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狂歡、北放牧,淺談荷蘭有趣的南北差異與多元文化

2020-12-21 騰訊網

每年萬聖節前夕,許多西方國家的人民都會精心打扮成各式鬼怪,逐家逐戶敲門上演「不給糖、就搗蛋」的戲碼。不過,「萬聖節」這個由天主教傳統與凱爾特人信仰所混融形成的節日傳統,卻並未在荷蘭風行。即使是在荷蘭南方天主教信仰濃厚的地方,也未見盛行。在北方以新教傳統為主的區域,更沒有這種氣氛。

在荷蘭,要感受萬聖節,除了不同學校在節日前後給孩子們玩玩扮裝外,就只能到主題遊樂園裡去體驗了。荷蘭南北的差異除了有地理因素外,更有來自宗教分立與多元語言的影響。本文將通過荷蘭一南一北兩個省份的對照—東南的林堡省(Limburg),與西北的菲仕蘭省(Friesland)—來淺談荷蘭的南北差異與地域主義,並看看荷蘭是如何因應由於歷史與宗教因素所創造出的多元語境。

狂歡的南方

每年約於二月在荷蘭南部被稱為「河以南」(onder de grote rivieren)區域所舉行的「嘉年華會」(Carnivals),是南方標榜其地域特性的重要慶典,其中又以林堡省省會馬斯垂克(Maastricht)所舉行的最為著名。這個原本為一歐陸民俗節慶的活動,後來被天主教教會吸收,並在標示大齋期(Lent)開始的聖灰星期三(Ash Wednesday)之前,連續舉行三天。嘉年華會原是為了讓民眾能在長達四十天的齋戒前,趁機大吃大喝一番,但如今節慶的宗教氣氛淡了,其核心更多圍繞在翻轉社會既定結構的扮裝表演上。「馬斯垂克」在這時也會暫時以當地方言—Mestreech—被稱呼。

對南方城市這麼重要的慶典,在荷蘭西北方的大城市裡,像是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卻毫無感受。他們甚至認為這只是南方「天主教徒做的壞事」。荷蘭以「慶祝嘉年華會」與「不慶祝嘉年華會」所做的南北區域劃分,可至少溯源到五百多年前。當宗教改革最終促使新教教派的創立後,當時的低地國家(亦即現今的荷蘭和比利時),便逐漸區分出以新教信仰為主的北方(荷蘭),與以天主教信仰為主的南方(比利時)。

位於荷蘭國境之南的林堡省,東與德國接壤,南與比利時相鄰,省內以天主教為主要信仰,本身極具有國境之交獨特的魅力。荷語、德語、比利時腔的荷蘭語,加上林堡省當地講的林堡語,更讓人在漫步馬斯垂克街頭時,多了一份多語紛呈的國際化感受。而在這裡的荷蘭人,在國家認同上更是彈性到說換就換。

2016年在荷蘭國家足球隊以2-3輸給捷克隊,無緣晉級歐洲杯踢球後,有位無法眼睜睜看著足球熱商機在眼前流逝的酒吧老闆,於是突發奇想,申請改換國界線,將酒吧插上比利時國旗,為晉級比賽的比利時隊加油!這家位於馬斯垂克市,名叫Café de Pepel的小酒吧,距離荷比邊境只有200米,隔壁是比利時的裡姆斯特市(Riemst)。為了讓鄰國比利時人能正大光明來這裡喝啤酒看足球,這家酒吧老闆在歐足杯前夕,向裡姆斯特市市長申請,將象徵性的國界碑往酒館方向移動200米,放到了自家門前。而這一小塊荷蘭領土,也就在2016年歐洲杯踢球期間,暫時成為比利時領土了。

Café de Pepel酒吧老闆在世界盃期間改換國界

荷蘭南北區域的差異也反映在語言上。根據語言學家哈根和吉斯伯格的研究,在荷蘭「河之北」的地區,當人們發荷蘭語中的g時,音較「硬」,而在「河之南」地區,發g時,音較「軟」。整體來說,「河之南」地區的居民所說的標準荷蘭語,聽起來更悠揚,像唱歌一般。也因此,馬斯垂克大學的語言人類學家蘿特.提森在她一篇關於《模糊的林堡性》的論文中便呼籲:

「我們有必要重新關注像是林堡省這些周邊地區,地域歸屬感如何以較小的規模形成。我認為荷蘭的多元文化社會不是,也不應該只是(後)移民問題。…我的研究強調,區域的差異與跨地方的流離失所感,可能是與國家認同一樣重要的議題。」

