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古民居活化石,藏在深山幽谷500多年的渝東南第一古苗寨

2020-08-28 西江悅魚

石泉古苗寨位於重慶酉陽縣阿蓬江國家溼地公園核心區蒼嶺鎮大河口村阿蓬江畔,有500多年的歷史,比《中國博物館志》所載「中國最大的原生態苗寨」貴州郎德苗寨還大,有渝東南第一苗寨之稱。



寨子依山而建,坐落於一個頗似撮箕狀的大山溝當中。整個寨子裡有8孔山泉,清冽甘甜,四季不幹。清一色石姓人家,故名為石泉。



石泉苗寨小地名「火燒溪」。據說這裡原來是一片原始森林,毒蛇出沒,石氏祖先來到這裡,放火燒山,燒走了毒蛇猛獸定居了下來。



最先這裡出外,阿蓬江是唯一的通道,也正是因為交通的制約,偏隅於深山密林,古苗寨才得以在元明清三代趕蠻拓業的野蠻政策下倖存,現在石泉古苗寨被稱作「獨特苗家古民居活化石」。  



整座苗寨分上中下三個寨子,每個寨子都有一道寨門。寨內現存有二萬多平米70多棟建於明清的木結構民居,一律單簷懸山式屋頂,一進或兩進苗漢風格相混的四合院,穿枋鬥榫,不用一釘一鐵。



青瓦灰牆的老房子,最初可能會覺得跟其他地方鄉村房屋一樣,細細觀看就會發現,大多數老房子都很講究。屋子的窗戶皆雕刻著精美的窗花,花、鳥、獸在窗花中活靈活現。窗花雕刻裡的花,主要是梅花、桃花等;鳥一般是喜鵲、鳳凰等,獸類主要是梅花鹿、山羊等動物。這些窗花,因為年代久遠,已經失去了最初的色澤,但透過歲月的沉澱,更能感受雕工之精美。



院落之間,有天然石灰石壘砌的矮牆,又有環繞山寨的青石板路和山泉溝渠相連。



今天的石泉苗寨,絕大多數的人都已經不穿苗服,不懂苗語,不過苗族節日了,遵循著「農耕為本,讀書傳家」的遺風。跟漢家文化沒什麼不同。



據寨子裡的老人介紹:明末清初時,他們的老祖先是江西臨江府石姓漢人的一支,因家鄉連年戰亂,經貴州黔西到四川,然後進入阿蓬江的苗人聚集區,經過數百年民族融合,從生活習俗和身份認同上已經難分苗漢了,他們因此也被稱為苗服漢人。



石泉苗寨水源充沛,家家戶戶都有水道與泉水相連,最後這些四季不枯的水源,都匯聚成小溪流入阿蓬江。



後山高坡上,埡口古道旁,有一塊清朝庭御賜旌表的石刻節孝碑」石碑上方兩個大字:聖旨,當地人習慣把這塊碑叫「聖旨碑」。它是朝庭為了旌表寨中為亡夫守節30多年的石周氏所立。



當地流傳著石周氏之子石合昌割肉煲湯孝母的傳說,據說石周氏重病癱瘓後逐漸不思飲食,家貧無錢買肉,她的二兒子石合昌就從手臂上割肉燉湯,石周氏喝後病就好了。



500多年的風霜雪雨,世事變遷,這個藏在大山幽谷密林之中、鮮為人知的古苗寨裡,從清朝,到民國,到現在,沒有人刻意地去改變,很多時代的印記都能看到,比如一些標語,希望旅遊熱興起後,苗寨人也能把這裡保存著,一直保持下去。



