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刻鐘社區服務圈」拉近城鄉差距,讓近郊市民生活更便利

2021-01-09 北晚新視覺網

以城鄉結合部社區、新建小區等為重點建設100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讓更多社區居民就近享受購物、餐飲、家政、維修等方面的便利服務。

宛平城地區辦事處便民服務中心。

位於曉月中路的宛平城地區辦事處便民服務中心,經重新打造後,在今年8月揭牌。從那時開始,不動產登記、工商執照列印等服務就納入了宛平城地區的一刻鐘社區服務圈。一些原本需要居民跑到豐臺區裡的辦事項目,現在可以在宛平城就近辦理了。

不止豐臺宛平城,在大興瀛海,在通州馬駒橋,越來越多的一刻鐘社區服務圈,拉近曾經客觀存在的城鄉差距,讓城鄉結合部和近郊市民,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

宛平城

不動產登記家門口就辦

地處西南五環的宛平城地區,是比較典型的城鄉結合部。由於河流、橋梁、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切割,這裡一直是豐臺區交通相對閉塞的區域。就在便民服務中心隔壁,還保留著早已搬遷的北京第二工具機廠大門樓。整個地區給人的感覺有些穿越,時間仿佛回到了從前。

而常住人口只有約5萬人的宛平城地區,依然居住著大量工廠、農場職工及家屬。就像很多廠區一樣,這裡相對封閉,居民們的很多行政事務,都需要走出宛平城,去四環邊的豐臺區中心辦理。

今年8月9日,宛平城地區辦事處便民服務中心舉行了掛牌儀式。記者上周到此走訪,600平方米的服務中心乾淨整潔,一切看起來井井有條,從一進門,就有專業人員負責指引。8個綜合窗口和2個拓展窗口,全方位方便居民辦理各項事務。宛平城地區的居民,可以在這裡辦理不動產登記、工商執照列印、失業登記、城鄉養老參保、低收入家庭救助、社保卡換發、保障房申請、藥費報銷等91項服務事項。

其中,將不動產登記納入到街道級便民服務中心,納入一刻鐘社區服務圈,這在全市也屬首次。「我們這裡辦理的是非涉稅不動產登記業務,比如增減共有人、抵押等業務。」宛平城地區辦事處副主任黃欣告訴記者,要讓群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如今,這些業務宛平城地區的居民可以就近到服務中心辦理,大大節約了時間和精力。

記者走訪時,服務中心看上去不是很忙,經詢問得知,各業務部門推出了網上預約服務。「預約就用我們宛平城地區辦事處的微信公眾號,很方便。」黃欣介紹,服務中心甚至拿出每周六上午半天的常規休息時間,為那些工作日沒時間的居民服務。70歲老人還可享受預約上門辦理,服務到家,享受「零距離」服務。正在辦理社保業務的張先生,已經在宛平城居住了20多年,他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宛平城與區裡、與市中心差距縮小,還體會到居民與辦事處的距離縮短,「以前也到這兒來辦過事,那時候有道玻璃牆,把我跟裡面辦事人員隔開了。現在這設計不錯,沒有玻璃,親切了很多。」

聽到張先生的評價,黃欣也笑了,他說服務中心類似的親切設計還有不少。比如在入冬前,特意給原本冰冷的座椅加上了柔軟坐墊。此外,服務中心還闢出空間,設置了母嬰室,暖心驛站等房間,為有需求的居民服務。

馬駒橋

市場裝電梯

買菜不再難

翻新後提升服務質量的馬駒橋新海市場。

通州區的馬駒橋鎮,地處涼水河南岸,鎮域分布在南六環南北兩側,與通州區中心和北京市中心城區距離都較遠。長期以來,這裡與一河之隔的亦莊開發區呈現發展不均衡的狀態。不過,隨著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的建設越來越完備,馬駒橋鎮也在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今年夏天,一本嶄新的「一刻鐘社區服務圈」便民服務手冊發放到了馬駒橋鎮新海南裡社區居民手裡。薄薄的手冊圖文並茂,把社區居民步行一刻鐘範圍內的眾多服務機構清晰羅列。家政、餐飲、百貨、汽車、醫療、教育等,一應俱全,而且連聯繫電話都逐一標註。新海南裡社區黨委書記陳明介紹:「我們這兒新海南裡、新海北裡、新海祥和三個社區,都屬於比較典型的老舊小區,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周圍的配套設施更新提升很明顯。」