除了林堡省外,在荷蘭幾乎與國家認同一樣重要的地域主義,表現最強烈的莫過於北方的菲仕蘭省(Friesland)。

放牧的北方

荷蘭這個不到4.1萬平方公裡的西歐小國,卻擁有許多世界的頂尖企業與知名品牌。常被誤認為是美國啤酒的「喜力」、「飛利浦」、ING,以及「殼牌石油」等,都名列其中。此外,還有許多人自小喝到大,由荷蘭皇家菲仕蘭公司所生產的「菲仕蘭牛奶」。

「啥?『菲仕蘭』原來是荷蘭的啊?我還以為是紐西蘭西蘭呢!」

這是許多朋友在聽到「菲仕蘭牛奶」原來源自荷蘭後常見的反應。但「菲仕蘭牛奶來自荷蘭」這樣的說法,卻可能得不到菲仕蘭省(Friesland)居民的認同。作為荷蘭北部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省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菲仕蘭省很像是生活在荷蘭這個大家庭中,為追求更多主體性,而不時鬧著要離家出走的青少年。這由1962年菲仕蘭民族黨 [西菲仕蘭語]的成立,以及其主要訴求為希望給予菲仕蘭省更多的自治空間,並對西菲仕蘭語予以保護與認可這一點上可以看出。

四處望去皆為綠草茵茵之田園景觀的菲仕蘭省,是荷蘭人口密度最低的省份,在當代除了以生產優質的牛奶著名外,在歷史上更曾有法蘭克人、荷蘭人、佛萊明人撒克遜人、瓦隆人等不同人種到此居住開發,因此在當地留下多到數不清的語言與方言。在今年當選為「歐洲文化首都」的荷蘭城市呂伐登(Leeuwarden),是菲仕蘭省省會,也是歐洲,甚至是全世界的大城市中,在史上名字寫法經歷過最多變化的城市。

根據金氏世界紀錄,呂伐登自十世紀起迄今,在名字的寫法上便有驚人的225種變形。呂伐登百名城市的形成,不僅有其地理、歷史的因素,更重要的還有語言的變量。根據呂伐登歷史中心城市史學家亨克.奧萊的說法, 「在1804年前,這個城市名還沒有正式的書寫形式,每個人各以他們習慣的發音方法來拼寫。你可以寫Ljouwerd或是Ljouwert,因為結尾的d和t的發音是一樣的。或是寫成Lyouwerd、Ljouwerd 或 Liouwerd,因為它們念起來也是一模一樣的發音。」

由於該地存在豐富的語言與方言,除了荷蘭語的寫法Leeuwarden、菲仕蘭語的寫法Ljouwerd外,還有透過該城特有方言Liwwadders所寫的Leewwadden 與Liwwadden。讓情況更複雜的是,在歷史上,許多學者以拉丁語稱其為Leovardia,而現在在菲仕蘭省的其他地區,還以Luwt來稱呼它。此外,加上語音的變體,讓該城市名字的拼法因此暴增。

獲得金氏世界紀錄的城市名字:呂伐登

作為荷蘭十二個省份中,唯一受到荷蘭政府認可,具有自身語言的菲仕蘭省,在保護省內54.3%的居民所說的西菲仕蘭語上,可謂不遺餘力。西菲仕蘭語不僅是與標準荷蘭語並行的官方語言,更是國小到高中學校教育中的必修課程。居住在菲仕蘭省的父母,在孩子出生時,會收到一份政府關於如何教導孩子說西菲仕蘭語的「語言包」。而該省政府更在各個領域鼓勵以西菲仕蘭語進行的藝術創作、學術研究與語言教育。菲仕蘭人不僅以其暢銷全球的優質奶製品自豪,更深深以身為菲仕蘭人為傲。

誰來敲敲門?

任何國家、地區的邊緣社群都可能需要在語言、文化與資源上,面臨如何敲開與主流社會/政體溝通的大門,彼此斡旋、協商並取得平衡發展的問題。荷蘭南北的差異在突顯普世皆存的地域主義之餘,也同時展現其南方邊境靈活的認同歸屬,北方省份與主流社會兼容並蓄的語言政策,以及宗教與歷史在形塑當代荷蘭社會版圖上的深遠影響。

荷蘭雖不真的過萬聖節,但這裡卻不乏挨家挨戶的「敲門」傳統。在荷蘭中部小鎮裡,來敲敲門的除了家人、朋友和快遞外,可能還有:想幫忙鏟雪並賺點小零用錢的鄰居孩子、各式各樣的募款單位、宣傳上帝福音的教會團體、開小車兜售有機水果的果農…等。這些家門口的意外訪客,是不論在荷蘭南部、北部或中部的小鎮中,都能看到的一種超越地域主義的小鎮風情。我很好奇,下一次來敲門的,又會是誰?