在這裡既能感受到幾百年的世事滄桑,又能感受山水田園的怡然純樸。是現代城市人休閒探幽的好去處。

相關焦點

  • 重慶市政協調研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
    印刻武陵山區獨特文化符號——重慶市政協調研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小記「么妹我住在十三寨,山清那個水秀花兒開……」這首風靡大江南北的土家山歌中所唱的「十三寨」,究竟在何處?近日,重慶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的委員們在赴彭水縣、黔江區、酉陽縣調研路上,找尋到了答案——原來它就在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內。
  • 中國第一石頭村——湘西捫岱古苗寨
    ★「山鷹紀實」★ 中國第一石頭村——捫岱古苗寨,位於湖南省湘西花垣縣雅酉鎮。捫岱,苗語意譯,「捫」是大,「岱」是寬厚,該村座落在較寬大的捫岱山附近,故名捫岱村。 2014年1月17日,捫岱古苗寨被認定為《花垣攝影家協會.創作基地》;2014年9月,捫岱古苗寨被授予《中國藝術攝影家協會.攝影創作基地》稱號。
  • 綏寧大園古苗寨之秋色
    大園古苗寨,位於 湖南 省 邵陽 市 綏寧 縣關峽鄉,距縣城18公裡緊挨S221省道,大園古苗寨,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是 湘西南 苗族建築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整個寨子倚山而建,伴水而築。山是青龍山,古松挺拔,生生不息。
  • 北城天街新開網紅餐廳 到遇東嵐邂逅渝東南
    說起遇東嵐,源頭還要追溯到1987年,30年的老牌子口碑從奶奶那一輩在渝東南地區的第一家店就傳開了。2006年,苗廚的第三代傳人將渝東南特色帶入重慶主城區,在渝北新牌坊開設總店,開業以後迅速以特色口味徵服眾多的資深老餮,常有老顧客專程驅車奔波幾個小時也要吃上一口老味道,北城天街店也是遇東嵐的第七家直營店。
  • 2019年遊渝東南
    2019年10月16-18日渝東南雙飛3日跟圖遊。價格每人880元,包含來回機場接送。(為政府補貼,景區支持項目,同時報團為朋友,給予優惠)第一日:10月16日旅行社的送到西安鹹陽機場T1航站樓,程AQ1156航班,上午9:50由西安飛往黔江,11:25到達。地接導遊在機場接機後,吃中餐雞雜火鍋(自費每人35元)。
  • 【苗家美女帶你遊鋪頭】感受城步古民居特色!
    攝影師:苗鄉輝出鏡:王王芬遠眺城步鋪頭古民居走進鋪頭,庭院蒼老,弄堂幽深,似乎進入了久遠的歷史。陳舊的房子,斑駁的牆體,無一不布滿歲月的痕跡。沒一會兒功夫,苗家美女就招來了一群愛熱鬧的孩子們。純真可愛的孩子,帶領我們轉了一下午的鋪頭。還時不時大聲的地吆喝「姐姐好美」!
  • 渝東南舉辦「秋冬暢遊渝東南」大型媒體採風活動
    「助力雙城經濟圈、 秋冬暢遊渝東南。」為深入貫徹落實「成渝雙城經濟圈」戰略和重慶「一圈兩群」發展精神,渝東南區域旅遊協作組織將於2020年10月31日至2020年11月2日舉行為期三天的大型媒體採風活動,展現渝東南武陵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最新成就,展現渝東南的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
  • 400多年夕佳山古民居,被譽為民間建築活化石,遊客:不虛此行
    四川宜賓市江安縣,是一個姓黃的家族的私人住宅,這座莊園經過幾代黃家人共400多年的陸續修建才形成今天看到的規模,成為我國目前保存得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築群之一,被當地列為「民俗博物館」。人們對它的評價很高,如:「中國民間建築活化石」、「傳統文化的大寶庫」、「川南農耕文化的縮影」。
  • 美國鹽湖城,藏在深山幽谷中的寶地,一年四季頗具特色
    鹽湖城,因位居鹽湖之畔而得名,是猶他州的首府,地處落基山脈的高山之中,以前交通閉塞,這個深山幽谷中的寶地,一直藏在深山不為人所知。自從二戰之後,艾森豪總統主持修成貫通東西的80號高速公路和貫穿南北的15號高速公路在這裡交匯後,該城才聞名全美國;2002年的世界冬季奧運會和其他一些國際盛會都紛紛在這裡召開,因為這裡一年四季頗具特色。