「以前啊,這個市場就是我們主要買菜、購物的地方,但是環境,說實話差了點兒,比較亂。周圍也全是車,亂七八糟地停著。改造完了之後,嘿,真不一樣。瞧這電梯,以前可沒有,像我這老胳膊老腿,有了電梯就方便多了。」今年初,與新海南裡一路之隔的新海市場完成翻新。正在逛新海市場的陳大媽,在一樓買了蔬菜,乘坐電梯上二樓買點兒牛肉。她說,有時候去城裡走親戚,也會順便瞧瞧城裡的菜市場,「我感覺,像新海市場這麼大規模,上下兩層,經營品種這麼豐富,肉、菜、調料、百貨都齊全的市場,比城裡都方便。」

在市場外圍的路邊,只要有車輛臨時停靠,就有執法人員上前疏導,大部分車輛都集中疏導至市場北側的停車場停靠。一位執法人員介紹:「以前這邊停車位少,送貨的、賣貨的還有購物市民的車輛非常擁擠,還經常因亂停車而導致擁堵。現在有專用停車場,秩序好多了。」

距離新海南裡步行10分鐘路程,是9月25日剛剛開園的海子牆公園。公園的前身是馬駒橋鎮文化廣場,經過半年的升級改造,脫胎換骨成為融休閒、娛樂、教育於一體的城市公園。「跟以前比,公園的設施要強多了,尤其是多了兒童遊樂區,更方便我們遛娃了。」在新海南裡居住了16年的王阿姨開心地說。

瀛海

地鐵終點站也有「小幸福」

瀛海鎮一刻鐘社區服務圈。

瀛海鎮地處大興區東部,南五環外。2018年12月30日,地鐵8號線南段開通,瀛海站成為南端終點站。地鐵剛通,周邊還在建設,整體上觀感有些荒涼。記者用手機地圖搜索,最近的商圈在五環內的舊宮鎮。在瀛海站周圍,有瀛嘉匯等新建小區,依託小區底商建立的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為這個商業配套相對缺乏的區域帶來一些「小幸福」。

「我們這邊小區的入住時間不長,也就一年多吧,開這個店也就一年。」康樂富便利店的工作人員說,自從加入了一刻鐘社區服務圈,他們就開始給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送貨上門等幫助。

離康樂富不遠的一品辣是一家湘菜館,儘管不是用餐時間,店長馬先生還是熱情地招呼記者。「來的都是客。」他介紹,在早餐時段,一品辣會給老人提供送早餐服務。而且,在非用餐時段,店裡會利用空閒的桌椅,給附近工作的環衛工人、綠化工人提供歇腳的地方。

經常到一品辣吃早餐的劉大姐就住在瀛嘉匯,她覺得通過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居民和商家的紐帶更緊密了,「這邊比較偏,這個服務圈對我們還是很重要的,而且社區把他們都組織起來,我們感覺更信任他們了。」

盼:咱這兒缺個大商場

宛平城、馬駒橋、瀛海,都屬於城鄉結合部區域,當地的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已經在竭盡全力為居民提供便捷服務。但是記者走訪時發現,這三個區域都缺乏大型的商業配套。

離宛平城最近的購物中心是翠微百貨大成路店,馬駒橋附近的大型購物中心都在亦莊,瀛海則得去舊宮。這些城鄉結合部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很難享受一站式的購物、娛樂、親子等配套服務。買菜去菜市場,娛樂去街心公園,遛娃去超市,分散行動成為生活常態。要想有更進一步的品質生活需求,比如看場電影,相對麻煩一些。有居住在宛平城的居民對記者說:「現在變化一年比一年大,連困擾時間很長的交通問題,都得到了極大改善,地鐵也快通了。就是這大商場啊,離得有點兒遠,真希望咱這兒能多發展點兒商業。」

(原標題:一刻鐘社區服務圈拉近城鄉差距,讓近郊市民生活更便利)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孫毅 文並攝