相關焦點

  • 【地理探究】從中國南北差異看秦嶺淮河分界線的地理意義
    綜合整理自全國高考地理備考專家資料庫 南北差異 最近這張圖片在朋友圈等社交平臺被人紛紛轉發,小理只想默默說一句...南北差異還真大(偷偷抹眼淚)。南北差異是指我國南方北方之間的差異。
  • 南腔北調(越南的南北差異)
    很多人都會選擇從這裡出發,分別向南北而去。我們也是如此,驅車一路南行,歷經會安、芽莊、胡志明,而後調頭,歷經美奈、大叻、歸仁。再次回到峴港,已經是一個月之後的事情了。戰爭結束後,越南南北分裂,而南越再次成為了法國的殖民地,隨後又成為了被美國操控的傀儡。
  • 都是四川宜賓人,為什麼還有南北差異?
    別著急,這是由於我們的「南北差異」造成的!1南北鄉鎮單是從場鎮上來講,南鄉就比北鄉多出一半的鄉鎮。其中江安縣的南大門為五礦鎮,江安縣的北大門為迎安鎮。一起來看看南北都有哪些鄉鎮吧! ↓↓↓長江以南為南鄉,南鄉鄉鎮有:江安鎮、怡樂鎮、留耕鎮、夕佳山鎮、大妙鎮、五礦鎮、紅橋鎮、仁和鎮、大井鎮、下長鎮。
  • 為何總是南北差異大,東西分裂少?
    從經濟上來說,意南的人均GDP只有意北的一半,失業率卻是其倍數。長期的貧富懸殊,使得意北人自覺高意南人一等,甚至有人主張應另行獨立,以免老是被意南拖累。中國的歷史上經常出現南北鬧彆扭,其實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在過去,也多是「南北」模式,很少有「東西」對峙,比如南北朝鮮,南北越南,南北美國,甚至連日本都有過一個南北朝時期。
  • 澳大利亞南北氣溫差異
    澳大利亞本土(不含島嶼)從南到北大約跨越30個緯度,這個跨度比美國本土還要大(不包括阿拉斯加)。這麼大緯度差距其南北兩端的氣溫會不會有很大差距呢?之所以比較氣溫而不是整體氣候,是因為澳大利亞的降水分布與緯度沒有關係,主要是沿海和內陸的差異,因此這裡只對氣溫做比較。
  • 淺談中日文化之差異
    淺談中日文化之差異 ,也自然會把中日文化來做比較。中國的文字起源於古代的甲骨文,經過夏商周朝戰國時期的發展,到漢唐時代,經濟與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中國文明進入了輝煌時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而當時的日本,通過朝鮮半島,接觸到了中國發達的文化,通過派出使者等方式,對中國的文化如饑似渴地學習和吸收著,日本的假名和漢字便是來源於中國的文字。但是中日兩國的漢字很多有其不同的意思。
  • 中國市場營銷的南北差異 從地域性格區別制定營銷戰略
    由於我們中國地大物博,而且不同地域和不同的風俗、文化存在差異,因此,帶來了飲食習慣的地域性,大致表現為「南甜、北鹹、東辣、西酸」,產品消費結構也因此而存在南北差異。北方的豪情、成都的柔眉、廣東濃鬱的商業氣息、北京的京畿意識和上海的都市心態等等,都是各個市場獨特的個性。
  • 【趣味地理】 除了甜鹹粽子,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南北差異」,附我國東西部地區-南北部地區差異對比總結
    六、南老北孔:南方是無為而治的老子哲學思想主要傳播地,北方的齊魯大地則是孔子儒家學說的發源地。 七、南柔北剛:南柔北剛是反映在地理景觀和文化藝術兩方面的差異;南北景觀差異——杏花春雨江南,古道西風冀北。八、南北戲曲差異——南曲如抽絲,北曲如輪槍。
  • 荷蘭各地樓市差異大 專家發表不同看法
    海外網9月7日電根據「荷蘭一網」消息,在金融經濟危機爆發的十年後,住房市場正在恢復,荷蘭沿海四大城市(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和烏特勒支)的住房價格上漲過快,其他城市的房價上漲緩慢。四大城市與其他外圍地區之間的住房市場差異正在加劇。
  • 當瑞士人遇上法國人,原來歐洲的南北差異也是大有差別!
    其實「南北差異」並不是中國的特產,即使是在地域相對較小,但是卻有著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的歐洲,我們也能感受到明顯的「南北差異」。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國外的「南北差異大戰」,是不是也和我們國內這麼有趣!吃吃差異:北歐單調 南歐豐富從歐洲南北飲食文化差異來看,歐洲北部大部分以肉類、土豆、乳製品搭配啤酒為主要餐食。比如德國的香腸、英國的炸魚薯條、蘇格蘭人的羊雜Haggis,不免給人一種油膩又無趣的感覺。
  • 中國「南北差異最大」的省,看起來像三個省,不是江蘇也不是安徽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擁有960萬平方公裡的陸地和3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在這如此廣袤遼闊的疆土上,地域差異是個永恆的話題,尤其是南北差異最被人津津樂道。作為中國人,出門在外我們常以北方人或南方人自居,卻很少有人自稱自己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的吧。
  • 高考地理小專題——轉場放牧
