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紀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和碩特王朝)時期固始汗和五世達賴喇嘛時期重建的白宮及其圓寂後修建的紅宮,「此後歷代達賴又相繼擴建,終成布達拉宮今日之規模。
大昭寺:殿高4層,整個建築金頂、鬥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碉樓、雕梁則是西藏樣式,主殿二、三層簷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寺內有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
羅布林卡:以前羅布林卡只是達賴和少數達官貴人遊樂休息的「夏宮」,現在,經過修繕,面貌一新,裡面有蒼松翠柏等樹木49種,有牡丹、芍藥等名花異草62種,飛禽走獸各類動物15種。園內有修葺工整的花池草坪,玲瓏別致的涼亭水榭,還有戲臺和木製的桌凳。
納木錯:蒙古語稱「騰格里諾爾」(或「騰格里海」);藏語全稱為「納木措普摩」,意為富裕天湖(或天湖、靈湖或神湖);兩種名稱都是「天湖」之意。 歷史文獻上記載,此湖像藍天降到地面,故稱「天湖」。而湖濱牧民說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於空中,故稱「天湖」。藏語中,「措」是「湖」的意思。當地藏族人民叫它「騰格里海」,意思是「天湖」。信徒們尊其為四大威猛湖之一,傳為密宗本尊勝樂金剛的道場,是藏傳佛教的著名聖地。
哲蚌寺: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與甘丹寺、色拉寺合稱拉薩三大寺。位於拉薩西郊更丕烏孜山下。整個寺院規模宏大,鱗次櫛比的白色建築群依山鋪滿山坡,遠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語意為"米聚",象徵繁榮,藏文全稱意為「吉祥積米十方尊勝洲」,它是格魯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
藥王山:與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咫尺相對,兩山之間有市內的一條主要幹道穿過。過去,兩山由一座白塔相接,底層是門洞,是拉薩城的門戶。60年代拉薩擴建,拆掉了佛塔,幾十米寬的柏油路拉開了兩山的距離。有人認為斷了神脈,曾想法用經幡將兩山連接起來。每年藏曆年來臨時,虔誠的信徒都要來此將新幡掛上。現已重新以塔相連。
米拉山:因其高大雄奇而成為此地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山口上掛著大片壯觀的風馬旗,地上遍布著拋灑的印有經文的隆達紙。 在山口處,矗立著一座標有「雪域之舟」的西藏耗牛石雕像,在藍天白雲下,這座雕像是那樣顯眼,它是米拉山唯一的標誌性建築,它同時也成為米拉山的一個歷史見證。
西藏博物館:展廳由史前文化、不可分割的歷史、文化藝術、民俗文化四大部分組成。 史前文化展廳向人們展示了,早期在藏北海拔四千米發掘的用以日常生活的石片、石核等舊石器工具,以及在昌都出土的石錛、石斧、石鑿和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石簇、骨錐、骨針和各種紅陶、灰陶、黑陶器具,完整地再現了西藏步入文明社會前具有代表性的時代進程——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
念青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脈同時也是青藏高原東南部最大的冰川區。西段為內流區和外流區分界,東段為雅魯藏布江和怒江分水嶺。西北側為藏北大湖區,其中最大的是納木錯湖。 相傳念青唐古拉山裡面有一座神秘的水晶宮,宮門上鑲有各種寶石,光芒四射,宮底是甘露之海,中部繚繞著虹光彩霧,宮頂有白雲,雨露時停時落,鮮花盛開在它的四周。
拉魯溼地:拉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岡底山斯系東延部分,平均海拔高度3645米,是中國國內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城市天然溼地。植被類型主要為溼地草甸,植物種類多樣性較高,以高原特有的水生及半水生和草地植物為主。動物種類以水生類為主,脊椎動物種類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