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裡的早晨似乎和西班牙人一樣,習慣慵懶又姍姍來遲,我們出門時已經十點了,可街上還是冷冷清清的,地鐵裡沒有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只有時不時上來唱歌或者演奏樂器賺點小錢的地鐵藝人,他們似乎就把這一節窄窄的地鐵車廂就當做自己的舞臺,閉上眼睛就能開始忘情的歌唱,即使這一節車廂裡沒能遇到欣賞他們的觀眾,也還是會笑著和大家鞠躬,然後背上音響再去下一個車廂演唱。安靜的欣賞完一曲,我的情緒似乎也被他們所感染,或許我應該感謝他們,用音樂這種浪漫的方式開啟了我馬德裡之行的第一天。
我們的第一站便是馬德裡皇宮,臨河而建的馬德裡皇宮是僅次於法國凡爾賽宮和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的歐洲第三大宮殿,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也最精美的宮殿之一。雖然現任的國王已經不住在這裡,但是這裡仍然會作為接待外國元首的重要場所,在我們來之前的兩天,主席大大與國王夫婦就剛剛在這裡用過晚宴。
午後的東方廣場上遊人如織,遇到了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來秋遊,深藍色的小制服配上卡其色的百褶裙或者短褲,吸引來了不少目光,恰好廣場有人正在吹泡泡,孩子們就牽著手追著泡泡跑來跑去,泡泡在陽光下變得五彩繽紛,把孩子們的笑臉也映得純真明媚。我一直覺得在旅途中能夠遇到可愛的孩子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孩子們永遠都無憂無慮,永遠對世界的一切保持著好奇與熱愛,也在努力的用自己的熱情和純真感染著這個世界。所以我也暗暗許願,願我也能永遠保持對世界的好奇,用孩子般的純真去感知世界,也能永遠熱愛旅行,用孩子般的熱情去擁抱這個美好新世界。
下午一點,皇宮的大門終於向我們敞開,穿過一個寬闊的廣場便進入了皇宮的主要宮殿,馬德裡皇宮裡的部分主要房間是不允許拍照的,不過這樣也好,就可以放下相機安安靜靜的用眼睛欣賞這偉大藝術傑作了。雖然也去過歐洲的一些宮殿,但馬德裡皇宮依舊帶給我一種不一樣的感覺。與凡爾賽宮不同,馬德裡皇宮的每一間屋子都不算大,但每一處細節都是極盡的考究,上到鑲金壁畫,下至蠟燭燈臺都出自皇家匠人之手,讓人不得不感嘆西班牙皇室的精緻與考究。
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卡洛斯三世時期被認為是最美麗的大廳的加斯帕裡尼大廳。整座大廳由義大利人加斯帕裡尼設計完成,是典型的洛可可式室內裝飾風格,但最特別的是不同於其他房間的屋頂上都是精美的壁畫,這間屋子的房頂竟是中國風格的瓷質浮雕,傳聞是因為當時的皇帝收到了航海家們從東方帶回的精美瓷器,便深深地喜愛上了這種極具東方美感的藝術作品,便下令皇室的工匠們也仿照這些瓷器的工藝來裝飾自己的宮殿,其造型上也採用了中國人偏愛的花與枝葉的圖案,淡綠色與淡粉色為主要基調,再鉤以金邊,完美的融進整座歐式建築之中,也多了一分溫柔的東方之美。
還有便是馬德裡皇宮中那個能同時容納145人共同用餐的宴會大廳了,屋頂上七盞水晶吊燈將整個宴會廳照的光彩奪目,雖然我沒辦法想像在這裡用餐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大概會有一種像是穿越回十八世紀宮廷盛宴的不真實感。最巧的是前幾天媽媽告訴我,她看了新聞發現主席大大夫婦和國王夫婦在這裡用餐的時候竟然是交叉而坐的,恰好走到這個展廳時耳機裡的講解告訴我,從古至今國王夫婦與其他國家的元首夫婦都必須是交叉而坐,這是一種從法國流傳過來的傳統習俗。聽到這裡我趕快發微信告訴了爸爸媽媽,雖然他們暫時不能與我同遊,但我還是想把這一路上的好風景和故事都第一時間分享給他們。