    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轉移草場放牧,稱為轉場。生活在新疆廣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場的牧民們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節利用不同高度草場的遷徙遊牧方式。材料二 天山自然帶示意圖(圖甲)和天山冬夏牧場轉場示意圖(圖乙)。(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帶的差異。
  • 為何只談南北,「無問西東」?
    人們熱衷於談論關於南北之間的話題,正像北方人與南方人愛戲謔地稱對方「南蠻子」,「北韃子」,南北之間的分隔與差距總是被人有意無意間凸顯出來。如今中國內部的差異化已經主要表現在南北之間的差異,幾乎已大有「無問東西」,只談南北之勢。2017年,李克強總理在考察山東時曾提出,現在中國經濟出現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走勢分化的情況從「東西差距」變成了以黃河為界的「南北差距」。
  • 南北文化的差異,3000年以前的良渚文化和紅山文化告訴你
    南北文化自古就有很大差異,比如飲食文化、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交通出行等等方面有著差異,而造成這種南北文化差異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筆者從古文化遺址中挑選出代表南方的良渚文化和代表北方的紅山文化,做一個古歷史文化的對比,探究南北文化差異的歷史根源。良渚文化是分布於長江下遊太湖流域的古文明,因發現於浙江省餘杭縣(今餘杭區)的良渚鎮而得名,擁有以莫角山為核心的50多處遺址。良渚文化內涵豐富,範圍廣闊,遺址密集。
  • 智利、印度、俄羅斯等世界各國是怎樣劃分南北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給大家整理了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這幾個國家是如何劃分南北的有,裡面有什麼歷史淵源和有趣的南北差異,因為篇幅的限制,將剩下的國家放在這篇文章講述。包括了大家非常好奇的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智利,也有同中國一樣是人口大國的印度,還有因巨大的東西差異而被忽略的俄羅斯,以及其他一些國家。
  • 南北差異,見怪不怪,你知道的這些習俗
    中國幅員遼闊,從南到北跨越了幾千公裡的路途,因此從南到北的氣溫也不一樣,尤其是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很多北方人都想著去溫暖的南方旅行可是很多人在旅行的途中就發現,不僅僅是南北溫差較大,而且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習慣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南方的廣東省和北方的東北省一比,廣東明顯比東北富裕很多。
  • 德國柏林文化狂歡節 展現多元文化特色
    德國柏林文化狂歡節 展現多元文化特色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9-06-02):一提起「狂歡節」,人們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以熱情四溢的森巴舞為特色的巴西裡約熱內盧狂歡節,實球上今天我們就到德國首都柏林,去看一下在那裡舉行的「柏林文化狂歡節」。一走進柏林克羅伊茨貝格區,你就會被街道上盛裝遊行的各個隊伍所吸引。克羅伊茨貝格區是柏林最大的多民族聚居區,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人們生活在這裡,每年的柏林文化狂歡節最大的特色就是展示文化的多樣性。
  •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泰國紅燈區藏在夜市裡,荷蘭紅燈區開在馬路邊
    可是因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這兩個國家的「紅燈區」也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形態。 由於「紅燈區」在泰國目前還不合法,所以泰國人做這個生意並不會那麼公開,雖然世界各地的遊客都會習慣到泰國的「紅燈區」去走走看看,感受一下那裡的氛圍,但是東方文化的含蓄性格還是讓泰國的
  • 方位詞「南北」和「東西」,在古人心中,差異究竟有多大?
    眾所周知,東、南、西、北是中文中四個表達方位的詞,而且自古如此,從來沒有改變過。不過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很多人們習以為常的詞彙中,有關南和北的,都與地域廣闊有關係,而一涉及到東和西,氣勢立刻就小了不是一點半點,恨不得只涵蓋上自己家的那一畝三分地才正常,好像多出來一點都要往外掏銀子似的。
  • 從北到南,不一樣的越南
    越南是一個狹長,南北跨度極大的國家,氣候,水土,文化極為不同,加上歷史造成的鴻溝,北方和南方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北方人保守,含蓄,南方人明媚直爽,就像南北氣候的差異一樣。那麼,就從北到南,好好的感受了一番越南吧。第一站,到了河內,越南的首都。過海關的時候,就被嚇到啦,看來,北越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