶼之波》作為廈門的文化名片,歌詞「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唱出了兩岸人民的深情厚誼。

其實,「雞籠」之名是個語言上的誤會。基隆地區早年曾是凱達格蘭部落生活的地方,「格蘭」發音近似閩南語中的「雞籠」,再加上附近有形似雞籠的山丘,因此被稱為「雞籠」。直到清朝光緒元年設「基隆廳」時,雞籠才改為同音的基隆,取「基地昌隆」之意。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鼓浪嶼上,也有一個「雞籠」。在鼓浪嶼西側海上,距岸邊130米處,有一個「雞罱礁」,由兩塊礁石組成。罱讀「懶」音,在閩南語中,將雞籠稱為「雞罱」,恰好礁石形如雞籠,故得名「雞罱礁」。

由此可見,鼓浪嶼和基隆不僅有歌曲「做媒」,還有同名之緣。另外,鼓浪嶼上還有「雞母山」「雞山路」兩處以「雞」命名的地名;在臺灣,也有不少「雞籠山」。

「雞母」山 母雞備受寵廈臺都很多

除了「雞籠」,兩岸還有不少以「雞母」命名的同名地。

例如,在廈門,鼓浪嶼和集美後溪都有「雞母山」,在集美坂頭還有「雞母石山」。在閩南語中,母雞被叫做「雞母」,這些地名都因形似母雞而得名。

在臺灣,含有「雞母」字樣的地名也相當多。雲林口湖鄉有「雞母塢山」、新北市貢寮區有「雞母嶺」,甚至離島地區也有含有「雞母」字樣的山。

據當地耆老口述,澎湖馬公市現在的「雞母塢山」已很難看出「雞母」形狀,但早年形態非常明顯,雞頭、雞屁股隱約可辨,旁邊還有一座小山丘,形似雞所吃的米食。

馬祖南竿鄉則有地名「雞母露壇」。當地官帽山下方,有一巖石形貌神似母雞,因而稱為雞母露壇。

賣雞巷 因市場得名兩地各一個

除了一整隻雞,雞的各個部位也被人們歡快地拿來命名。

例如,在廈門,思明區有「雞舌山」,湖裡區有「雞冠石」,海滄區有「雞冠山」等。其中,海滄區天竺山林場內的「雞冠山」,就是因為山底寬、山尖似雞冠而得名。

在臺灣,新竹市東區有處「雞卵面」,從當地的寶山路北望十八尖山,形狀如雞蛋,故而名之。此外,彰化縣有「雞心坑」,屏東縣有「雞仔頭」,高雄市有「雞爪坑」,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除了因為長得像雞而得名,兩岸還有一些地名,則因為從事與雞有關的事情而得名,如「賣雞巷」。

廈門的「賣雞巷」位於思明區中華街道釣仔路北側,從水仙路到泰山路的一條小巷子,不到300米長。早年間,這條巷子是雞鴨市場,故而得名。

實際上,古時候有不少街道都喜歡以「專業」命名,在臺灣也是如此。在臺中市中區,也有一條「賣雞巷」。

說趣

村子不帶「雞」字為何也是「雞地名」?

在廈門的「雞地名」中,同安汀溪鎮有一處「隘頭村圭母岫自然村」令人意外,此處地名並不帶「雞」字,為何也被納入其中呢?

廈門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說,據考證,這個村子的名字來由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村後的小山上古代建有圭武寺,村子由此得名。

還有一種說法是,村子後面有一處天然小石群,形似母雞與小雞,閩南語稱之為「雞母壽」(「壽」在閩南語中的含義為「窩」),後雅化為「圭母岫」。村內多為劉姓、陳姓,是清代武舉人劉興邦故裡。

