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漢服所蘊含的文化,是和服、韓服、西服都遠遠比不了的?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隨著許多古裝劇的熱播,特別像《大明宮詞》、《武媚娘傳奇》等經典的大唐古裝劇的上映,裡面許多宮廷女性穿著受到了漢服愛好者的追捧。

特別是劇照中女明星的「齊胸襦裙」更是受到愛好漢服的「小仙女們」的追捧。

由此,所謂的「齊胸襦裙」甚至成為唐朝女性服飾的標配。許多商家抓住了商機,以影視劇作為參考,紛紛推出了各種款式的「齊胸襦裙」。

其實,這是在誤導觀眾。

「齊胸襦裙」存在的認識偏差

很多人將這種單層上衣、齊胸下裙的漢服稱之為「齊胸襦裙」,其實這種叫法是不對的。齊胸與齊腰是漢服的一種穿法,而以上的單層上衣的漢服正確的名稱應該叫「齊胸衫裙」

那究竟什麼是「襦裙」,什麼是「衫裙」呢?

其實「襦裙」出現的時間遠比「衫裙」早。

襦裙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直到明代還在流行。並且襦裙的形制是有文物可依的。1957年在甘肅武威磨咀子漢墓中發現了襦裙實物,襦以淺藍色絹為面,中納絲棉,袖端接一段白色絲絹。裙子也納有絲棉,質料用黃絹。

2002年,考古學家在甘肅花海畢家灘一處五涼十六國時期墓葬中發現的一套晉襦。

由以上的圖片我們知道,所謂的「襦裙」即為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叫做「襦」,長度較短,一般長不過膝,下身則叫「裙」。

襦裙與衫裙的主要區別在於上衣的形制。怎樣區別漢服是「襦」還是「衫」,關鍵看所穿的上衣是否有腰襴、是否為單層、是否有交領形制。上襦,是指有腰襴的短袷衣,單層叫單襦,雙層就叫復襦,典型者為晉襦。

那腰襴又是什麼東西呢?腰襴是襦特有的,拼接在腰部的裝飾織物,根據布料軟硬及做法有不同區別,如較硬的布料能起到襯形作用,較軟的布料能防走光,穿於外面還可收腰,增強視覺效果。

「襦」一般為交領。「衫」的形制一般為單層、直領,很少出現交領上衫。

在穿法上,「襦」穿在裙裡面,而「衫」一般套在裙子外面。所以衫裙的穿法正如下圖的晚唐寬袖對襟衫、長裙所展示一樣。一般小仙女們的「齊胸襦裙」穿法也與「衫裙」的穿法一毛一樣。

「齊胸襦裙」並不是唐代女性的服飾

受許多唐朝古裝劇中女性衣著的引導,我們一直認為所謂的「齊胸襦裙」就是唐代女性服飾的標配,其實這也是錯誤的

除了從服飾的形制和穿法上,我們已經混淆了襦裙與衫裙的區別,而且在相關的出土文物中也無法證明唐代女性服飾就是「齊胸襦裙」。相反,我們一直認為的「齊胸襦裙」在穿法上其實是一種吊帶裙!

細心的網友不難發現,上圖兩個女俑這兩款裙子的群頭上都有細細的肩帶連接。並且這種裙子的穿法是在胸前合圍,所以裙角才會向外翻卷。

而且類似的例子還很多,並不是孤例。除了陶俑,很多古畫也有細節描繪吊帶裙。

實際上,唐代吊帶裙一直有實物出土。

在這件文物介紹中明確寫到,間色橫紋是在胸下位置,並且此類吊帶裙的出土並非孤例。

在吊帶裙裡還有很多寬肩帶的款式,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現代齊胸襦裙之所以是現在這個樣子,其中的原因很複雜。漢服喜歡的人雖然多,深入考究的人卻極少。

過去並沒有齊胸襦裙一說,齊胸襦裙這種叫法與說法也是近些年漢服復興推崇者創造的,這種說法並不嚴謹,容易造成認識上的誤區。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進行了欠缺考證的臆造。

我們經常將名畫《簪花仕女圖》作為齊胸襦裙的典型。實際上,仔細觀察畫中人物穿的並非我們所謂的齊胸襦裙。在《簪花仕女圖》中,裙子並非系在胸上,系帶實際上在胸下,胸上部分是唐代女士內衣訶子。不穿上襦,直接披上透明的我們現在所謂的大袖衫。這是唐代女性貴族的典型穿搭。