流程編輯 TF003

相關焦點

  • 給「小修小補」留點空間,「一刻鐘社區服務圈」成便民工程重要組成...
    資料圖 作者:孫毅/北晚新視覺供圖支撐城市便利生活的,有大商場大超市,也有小營生小買賣。總有一些服務不能在「雲」上完成,總有一些交流必須面對面進行。買個針頭線腦、配把鑰匙、修輛自行車,這些服務看似不起眼,卻是人們時不時的「剛需」,一旦缺位,頗為麻煩。
  • 生活便捷 大型商超有點遠
    燕女士從1988年搬到北京朝陽區農光東裡小區已經過了26個年頭。該小區有上千戶居民,隨著時光變遷,周圍慢慢有了菜市場、小飯店、小便利店、藥店等,生活越來越便利,但去大型超市和購物中心還要費些周折。近日,記者來到燕女士所處小區,體驗這裡的商圈便利程度。
  • 海澱區西三旗街道悅秀園社區:「圈裡」生活真方便
    社區居民出家門5分鐘內,就可享受到就餐、理髮、買菜、主食售賣等基本生活服務;10分鐘內,就可享受到超市、水電燃氣繳納、娛樂健身等日常生活服務。去年開始,西三旗街道為進一步做好社區服務工作,社區服務中心逐步指導社區推廣一刻鐘服務圈。 悅秀園社區是西三旗街道周邊設施比較落後的社區,面積0.25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約6000人。
  • 2022年重慶品牌連鎖便利店將超7000家 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
    封面新聞記者 羅惟巍 實習生 李茂佳11月26日,封面新聞記者從重慶市商務委獲悉,重慶市商務委等18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三年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在重慶加快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智能化發展,為市民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
  • 大興「一刻鐘便民服務圈」再擴大
    日前,記者從區商務局了解到,2020年區商務局持續推進深入推進「一刻鐘便民服務圈」,合理布局規範化、連鎖化的便民早餐、蔬菜零售、便利店(超市)、末端配送等生活性服務網點,提高生活性服務品質。截至7月底,已完成新建提升基本便民網點47個,完成市級任務的67.1%。
  • 北京12幅政務公開便民地圖上線 涉及就醫教育等方面
    比商業地圖權威詳實  記者注意到,政務公開惠民便民地圖包括空氣品質監測、教育資源分布、醫療衛生服務、養老服務、住房保障、「菜籃子」工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首都歷史文化博物館分布、首都特色旅遊、智慧城市無線網絡服務、辦稅服務、政務服務地圖共12張。  地圖類似於商業網站的電子地圖,但更加直觀明晰。
  • 北京公布2019年31項重要民生實事
    記者了解到,最終敲定的重要民生項目共計31件,包括優化基本公共服務、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提升生活便利性、方便市民出行、營造宜居環境、豐富文體生活、保障公共安全、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等一共8個方面。主要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6.在街道、社區建設50個社會心理服務站(中心),為社區居民提供專業、便利的心理服務;進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平臺,方便群眾獲得法律諮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等公共法律服務。主要責任單位:1.社會心理服務站(中心):市民政局。
  • 北京大興黃村已疏解1100餘家企業 將改造工業園區為高端項目騰空間
    隨著大興區黃村鎮東南工業園內的北京威卡威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順利完成疏解,大興區黃村鎮已疏解非首都功能企業1100餘家,包括不符合首都戰略定位的一般性製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和區域性批發市場等。下一步,黃村鎮將吸引高端生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對現有工業園區進行提升改造,以收購、合作、收回等形式收儲土地和廠房,為高端項目的落地騰足空間。
  • 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MUJI無印良品新世代MUJIcom於北京揭幕
    MUJIcom北京京東店選址中國電商的代表企業——京東總部園區內,圍繞園區上班族一日所需,精心設計了更貼近日常生活的必需便利商品販售、餐飲、MUJI BOOKS等商品和服務,旨在將 「感覺良好的生活」這一品牌理念,以更加貼近日常生活的形式傳遞給顧客。