相關焦點

  • 福建臺灣文化同根語言同源地名同字:福建移民把家鄉地名移入臺灣
    建陽市今有書坊公社,是宋代麻沙版刻印書籍的坊址,相傳那裡曾有一口井源源不斷冒出黑墨,印成的書其色經久不褪,正因為麻沙版質量高,那裡成為宋代出版業兩大中心之一。臺灣缺乏瓷土和瓷窯,各地卻有不少瓦窯,並以之作為地名。在彰化、雲林寫作瓦磘(雲林縣就有三個瓦硋村);屏東、臺北則寫作瓦窯。臺灣的氣候非常有利於水果的生長,因此,許多村落都以水果命名。
  • 美食、姓氏、地名:臺灣雞年雞趣大盤點
    同為吃貨的你,如果也能報出一長串,記者倒不意外。只是你知道臺灣有人姓「雞」,不少地方也以「雞」字入名嗎?且聽記者細細道來。  臺灣雞美食知多少  三杯雞發源於江西省,相傳與民族英雄文天祥有關。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被俘。一位江西老婆婆得知文天祥即將被殺,就帶了一隻雞和一壺酒來獄中探望。在獄卒老鄉幫助下,老婆婆見到了文天祥。
  • 臺灣文化根在河洛 臺灣與大陸同文同種同祖同鄉
    >   新華網鄭州10月17日電 綜述:臺灣文化根在河洛  新華社記者 朱華穎  臺灣文化根在河洛——這是海峽兩岸學者專家在16日結束的「河洛文化與臺灣研討會」上所達成的共識。  臺灣「中華博遠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盧博文指出,正是這種兼容並包、捨短取長的文化特性,使中華文化既有一統的根基,又有個性的展現,同中有異,異中歸同。  河洛中原是故山  臺灣居民,其祖先大多從河洛南遷閩粵,然後渡海來臺,因此臺灣人自稱「河洛郎」。《臺灣省通志》中就明確地指出:「本省人,系行政上之一種名詞。
  • 美食、姓氏、地名:臺灣雞年雞趣大盤點
    臺灣三杯雞  雞年說雞,你會想到什麼?剛從臺灣回來的記者,最念念不忘是風靡寶島的雞美食。鹽酥雞、三杯雞、麻油雞、桶仔雞……獨特做法,臺灣風味,從餐廳到夜市,處處飄香。同為吃貨的你,如果也能報出一長串,記者倒不意外。只是你知道臺灣有人姓「雞」,不少地方也以「雞」字入名嗎?且聽記者細細道來。
  • 臺灣雞年雞趣大盤點:雞肉美食、雞姓人士、含雞地名
    剛從臺灣回來的記者,最念念不忘是風靡寶島的雞美食。鹽酥雞、三杯雞、麻油雞、桶仔雞……獨特做法,臺灣風味,從餐廳到夜市,處處飄香。同為吃貨的你,如果也能報出一長串,記者倒不意外。只是你知道臺灣有人姓「雞」,不少地方也以「雞」字入名嗎?且聽記者細細道來。 臺灣雞美食知多少 三杯雞發源於江西省,相傳與民族英雄文天祥有關。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被俘。
  • 同根同源同名(行走臺灣)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泉州、潮州、海豐、陸豐、泰山、三峽、長治……請注意,這裡點到的這些並不只是我們通常以為的大陸地名,而同時也是臺灣的地名。由於歷史文化的淵源,臺灣有許多地方與大陸同名,因此,當你走進鄉野村鎮,深入臺灣腹地,你會發現兩岸原來有這麼多的歷史和文化連接,讓你由衷地感到親切、溫馨。
  • 廈門「雞地名」共有20處 多因山形像雞而得名
    ­  記者帶著興趣一路探訪,發現廈門與「雞」字的緣分還真是不淺——從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提供的資料看,我市地名當中帶有「雞」的達20個,除了耳熟能詳的金雞亭,還有很多您可能不知道的故事。(盧志明 供圖)­  文/圖 本報記者 陸曉鳳­  (除署名外)­  【盤點】­  雞地名:­  鼓浪嶼和集美­  都有雞母山­  記者從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方面了解到,廈門市總共有20個帶有「雞」字的地名
