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數字每天都在刷新,不少市民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後非常擔心,想去發熱門診又怕交叉感染。那麼到底自己是感冒、流感,還是不小心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如何區分三者?如果有頭痛、流鼻涕、咳嗽、喉嚨痛等症狀該怎麼辦?惠州日報記者採訪了我市相關專家,為您支招。
流感、感冒和新型肺炎的症狀各有不同
市中心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王國標表示,感冒是指人因著涼、勞累等因素引起的以鼻咽部上呼吸道症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主要症狀是鼻塞、流涕、打噴嚏,無明顯發熱,體力、食慾無明顯影響,無明顯頭痛、關節痛、周身不適等症狀。感冒的人一般上呼吸道症狀很重,但全身表現較輕,一般沒有危險。
據王國標介紹,流感是因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會引起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也就是肺炎。流感常在冬春季流行,有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
流感病人發病急,症狀嚴重,全身症狀多,會發熱,可能一兩天體溫上升到39度以上,頭痛、肌肉乏力、食慾下降等症狀明顯。對於老人、小孩、肥胖人士、孕婦或有基礎病等人群,流感可致非常嚴重的重症肺炎,甚至可致死亡。
王國標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一般有以下症狀:
無症狀帶毒者感染之後不發病,僅在呼吸道中檢測到病毒,所以要求從疫情發生地回來的市民要主動報告,自我隔離;
輕症患者僅有一點發熱、咳嗽、畏寒以及身體不適;
重症患者早期症狀尤其是前三五天為發熱、咳嗽及逐漸加重的乏力,一周後病情逐漸加重,發展到肺炎,甚至重症肺炎。重症病人會出現呼吸加快、呼吸衰竭、多臟器損害等情況,進一步加重的話可能需呼吸機或生命支持系統的支持,可能會導致死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情有一個逐步加重的過程,到第二周,病情往往最為嚴重。
如何判斷是否發熱?
王國標指出,平靜狀態下超過37.3℃,就可以判斷為發熱。低熱為37.3℃~38℃;中熱為38.1℃~39℃;高熱為39.1℃~41℃;超高熱為41℃以上。
測量前20~30分鐘要避免劇烈活動、進食、喝冷水或熱水,冷敷或熱敷,並保證腋下乾燥。
遇頭痛、流鼻涕、咳嗽、喉嚨痛怎麼辦?
王國標指出,據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建議,出現這些症狀時,若體溫低於38℃,居家隔離,按當地規定上報,密切觀察症狀變化;根據說明書可以服用布洛芬等藥物。如自覺嚴重,應去社區醫院就診。若體溫超過38℃,應前往發熱門診就診。
無明顯發熱,但全身酸脹、腹痛腹瀉怎麼辦?
王國標建議,輕症隔離,重症就醫。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首發症狀包括胃腸道不適,出現腹瀉時要注意居家隔離,注意保證營養,適量多飲糖鹽水。如症狀加重應及時就醫。
胸悶但不發熱,要緊嗎?
王國標認為,這應該鑑別後再判斷。胸悶可由精神緊張、心臟病、哮喘、慢性肺部疾病等引起,若既往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心臟病、慢性肺部疾病等情況,或居家休息無好轉建議至醫院就診。
若病人出現發熱、胸悶等不適症狀,是否在家繼續觀察?
王國標提醒,如出現發熱伴有胸悶不適,應保持高度警惕,儘早就醫。
最好步行至最近的醫療機構(戴口罩,儘量不乘坐電梯),進行血常規、CRP、胸部CT檢查及病毒相應檢測。
曾接觸過可疑人員,但目前沒有出現任何不適怎麼辦?
王國標建議,這種情況應居家隔離觀察,觀察時間為14天,主要監測體溫變化情況。每天一早一晚量體溫。如果14天內出現了疑似的發熱、咳嗽呼吸道症狀,建議去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
惠州日報記者周智聰
通訊員張娜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