仔細觀察唐代古畫《搗練圖》中的仕女所穿的裙子也有肩帶。

漢服的「齊胸襦裙」是為現代產物

由此可見,漢服中的「齊胸襦裙」與唐朝女性服飾並無多大的聯繫,只是現代商業化下產生的文化產物。

由於「齊胸襦裙」至今沒有出土實物和相關文獻記載的具體形制,所以它的形制塑造只能根據一些古畫、壁畫和陶俑做出猜想性的復原。

在具體形制的設計上還借鑑了日本和服的袴裝,並根據實際的穿著需要在細節上進行修正。例如女生在穿「齊胸襦裙」時常出現滑掉的問題。

因此,商家在「一片式」的下裙基礎上加以改造,變成「兩片式」的下裙,更好地解決了裙子容易掉的問題。

但是由於這樣的改動與原來古代服飾的設計有所不同,並且是借鑑了日本和服的袴裝的設計,所以自然就遭到抵制,認為「兩片式」的齊胸襦裙不能算是漢服。

有人認為「齊胸襦裙」與韓服、日本和服沒有什麼差別。其實「齊胸襦裙」作為漢服的一種,具有濃鬱的漢元素在裡面。

像下圖一樣,穿上和服、漢服和韓服呈現出不同的整體形態。話說這三者中還是我們大中華的漢服好看一點。

從上衣來看,漢服一般是交領右衽,也有對襟的(大V字領),而朝鮮服裝的交領不明顯,近似小v領;女服裙子束的特別高,而且下襬十分寬大、蓬鬆。

另外有一點是,日本的和服和韓國的韓服都是源於古老中國的漢服,它們都是在漢服的基礎上融合它們國家的民族特色才發展形成的。所以從這一點上講,我們大中華的漢服並沒有抄襲韓服、和服,相反是它們抄襲的我們