  • 臺灣雞年雞趣大盤點:雞肉美食、雞姓人士、含雞地名
    剛從臺灣回來的記者,最念念不忘是風靡寶島的雞美食。鹽酥雞、三杯雞、麻油雞、桶仔雞……獨特做法,臺灣風味,從餐廳到夜市,處處飄香。同為吃貨的你,如果也能報出一長串,記者倒不意外。只是你知道臺灣有人姓「雞」,不少地方也以「雞」字入名嗎?且聽記者細細道來。   臺灣雞美食知多少   三杯雞發源於江西省,相傳與民族英雄文天祥有關。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被俘。
  • 廈門有多少「怪地名」需要用閩南話才能夠解碼
    走在廈門老街或者鄉村,有不少地名令人看得「霧煞煞」。虞朝巷、待教巷、毛穴廣……其實這些地名也沒有那麼深不可測,要解開這些地名的含義只需要一把鑰匙,那就是「閩南話」。閩南話是廈門的通用方言,它的發音同普通話有著很大的差別,反應在地名用字方面,也就存在許多獨特的現象。如果從普通話的角度去看,有的容易誤解,有的則難以理解。一起來看看以下地名的真實含義跟你想的一不一樣吧!
  • 廈門帶「雞」的地名有20個 快來看看都有哪些
    著名畫家張曉寒所畫的雞山草堂。林曉雲 攝記者 李曉輝雞年將至,與雞有關的地名也成了熱門話題。廈門的「雞緣」不淺——從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提供的資料看,我市地名當中帶有「雞」字的達20個,多因形得名。其中,思明區7個,湖裡區3個,海滄區4個,集美區4個,同安區2個。今年,中國郵政在全國範圍內授予了54個「生肖原地郵局」,廈門「金雞亭」有幸獲選。除了耳熟能詳的金雞亭,還有很多您可能不知道的地名和典故傳說。
  • 廈門:地名變遷,承載城市記憶
    很多人都知道廈門因白鷺聚集而被稱「鷺島」,其實它還有一個很美的別名,叫「嘉禾嶼」。相傳,遠古時廈門島上產禾「一莖數穗」,被視為吉兆而得名。明初,朝廷在島上築城寨,取名「廈門」,寓意祖國大廈之門。之後,鄭成功又把廈門稱為「思明洲」,意即「思念明朝」。  廈門的地名、路名經歷時代的變遷,背後有許多的故事。
  • 廈臺淵源深厚 廈門地名臺灣情結由來已久
    採取臺灣元素命名地名,觀音山片區內臺北路等12條新路並非「首吃螃蟹」。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廈門便設立了臺灣街,並且由時任海協會會長的汪道涵親自題字;2005年,取意於「對臺的地緣、血緣、文緣、商緣、法緣」,鍾宅灣更名為可以更好體現閩臺關係及廈門對臺交流優勢的五緣灣;2006年,小嶝島上離金門最近的一條海邊道路也正式命名為望金路,帶動了小嶝的旅遊。
  • 臺灣地名中大量的大陸元素,體現了兩岸人民的親緣關係
    由祖國大陸遷往臺灣的移民都很珍視自己與祖國大陸的親緣關係,特別注重地緣和血緣關係的延續和推展,這也是當今臺灣姓氏眾多的原因。歷史上遷往臺灣的移民中,有些人因種種原因而再也沒有回過故鄉。這些人背井離鄉,歷盡艱險,飄洋過海來到臺灣定居下來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故土和親人的思念日益加深。為了使後代牢牢記住自己的祖根所在,他們往往以自己的姓氏或籍貫所在的府、州、縣名來為新居的冠名,現在臺灣很多地方都保留著這類地名。
  • 臺灣冠籍海澄縣的地名