  • 暖 移動餐車增便利
    生活在經開區的人們感受最深、最渴望的應該是便捷與舒適。北京亦暖心餐飲連鎖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早餐設有煎餅、手抓餅、烤腸、豆漿等餐點,而不論什麼樣的餐點均能在5分鐘左右製作完成。   提升體驗感,打造早餐就餐新場景,為民眾提供更方便、更健康、更安全的早餐服務;完善便利店覆蓋率,打造出「一刻鐘生活服務圈」。
  • 構建15分鐘生活服務圈 各大便利店可交水電氣費
    交流促進會上,成都兩行業協會共同發布《「社區美好家」新零售發展倡議》,倡議提出要共同打造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推動社區商業發展,構建15分鐘社區便民生活服務圈。 市場 滿足市民生活新需求的新場景不足 成都自古因商而立、因商而興,素有「千年商都」的美譽。
  • 城鄉10分鐘健身圈 全民燃燒卡路裡
    「經歷了疫情,健身愛好者的熱情更高漲,鍛鍊的理由也更加充分。」鐵森林創始人、武進健身健美協會秘書長宋振華如是說。來自武進東片的阿棟今年21歲,已經在鐵森林練了1年多了。相比去年剛來的時候,他的體脂比降低了許多。「只要是有段時間沒見我的人,都說我精氣神變好太多了。」阿棟說,自己的爸爸、姐姐都在這裡健身,經常全家一起來鍛鍊。
  • 便利蜂:打通最後500米便民生活
    目前便利蜂門店數量已超過1000家,在北京有500多家門店,成為排名第一的連鎖便利店品牌,深入商圈和社區,不斷豐富產品品類,推出外賣、洗衣、賣菜等服務,打通最後500米便民生活。中國連鎖協會發布的《2017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顯示,2017年北京的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排名為全國第七位,24小時便利店所佔比例僅為44.4%。而且,由於客源問題,便利店往往更偏愛人流密集的商務中心,因此仍有部分區域的居民生活便利性有待改善。
  •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0年)正式發布,一圖讀懂~
    面對治理「大城市病」的艱巨任務,如何讓市民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戰略大格局中,又將如何承擔好歷史的責任?  這些問題,北京在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有了答案。到2020年,全市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將由2015年的2921平方公裡減到2860平方公裡,2035年減到2760平方公裡,騰退減量後的用地要更多地用於增加綠色生態空間。  「新版總體規劃也第一次提出,聚焦科學配置資源要素,優化調整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結構。」相關負責人介紹。
  • 2025年北京將成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標杆,哪些方面會有改變?
    根據徵求意見稿,到2025年,北京將建設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標杆城市。記者獲悉,本市將持續擴大5G網絡建設規模,積極推進千兆寬帶接入網絡建設,加快基於IPv6的下一代網際網路部署,開展冬奧會(北京賽區)、城市副中心等重點區域的光纜建設;推動建設北京人工智慧超高速計算中心和全球領先綠色數據中心,向全市提供普惠、共性AI算力支撐服務;推動人工智慧服務賦能千行百業。與此同時,一批前沿技術有望在未來5年布局。
  • 深圳711門店進入深圳全線地鐵,市民生活更便利
    從2019年12月27日開始,深圳市民的生活更加便利了!伴隨著深圳地鐵紅嶺站12月27日舉辦的一場熱鬧非凡的剪彩儀式,深圳711門店實現了深圳全線地鐵覆蓋,開啟了711發展史上劃時代的新起點。在致力於實現深圳所有區域、所有類型商圈的全面布局之時,711也始終踐行身上的社會責任,多年來為市民提供包括交通卡充值、手機充電和街電便民服務等在內的增值服務,讓市民大為受益。秉承"總有一家在你身邊"的服務精神,711將不斷探索更多新品,滿足消費者任意閒暇,力求在新時代中,創造更加令人矚目的成績!
  • 外媒聚焦丨統籌城鄉發展看嘉興:統籌城鄉繪就五美圖景
    生活美:城鄉一體,享受現代城市化新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七星街道不斷從完善公共服務資源、保障多樣民生需求入手,讓配套保障更全面,人居生活更舒心,並獲得了群眾的一致認可七星蝶變農民變市民,農房變公寓,2008年6月,七星開始推行統籌城鄉建設,大手筆投入人力物力,探索創新體制機制,確定農村居民向江南新家園、三家浜、湘南、湘城、湘都等六個社區集中布局,走出一條七星特色的集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