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鄉結合部社區、新建小區等為重點建設100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讓更多社區居民就近享受購物、餐飲、家政、維修等方面的便利服務。
宛平城地區辦事處便民服務中心。
位於曉月中路的宛平城地區辦事處便民服務中心,經重新打造後,在今年8月揭牌。從那時開始,不動產登記、工商執照列印等服務就納入了宛平城地區的一刻鐘社區服務圈。一些原本需要居民跑到豐臺區裡的辦事項目,現在可以在宛平城就近辦理了。
不止豐臺宛平城,在大興瀛海,在通州馬駒橋,越來越多的一刻鐘社區服務圈,拉近曾經客觀存在的城鄉差距,讓城鄉結合部和近郊市民,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
宛平城
不動產登記家門口就辦
地處西南五環的宛平城地區,是比較典型的城鄉結合部。由於河流、橋梁、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切割,這裡一直是豐臺區交通相對閉塞的區域。就在便民服務中心隔壁,還保留著早已搬遷的北京第二工具機廠大門樓。整個地區給人的感覺有些穿越,時間仿佛回到了從前。
而常住人口只有約5萬人的宛平城地區,依然居住著大量工廠、農場職工及家屬。就像很多廠區一樣,這裡相對封閉,居民們的很多行政事務,都需要走出宛平城,去四環邊的豐臺區中心辦理。
今年8月9日,宛平城地區辦事處便民服務中心舉行了掛牌儀式。記者上周到此走訪,600平方米的服務中心乾淨整潔,一切看起來井井有條,從一進門,就有專業人員負責指引。8個綜合窗口和2個拓展窗口,全方位方便居民辦理各項事務。宛平城地區的居民,可以在這裡辦理不動產登記、工商執照列印、失業登記、城鄉養老參保、低收入家庭救助、社保卡換發、保障房申請、藥費報銷等91項服務事項。
其中,將不動產登記納入到街道級便民服務中心,納入一刻鐘社區服務圈,這在全市也屬首次。「我們這裡辦理的是非涉稅不動產登記業務,比如增減共有人、抵押等業務。」宛平城地區辦事處副主任黃欣告訴記者,要讓群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如今,這些業務宛平城地區的居民可以就近到服務中心辦理,大大節約了時間和精力。
記者走訪時,服務中心看上去不是很忙,經詢問得知,各業務部門推出了網上預約服務。「預約就用我們宛平城地區辦事處的微信公眾號,很方便。」黃欣介紹,服務中心甚至拿出每周六上午半天的常規休息時間,為那些工作日沒時間的居民服務。70歲老人還可享受預約上門辦理,服務到家,享受「零距離」服務。正在辦理社保業務的張先生,已經在宛平城居住了20多年,他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宛平城與區裡、與市中心差距縮小,還體會到居民與辦事處的距離縮短,「以前也到這兒來辦過事,那時候有道玻璃牆,把我跟裡面辦事人員隔開了。現在這設計不錯,沒有玻璃,親切了很多。」
聽到張先生的評價,黃欣也笑了,他說服務中心類似的親切設計還有不少。比如在入冬前,特意給原本冰冷的座椅加上了柔軟坐墊。此外,服務中心還闢出空間,設置了母嬰室,暖心驛站等房間,為有需求的居民服務。
馬駒橋
市場裝電梯
買菜不再難
翻新後提升服務質量的馬駒橋新海市場。
通州區的馬駒橋鎮,地處涼水河南岸,鎮域分布在南六環南北兩側,與通州區中心和北京市中心城區距離都較遠。長期以來,這裡與一河之隔的亦莊開發區呈現發展不均衡的狀態。不過,隨著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的建設越來越完備,馬駒橋鎮也在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今年夏天,一本嶄新的「一刻鐘社區服務圈」便民服務手冊發放到了馬駒橋鎮新海南裡社區居民手裡。薄薄的手冊圖文並茂,把社區居民步行一刻鐘範圍內的眾多服務機構清晰羅列。家政、餐飲、百貨、汽車、醫療、教育等,一應俱全,而且連聯繫電話都逐一標註。新海南裡社區黨委書記陳明介紹:「我們這兒新海南裡、新海北裡、新海祥和三個社區,都屬於比較典型的老舊小區,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周圍的配套設施更新提升很明顯。」