    1993年6月,龍海撤縣建市(縣級市),由漳州市代管。  明天啟元年(1621年),海澄縣人顏思齊與南安人鄭芝龍、海澄人陳衷紀等28人率船登陸笨港,開始大規模開墾臺灣。清初,海澄月港、港濱、美江等16個村一批許姓移民入墾臺灣,隨後復有大批許姓族人渡臺開墾。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漳州府海澄縣三都永昌保官宅社人鄭維謙率眾開墾淡水芝蘭保,即今臺北市士林區一帶。
  • 丸地理 ​▏漫談臺灣「雞地名」:臺北無雞,雞油非油
    說到臺灣地區的「雞地名」,一般最先想到應該就是舊稱「雞籠」的基隆。歌曲《鼓浪嶼之波》作為廈門的文化名片,點題的最後一句歌詞「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可謂家喻戶曉。其實,「雞籠」之名是個語言上的誤會。
  • 廈門「雞地名」共有20處 多因山形像雞而得名
    ­  記者帶著興趣一路探訪,發現廈門與「雞」字的緣分還真是不淺——從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提供的資料看,我市地名當中帶有「雞」的達20個,除了耳熟能詳的金雞亭,還有很多您可能不知道的故事。(盧志明 供圖)­  文/圖 本報記者 陸曉鳳­  (除署名外)­  【盤點】­  雞地名:­  鼓浪嶼和集美­  都有雞母山­  記者從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方面了解到,廈門市總共有20個帶有「雞」字的地名
  • 臺灣地名與閩臺淵源 - 人民網——海峽兩岸——文化旅遊
    僅從臺灣的地名,就可以看出臺灣與大陸尤其是閩臺兩岸間的淵源關係,是何等的密切。     大陸人遷徙臺灣後,為緬懷自己的家鄉,以冠友好往來 地名或冠籍地名作為自己發祥地名來紀念。閩南人對於宗親血緣關係和同鄉地緣關係,一向是比較重視的。它同所有的精美文化內涵一樣,隨著大陸移民的拓殖臺灣步伐,能極為醒目地表現自己親緣、地緣關係的無過於用「冠姓地名」和「冠藉地名」。
  • 臺灣地名中大量的大陸元素,體現了兩岸人民的親緣關係
    由祖國大陸遷往臺灣的移民都很珍視自己與祖國大陸的親緣關係,特別注重地緣和血緣關係的延續和推展,這也是當今臺灣姓氏眾多的原因。歷史上遷往臺灣的移民中,有些人因種種原因而再也沒有回過故鄉。這些人背井離鄉,歷盡艱險,飄洋過海來到臺灣定居下來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故土和親人的思念日益加深。為了使後代牢牢記住自己的祖根所在,他們往往以自己的姓氏或籍貫所在的府、州、縣名來為新居的冠名,現在臺灣很多地方都保留著這類地名。
  • 臺灣地名蘊含哪些中國文化?鄭成功蔣介石是如何更改地名的?
    所以同血緣關係的,常結合形成一個聚落或聚落的一部分,並以姓氏對聚落命名,形成冠姓地名。後世雖因招贅婚姻關係或形成街鎮聚落後,異姓遷入,然有部分仍保留其地名。在當今臺灣地名中,有不少姓後附加「厝」「厝莊」「藔」「厝藔」「屋」等的地名,其中厝為閩南籍移民聚落。如嘉義市東區盧厝裡地名,最早時這裡有一盧姓的大房子,大部分居民從漳州遷來,後形成盧厝莊,光復以後稱盧厝裡。
  • 做好潮臺國王文化交流 增進兩岸同根同源認同
    自1988年以來,臺灣信眾已組團數百個、逾萬人次來霖田祖廟祭拜,形成尋根旅遊熱。本文就其傳播臺灣國王文化交流增進兩岸同根同源認同試行論證。據學者估計,臺灣國王廟至少170多座、信眾600萬人,崇拜人數僅次於媽祖信徒而居「亞軍」。  臺灣國王廟的分布及其相互間「分香」關係,見證了潮人渡臺開荒、定居、發展的歷史足印。此也是兩岸同根同源的有力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