總之,「齊胸襦裙」在形制上借鑑了許多古代女性服飾,並加以創造發展而成的。換句話說就是現代的服裝款式融入一些漢元素而成,可以稱作是漢元素的時裝服飾。

並且這些「漢元素」都是古代女子服飾稍作改良而成,在整體的形態上仍舊保留了許多古代服飾的風格。

這樣的服飾雖然不能稱之為古代服飾的重現,但也是在融合了古代傳統服飾文化的基礎上,與現代藝術風格相結合,既是對古代傳統服飾的一種繼承發揚,同時也是對現代服飾的一種創新。這也正是漢服復興的精神所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你穿漢服出去會被人誤認為是韓服或和服?真實原因很簡單
    生活中離不開衣食住行,而衣又位列衣食住行之首,可以說,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衣服。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服裝,日本有和服、韓國有韓服、西歐有西裝,而我們中國,理所當然有自己的民族服飾漢服。那麼既然中國有漢服,那為什麼現實生活很少見到有人穿呢?現在即便是有人穿漢服上街,也會被很多人誤認為是和服或韓服,這是為什麼呢?你看在日本,任何一個日本女人穿著和服踩著木屐走在街上,行人都不會側目,因為這太正常了,日本人在一些重大節日和活動都會穿上傳統的和服。韓國和日本類似,在重大節日和隆重的場合,韓國人都會穿上本民族的傳統服飾。其他國家也都類似。
  • 和服?漢服?韓服?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導語:教你輕鬆分清漢服,和服還有韓服的差異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喜歡穿著漢服上課,聚會,甚至出行。但很多人還不清楚漢服到底是個什麼樣子,還有如何區分漢服與我們鄰國的和服還有韓服(朝鮮服)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下吧。
  • 都2020年了,該分清漢服,韓服,和服了
    相信不少人聽到過:XXX,你這件好像韓服呀。或者,XXX,這件好像和服呀。等諸如此類的話。然而,當你問她是否知道什麼是漢服,什麼是和服,什麼是韓服時,她又什麼都不清楚。遇到這種情況,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高興。
  • 不懂漢服被鄙視,漢服、韓服以及和服有什麼區別
    前幾日看到一個新聞說一個人因為不認識漢服而誤認是韓國服裝而被漢服愛好者鄙視,那麼漢服、韓服以及和服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首先不論是韓國的韓服還是日本的和服都是從中國的漢服發展而成。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華服、漢裝。
  • 民族服飾文化之爭:再論漢服、韓服、和服與唐裝
    華夏族的服裝稱為華服,後衍生為漢服。現在社會有人設計出古代漢服,很多人認為是剽竊日本和服的款式,甚至還說有韓服的影子。其實真正剽竊的應該是和服和朝鮮半島的韓服。日本和服最早起源是來自三國時期的東吳,當時的日本被稱為倭,倭的意思就是鬼,鬼是不穿衣服的,所以日本根本沒有什麼服飾文化,至今日本還有很多服裝店叫做吳服屋。
  • 迪士尼公主中日韓畫風對比,漢服才是祖先,韓服和服都是後代!
    假如迪士尼公主穿上了中國的漢服,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會是什麼樣子呢?迪士尼的公主中日韓風對比,漢服才是祖先,韓服和服都是後代!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然後是白雪公主穿上日本的和服,白色的和服搭配日本特有的紅色蝴蝶結,手上還拿著後媽給我的蘋果,周圍還有小燕子飛舞,等於是小矮人變成了小燕子,非常具有日本少女的特色。白雪公主穿上中國的漢服,仿佛成為了古代的大家閨秀,氣質上升了不少,小矮人也穿上了古代官宦的衣服,圍著白雪公主,白雪公主手上拿著的正好是繼母的毒蘋果!
  • 和服韓服與漢服,中日韓民族服飾對比
    但是到後期,和服在最初來源於漢服之後,又發展了具有區別於漢服的自己民族特色,和服的整體外觀造型是直線條的,袖型是直線長方形的,袖型為廣袖,前面手腕下縫合,腋部至袖擺不縫合,稱為振袖,這和漢服的圓弧形縫合袖擺是不同的,和服的整體造型下擺是緊窄的,尤其女裝緊裹小腿,所以日本女人走路是小碎步的,漢服下擺是寬博的,無論什麼款式都是飄逸而方便活動的;女裝和服的領子挖得比較深
  • 韓服、和服都是受到漢服影響,為何日韓傳統服飾的繼承比中國好
    在古代,和服與韓服在漢服的影響下形成獨到風格,而中華文化飽經滄桑與戰火,傳統的漢服現如今已難覓其蹤。伴隨著日韓文化的強勢崛起與輸出,和服與韓服已經深入本國民眾的內心,隨處可見穿著和服、韓服的當地民眾,已然成為節日裡的一道靚麗風景。
  • 韓國人喜歡穿韓服,日本人喜歡穿和服,為什麼中國人不喜歡穿漢服
    每個國家因為不同的文化底蘊,所以會造就出不同的文化產品,就拿服飾來說,韓國人喜歡穿韓服,日本人喜歡穿和服,而中國最有名的就是漢服和旗袍了,那就有朋友很疑惑?為什麼走在日本街頭,可以發現很多日本人穿的和服出街,但是在中國除了電視劇外,其他很少時間可以看見國人穿漢服,普及率要遠低於和服,其實這裡面是有原因的,在日本和服的歷史意義和歷史內涵,每年都會有很多視頻和電影進行宣傳,這就使得日本人對和服有種文化認同感,不會覺得穿和服出門是一種很奇怪的行為。