「以前啊,這個市場就是我們主要買菜、購物的地方,但是環境,說實話差了點兒,比較亂。周圍也全是車,亂七八糟地停著。改造完了之後,嘿,真不一樣。瞧這電梯,以前可沒有,像我這老胳膊老腿,有了電梯就方便多了。」今年初,與新海南裡一路之隔的新海市場完成翻新。正在逛新海市場的陳大媽,在一樓買了蔬菜,乘坐電梯上二樓買點兒牛肉。她說,有時候去城裡走親戚,也會順便瞧瞧城裡的菜市場,「我感覺,像新海市場這麼大規模,上下兩層,經營品種這麼豐富,肉、菜、調料、百貨都齊全的市場,比城裡都方便。」
在市場外圍的路邊,只要有車輛臨時停靠,就有執法人員上前疏導,大部分車輛都集中疏導至市場北側的停車場停靠。一位執法人員介紹:「以前這邊停車位少,送貨的、賣貨的還有購物市民的車輛非常擁擠,還經常因亂停車而導致擁堵。現在有專用停車場,秩序好多了。」
距離新海南裡步行10分鐘路程,是9月25日剛剛開園的海子牆公園。公園的前身是馬駒橋鎮文化廣場,經過半年的升級改造,脫胎換骨成為融休閒、娛樂、教育於一體的城市公園。「跟以前比,公園的設施要強多了,尤其是多了兒童遊樂區,更方便我們遛娃了。」在新海南裡居住了16年的王阿姨開心地說。
瀛海
地鐵終點站也有「小幸福」
瀛海鎮一刻鐘社區服務圈。
瀛海鎮地處大興區東部,南五環外。2018年12月30日,地鐵8號線南段開通,瀛海站成為南端終點站。地鐵剛通,周邊還在建設,整體上觀感有些荒涼。記者用手機地圖搜索,最近的商圈在五環內的舊宮鎮。在瀛海站周圍,有瀛嘉匯等新建小區,依託小區底商建立的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為這個商業配套相對缺乏的區域帶來一些「小幸福」。
「我們這邊小區的入住時間不長,也就一年多吧,開這個店也就一年。」康樂富便利店的工作人員說,自從加入了一刻鐘社區服務圈,他們就開始給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送貨上門等幫助。
離康樂富不遠的一品辣是一家湘菜館,儘管不是用餐時間,店長馬先生還是熱情地招呼記者。「來的都是客。」他介紹,在早餐時段,一品辣會給老人提供送早餐服務。而且,在非用餐時段,店裡會利用空閒的桌椅,給附近工作的環衛工人、綠化工人提供歇腳的地方。
經常到一品辣吃早餐的劉大姐就住在瀛嘉匯,她覺得通過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居民和商家的紐帶更緊密了,「這邊比較偏,這個服務圈對我們還是很重要的,而且社區把他們都組織起來,我們感覺更信任他們了。」
盼:咱這兒缺個大商場
宛平城、馬駒橋、瀛海,都屬於城鄉結合部區域,當地的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已經在竭盡全力為居民提供便捷服務。但是記者走訪時發現,這三個區域都缺乏大型的商業配套。
離宛平城最近的購物中心是翠微百貨大成路店,馬駒橋附近的大型購物中心都在亦莊,瀛海則得去舊宮。這些城鄉結合部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很難享受一站式的購物、娛樂、親子等配套服務。買菜去菜市場,娛樂去街心公園,遛娃去超市,分散行動成為生活常態。要想有更進一步的品質生活需求,比如看場電影,相對麻煩一些。有居住在宛平城的居民對記者說:「現在變化一年比一年大,連困擾時間很長的交通問題,都得到了極大改善,地鐵也快通了。就是這大商場啊,離得有點兒遠,真希望咱這兒能多發展點兒商業。」
(原標題:一刻鐘社區服務圈拉近城鄉差距,讓近郊市民生活更便利)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孫毅 文並攝
流程編輯 TF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