欣賞完了無比奢華的馬德裡皇宮,我們還是決定去做一些接地氣的事情,大概是處在異鄉的街頭,總想迅速的用最直觀的方式來和腳下的這片土地產生一些親密的聯繫,來慰藉這一顆遠離故土的心,還有餓了一天也正在不停抗議的胃。畢竟奢華的皇宮不能人人擁有,可吃永遠是全人類共同的追求。來到一個新的城市我最喜歡的便是它的市場,那裡是整個城市最具煙火氣息也最生龍活虎的地方,有著濃濃的人間煙火氣息。馬德裡的San Miguel市場便是這樣的一個存在,在這裡能一站式吃到各種最地道的西班牙小吃,準備好足夠的零錢,再準備好空空如也的肚子,便可以出發了。
和中國的小吃市場不太一樣,San Miguel市場是一座玻璃外牆的建築,裡面燈火通明,很乾淨也很現代化。市場裡永遠在排隊的攤位一定是Tapas,這是一種西班牙最傳統的小吃,就是由一小片麵包幹配上一小塊魚肉或者其他肉類做成的,上面的醬汁帶一點酸奶油乳酪的味道,幾乎可以一口一個。大致數了數,大約有30多種不同口味的Tapas,絕對有一款符合你的口味。我挑了一塊蜂蜜黃芥末鱈魚口味的Tapas,沒想到卻是出乎意料的好吃。上面的鱈魚口感細膩綿密,蜂蜜黃芥末醬簡直是這塊Tapas的點睛之筆,黃芥末剛好中和了蜂蜜的甜味,卻也沒有了芥末本身的辛辣,不得不感嘆搭配的智慧。市場裡還有Churro,就是我們熟知的西班牙小油條,在中國也被叫做「吉事果」,通常要蘸上巧克力醬一起吃,剛出爐的Churro外表金黃誘人,口感酥脆可口,也算是很符合中國人口味的一道西方小吃。市場裡還有很多賣酒和賣海鮮的攤位,大部分外國人就端一杯酒再要上幾盤小吃,一邊站著喝酒一邊和朋友談天說地。
吃完了小吃也不能忘了主食,大概說起西班牙的美食,很多人腦海裡第一個蹦出來的就是西班牙海鮮飯,確實,和葡萄牙一樣,這個曾經稱霸海洋的國家在烹飪海鮮這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心得。在如今西班牙的大街小巷都隨處可見製作海鮮飯的餐館,西班牙海鮮飯叫做Paella,在拉丁語裡指的就是做海鮮飯的那口淺底鍋,和葡式海鮮不太一樣,西班牙海鮮飯的湯汁更少,完完全全的將海鮮的汁水煮進米飯中,然後將各種海鮮鋪在飯的表面,緊實彈牙的魷魚,清爽的海虹,還有飽滿鮮活的大蝦,最後再擠上檸檬汁,便瞬間提升了整盤海鮮飯的口感,使其變得更加香氣四溢。不過要想吃到這道味蕾的盛宴,等待是必須要做的功課,所有海鮮飯餐廳的服務員都會溫馨的提示你,想吃海鮮飯必須要等上一會,或許就是這等待的過程,也讓海鮮飯的出場變得更加驚豔且值得了吧。
這篇文章之所以被我取名為」風味人間」,是因為前一段時間的我迷上了看陳曉卿導演最新拍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裡面介紹的各種中華美食常常讓我在深夜流下飢餓且思鄉的眼淚(誇張),直到我看到了介紹西班牙伊比利亞火腿的片段,便被裡面的描述深深地吸引了,心動不如行動,於是我決定親自來西班牙嘗一嘗傳說中的伊比利亞火腿。
火腿一直都是西班牙人心中代表西班牙最好的美食名片,用一小片薄薄的火腿便能瞬間徵服食客的味蕾是他們引以為傲的事情。在馬德裡的街頭到處能看到賣火腿的商店,無數隻風乾好的火腿就被掛在櫥窗裡。若是想現場就吃上一片,早就有一隻火腿被固定在了專門的鐵架上,負責切火腿的大爺如同炫技一般手起刀落,一片薄如蟬翼的火腿便出現在了他的刀尖,想必也是一位隱藏的民間高手。片好的火腿片肥瘦相間,肉色緋紅透亮,放進嘴裡細細咀嚼有一種原汁原味的脂肪香氣,鹹中帶著一絲鮮甜,回味無窮。我接連吃了三片,一時竟找不到合適的形容詞來誇讚這一片火腿帶給我的驚豔,或許美食才是連接人類共同的基因密碼,哪怕是在遙遠的伊比利亞半島,也能憑藉一片小小的火腿徵服一個東方人的味蕾。如果你有機會,請一定也要嘗試這一口特別的美味。
在馬德裡的日子雖然短暫卻過得熠熠生輝,或許是因為西班牙人熱情又樂觀的性格讓我覺得倍感親切,又或者是每日遇到的各種小吃完完全全的徵服了我的胃口,總之這一次的說走就走讓我覺得不虛此行,這一個美好的風味人間,也讓我願意永遠為了美食而行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