  • 不要在羨慕別人家漂亮的和服,韓服了!我們有更完美的「漢服」!
    漢服,又稱漢裝、華服,是漢文化的重要代表。最近國內開始興起了一股「漢服文化」的熱潮,短視頻分享網站,網絡直播等都出現了漢服的影子,似乎一夜之間夢回漢唐。其實在宣揚民族服飾文化方面,亞洲的其他國家要遠遠走在中國的前面,最著名的當屬和服和韓服。
  • 三張圖告訴你,漢服、韓服、和服究竟有何區別!
    不僅如此,中國文化還以其獨特的魅力改變著周邊國家的習慣。比如,中國人習慣使用筷子來吃飯,簡單方便,成本很低,後來朝鮮半島、日本、中南半島等地區都逐步採用筷子來吃飯。再比如,中國的傳統服飾——漢服,在古代也同樣影響著周邊國家的穿著,甚至現在很多人根本分不清何謂漢服,何謂和服,何謂韓服了。
  • 日本和服,韓國韓服,越南奧黛,近代旗袍——都源自漢服
    和服,即日本大和民族的傳統服飾。我們常見的這種是浴衣,是輕便、日常版的和服,不過也可以穿在一些正式的場合中。圖為新垣結衣和服照。大家都知道和服源自於唐朝時期的漢服,所以日本人也稱之為吳服,即來源於中國吳越地區的服飾。
  • 終於認識了漢服,比起和服和韓服,原來它們的區別在這裡
    前兩天發了一篇文章,我說自己穿著漢服出去玩的時候,易被人誤認為是和服和韓服,之前也只是幫大家簡單的糾正,知道因為三種衣服外觀確有相似性,所以會被誤解,但從未深究過它們的區別。文章下面有小可愛問三種衣服有何不同,小編查閱資料後,今天來簡單解答一下吧。
  • 漢服、和服、韓服的3大區別,可別再搞錯了!這幾點要弄清楚
    今天有一個朋友告訴我,她們學校舉辦漢服成人禮,結果有些學生的家長卻說這是韓國的韓服,還有很多男生認為穿的是日本的和服。天啊,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連自己國家的漢服都不認識?雖說時代是一直進步的,但是我認為每個國家、民族的傳統文化是不變的。
  • 漢服、和服、韓服怎麼區分?幾個小細節教你識別
    才子曹植用短短幾句便勾勒出了漢服輕盈飄逸之美。在服飾界中中國的服飾有著很高的地位,比如女生的旗袍,還有男生的中山裝,這些衣服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行輩分特高。但漢服不一樣,漢服的品類繁多,對於漢服來說,我們熟知相似的有和服、韓服等,這些和漢服都是較為相似的,下面我們來對比一下看看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之處吧。
  • 中日韓傳統服飾大比拼:和服、韓服、漢服
    日本的和服源於中國唐朝的服飾,在唐朝服飾基礎上改良而成,而和服腰包則是受基督教傳教士穿長袍系腰帶影響而創造。今日和服主要為日本國民於冠婚葬祭以及卒業式、訪問、饗宴、劍道、弓道、茶道、花道、香道、雅樂、棋道、書道傳統禮儀場合中所穿著的。女性和服色彩豔麗,腰帶寬,不同的和服腰帶的結法也不同,還要配不同的髮型。
  • 中國漢服有哪些特徵,對日本和服、韓國韓服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勞動人民只有在重大活動中才會穿上寬袍大袖式的漢服。在現代學者眼裡,把古代漢族人所有的傳統服飾,都歸類為漢服之列。古代天子所穿的六種冕服,即,大裘、袞衣、禪衣、罽衣、絺衣、玄衣。古代王后所穿的六種禮服,即,禕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文人士大夫所穿的儒服,武士俠客所穿的劍服,乃至道士所穿的道袍,都屬於漢服。除過形制和款式之外,古人對製作漢服的布料顏色,也非常講究。
  • 都說日本和服好看,實際中國也有民族服飾!甚至遠遠超過和服!
    我們出門旅遊,一些人玩的是風景,也有一些人玩的是文化。一個國家的文化,不僅是體現在建築、美食上,在服飾上其實也有所體現。很多去過日本的人都說,日本的和服特別好看,而且穿在人身上能把日本的文化體現得淋漓盡致,像韓國的韓服也特別有韻味。
  • 幾分鐘教會你,怎樣區分漢服與韓服和服,以後別太犯傻了!
    不過漢服畢竟不是現代人經穿的服飾,這就造成了很多人對漢服並不是很了解,而且有些人看到別人穿著漢服,可自已還以為別人穿的是日本的和服或韓國的韓服,還跑上前傻傻的問別人:「你穿的是日本的和服嗎?」而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對自已民族的傳統服飾只了解到這個程度,確實讓人很無語。
  • 日本和服端莊,韓國韓服優雅,中國漢服集大成之美,尤勝幾分
    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飾,江戶時代以前稱吳服。和服可分為公家著物和武家著物。現今所謂和服都非源自吳服,而是源自本土的傳統服飾。和服的穿著文化及禮法被稱為裝道。韓服的特色是顏色豔麗以及沒有口袋。在韓國通常自認為韓服擁有三大美,即袖的曲線、白色的半襟以及裙子的形狀。不過很多人常常把韓服誤認為漢服,實際上韓服是在中國唐朝漢服的基礎上改良而來,一定程度上還是承載著中華元素。漢服,全稱為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華服,漢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