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走讀廣州,感知城市」,國慶假期正是戶外遊玩的好時機。近日,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推出「走讀廣州」小程序,設計了42條路線市內行走線路,讓市民、遊客深度了解廣州。每條線路均包括文字導讀、路線地圖、推薦點介紹以及精美圖集,其中部分線路還設計了走讀路線導航功能。非常方便。
「走讀廣州」小程序分為「魅力都會」「美麗鄉村」「登山步道」「暢跑花城」四大主題,共42條路線。簡短的文字導讀讓您快速了解路線的景觀文化特色、古往今來的故事,有的還凝練了規劃建設或城市更新的方法和理念,向您講述城市發展背後的故事。經過提煉美化形成的路線地圖,將路線走向和各大關鍵節點清晰呈現,讓您一目了然的了解整條線路的基本情況和周邊景點,安心邁開走讀的腳步。
小程序使用非常方便,點擊首頁專題欄圖片,進入專題;點擊您喜歡的路線圖片,進入路線介紹;點擊「進入走讀」,開啟走讀之旅;點擊推薦點,景點精彩近在眼前。其中,「品質人文都會」和「美麗特色村鎮」兩個專題的線路還設計了走讀路線導航功能。在線路介紹頁點擊「走讀線路圖」,即可進入走讀路線導航地圖,路線整體情況在電子地圖上清晰呈現。
如果您在走讀的過程中,發現非常好的新景點而路線上又沒有標出,只需在走讀路線導航頁上,點擊「新增點」圖標,拖動地圖至您期望推薦的地點,點擊確認,即可完成推送。
7條路線,帶你搞掂「最廣州」!
基於廣州傳統的越秀、西關、東山、河南、芳村等歷史城區範圍,設計了7條「最廣州」路線,分別代表著廣府文化、紅色文化、海絲文化、人文宗教、工業遺產等7個主題。
1、紅色基因線:串聯起11個紅色史跡點,從觀音山戰鬥遺址出發,途經中山紀念堂、楊匏安舊居、廣州起義紀念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團一大紀念廣場,最終到達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路線全長約7.5公裡。
楊家祠(楊匏安舊居)
2、商都年輪線:路線以廣州古代城牆為邊界,囊括了從南越王墓、南漢藥洲、明代城牆、鎮海樓、北京路傳統中軸線、近代中山紀念堂等15處歷代重要遺址,沿線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各級不可移動文物110多處,是廣州最豐富的古代及現代早期歷史文化遺址的集聚之地。
中山紀念堂
鎮海樓
3、西關韻味線:路線以水、以街為線,囊括了西關文化最具代表的三大意象:荔枝灣、騎樓、西關大屋,同時帶你走街串巷尋味西關,深入體驗「舌尖上的廣州」。
荔枝灣湧
4、東山洋樓線:新河浦片區是廣州市現存規模最大的中西結合的低層院落式近代住宅建築群,以清水紅磚牆、民國水刷石、西洋式風格為主要特色,融合嶺南與西洋建築之美。最具代表性的建築首推五大僑園,分別為春園、簡園、逵園、明園和隅園。這裡還是廣州百年名校培正小學、培正中學和百年教堂東山堂所在地,它們為古老街區又添信仰和文化色彩。
新河浦
5、絲路遺風線: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歷史上更有多次承擔起中國「一口通商」的重任。自白鵝潭起至黃埔港30公裡的珠江前航道,集中和見證著廣州海絲文化的千年歷史。本路線共5.5公裡,串聯起了珠江南北兩岸的沙面、西堤、聖心大教堂、海珠廣場、海珠橋、海幢寺等重要歷史節點,是廣州著力打造「精品珠江」的「近代十公裡」核心區域。
沙面
6、工業遺產線:在近十年城市產業結構優化的進程中,後航道從白鵝潭口開始,從北往南逐步對沿岸的工業進行「騰籠換鳥」、產業轉型。一批舊廠房、舊倉庫搖身一變,成為辦公樓、藝術區、創意園,實現了對工業文化遺產和歷史風貌建築的保護和再利用。
中海啟迪科技園
7、文宗體驗線:宗教文化是廣州城市發展中的重要一部分,而眾多保存至今的寺、觀、教堂既是宗教活動場所,也融合了優秀的建築、繪畫、雕塑、園林、音樂等藝術元素,最為特別的是在廣州舊中軸線上分布了五大宗教近10間重點寺觀教堂,勾勒出宗教文化與廣州歷史文化相互交融的獨特人文景觀,增添了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風採。本路線全長4.2公裡,走讀三元宮、六榕寺、光孝寺、懷聖寺、五仙觀,聖心大教堂的六大宗教場所,來一次精神探索,共同體驗多元文化。
六榕寺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娟 通訊員 穗規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