  • 助力成渝雙城經濟圈,渝東南舉辦「秋冬暢遊渝東南」媒體採風活動
    「助力雙城經濟圈、 秋冬暢遊渝東南。」為深入貫徹落實「成渝雙城經濟圈」戰略和重慶「一圈兩群」發展精神,渝東南區域旅遊協作組織將於2020年10月31日至2020年11月2日舉行為期三天的大型媒體採風活動,展現渝東南武陵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最新成就,展現渝東南的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
  • 助力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渝東南舉辦「秋冬暢遊渝東南」媒體採風
    「助力雙城經濟圈、 秋冬暢遊渝東南。」為深入貫徹落實「成渝雙城經濟圈」戰略和重慶「一圈兩群」發展精神,渝東南區域旅遊協作組織將於2020年10月31日至2020年11月2日舉行為期三天的大型媒體採風活動,展現渝東南武陵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最新成就,展現渝東南的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
  • 貴州省黔東最大原始古苗寨——界牌苗寨
    「山鷹紀實」 界牌苗寨是我省黔東地區銅仁市最大的原始古苗寨。「界牌」一詞源自清嘉慶時銅仁府與思南府之分界線。界牌苗寨是苗族戰鬥英雄吳良保的故鄉,位於貴州省銅仁松桃苗族自治縣沙壩河鄉,現有400多住戶1600多人,是傳說中貴州西江千戶苗寨之外最大的原生態木樓苗寨之一,也是黔東地區最大的古苗寨。
  • 千年古村落,中國古民居古建築的「活化石」有「江南麗江」之美名
    芝堰古村落是一個建於南宋年間的千年古村,位於浙江省蘭谿市黃店鎮,有著集元、明、清、民國四朝古建築於一村的古建築群,被稱作「典型的中國古民居建築博物館」、古建築的「活化石」。芝堰因村邊有一條芝溪環繞,芝溪上有一條堰壩而得名。
  • 2020一起去渝東南看看
    渝東南舉辦"秋冬暢遊渝東南"大型媒體採風活動"助力雙城經濟圈、 秋冬暢遊渝東南。"為深入貫徹落實"成渝雙城經濟圈"戰略和重慶"一圈兩群"發展精神,渝東南區域旅遊協作組織將於2020年10月31日至2020年11月2日舉行為期三天的大型媒體採風活動,展現渝東南武陵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最新成就,展現渝東南的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
  • 藏在深山幽谷中的「人間仙境」
    被一些網友稱為「人間仙境、九天瑤池」的措卡湖是一個小型的高山湖泊,位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縣以南麻日鄉海拔3860米的深山幽谷中
  • 「助力雙城經濟圈秋冬暢遊渝東南」媒體採風活動走進渝東南
    中工網訊(記者 李國)近日,由渝東南區域旅遊協作組織2020年輪值主席單位——重慶市黔江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黔江文旅委)策劃、組織推出了為期3天的「助力雙城經濟圈、 秋冬暢遊渝東南」大型媒體採風活動落下帷幕。
  • 天國之城,藏於深山500餘年,是中國的又一世界自然遺產
    但是,事實上,我國也有一種類似於這座「天城」的存在,藏家500多年來的深山,現在算上是我國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之一,而貴州梵淨山金頂就是這座「天城」。估計整座武陵山,當時都是很高的山峰,而且周圍還有非常漂亮的紅色雲彩。
  • 渝東北渝東南最大「菜籃子」工程試運營
    該項目是目前渝東北渝東南地區規模最大的農副產品倉儲、物流和交易中心。據悉,該項目計劃總投資25億元,總佔地約1000畝,總建築面積約100萬平方米。項目分四期開發,目前投入試運營的一期項目,佔地320畝,總建築面積約33萬平方米,主要功能為農副產品交易、商務配套辦公等。長壽城區兩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整體搬遷的100餘戶商家,構成市場主力,目前的日銷售規模在300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