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恓大王降雨的傳說
據《文史》記載:唐初,在富平縣城東北約40華裡處,有座小村子叫隴張村。而史料記載:北魏時期,才有了蓋村街。據清光緒《樊志》上介紹:蓋村有一座大王廟,土人相傳蓋村人配享勾龍廟(勾龍廟內有大王塑像)職司土谷,遇歲旱人祈雨輒應,建廟處不被冰雹。自乾隆迄今二百餘年,雨雹不一,被災者若干村,皆界蓋村而止。
唐初,蓋村隴張村有一樵夫張大漢,常年靠打柴為生。此人,身材魁偉,力大無比,每頓能吃十多個蒸饃。據傳:有一次,張大漢打柴回到家中,又飢又渴,母親正在發甜米麵饃,他誤以為是蒸熟的,便吃了起來,待母親從廚房出來後,半籠饃(1籠約15個)就下了肚子,母殺見狀忙說:「吃不得、吃不得」,緊忙上前阻攔,半籠饃又少了幾個。母親去世後,他終日在喬山一帶砍柴。
一天,風和日麗,唐王李世民帶領千餘伺衛出宮打獵,途中遭遇巡營查哨的賊寇突厥兵,頭領蓋蘇文一眼瞧見李世民,率兵殺喊過來,高喊活捉李世民有賞。正在砍柴的張大漢聽見此聲,不好,皇上有難。他二話沒說,放下柴貨,手持五十斤重的鐵扁擔,箭步衝出,劈頭蓋腦地殺了過去,打得賊寇抱頭直嚎。沒等賊寇反應過來,張大漢背著李世民便向深山竄逃。常年跑山路的張大漢,健步如飛,在茂密的山林叢中,一ロ氣跑了百十華裡,即今銅川玉華宮北約20裡地的黃草河岸。甩開了賊寇,落腳下來,李世民這才問道:壯漢乃哪裡人士,家裡還有什麼人。我家住富平隴張村,家裡就孤稀一人。身負重傷的張大漢說完就地坐化。
李世民平定突厥後,念張壯士的救命之恩,便封其為孤恓大王,並下令在黃草河岸修建大王廟(文革中將其拆了一半,廟底至今尚存)。薛鎮勾龍、到賢鎮蓋村等地同期均建有大王廟。
張大漢含命救唐王一事傳到龍王那裡,龍王念其功大無比令其管轄勾龍至蓋村方圓十多裡的雨水。
從乾隆年間至今的二百七十多年裡,凡遇大旱年份,蓋村帶的人們自發組織,派隴張村張氏後代及其他村民到銅川玉華宮取雨。過去,時間長則半個月,短則十餘天。返回途經薛鎮勾龍廟歇腳。此時,勾龍和蓋村兩地的民俗首領,組織村民頭戴柳條帽、敲鑼打鼓、放鞭炮,到勾龍廟迎接取雨義士。
說來也巧,但凡取雨期間,百分之九十的日子,老天均在久旱之後下了雨。此後,鄉間便流傳了蓋村人捎話,孤爺就下雨的順口溜。
文編:張增悌
搜集整理校對:張忠晉
2020年9月10日
講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揚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投稿郵箱:2312794885@qq.com
純文學投稿郵箱:yiweifup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