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順德是文化沙漠,但我在這裡生活多年,是不同意這個觀念的,只是順德人比較踏實做事,不喜歡說,這是順德人的特點。」
5月11日召開的順德區文化工作座談會上,順德區文聯副主席鍾建龍開頭髮言的這番話,引人深思。
這是今年第一場全區性的文化工作會議,其意義堪比去年4月召開的村級工業園改造千人動員大會,目的就是要號召全區上下一心,吹響文化高質量發展號角。現場,來自順德文藝界、文化產業界等10多位專家代表暢所欲言,談感悟,提建議,紛紛為順德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順德真的到了要大力發展文化的時候。」郭文海認為,順德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嶺南文化精髓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是嶺南文化的一顆「明珠」,今後要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傳承創新傳統文化的同時,打造一批文化品牌及文化精品,政府與社會合力,從更高層面推動順德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助力建設順德高質量發展綜合示範區。
順峰山下看光影歌舞
打造城市文化客廳
今年春節以來,在順峰山公園舉行的順德光影文化展場場爆滿,不僅備受市民的熱捧,也引起了當地文化界人士的高度關注。
「光影文化展引起了非常多的民眾去參觀,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初步嘗試,今後能否擴展成一個真正的文旅項目,對外去吸引更多遊客來觀賞,讓他們對順德有更多的了解。」鍾建龍期待,能夠進一步豐富提升光影文化展的內容。
戳視頻回顧順德光影文化展
作為本土文化產業的佼佼者,孔雀廊娛樂唱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錦芳頗有同感。同時,她從產業化的角度對光影文化展的持續運營、深化提升思考甚深,並在當天座談會上,帶來了一沓厚厚的匯報材料和創意策劃方案。
「要充分利用順德民間藝術的內容去豐富光影文化展,通過順德人去講順德故事,以歌舞的形式去表現順德的歷史故事,在順峰山公園打造「順德之夜」品牌。」陳錦芳說。
針對順峰山公園光影文化展,她建議可以成立一個以本土為主的創作團隊,用「順德印象」為主題的大型情景歌舞去配合燈光秀的表演,同時伴以順德原創流行歌曲「荷塘月色」去呈現嶺南南水鄉之美,將會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對於陳錦芳的建議,郭文海十分贊同。他還情不自禁地描繪了一幅動人的畫面:「我自己能想像,由我們順德的文化人自己設計一種歌舞,在順峰山公園那個湖面上有小舟,本土的藝人一邊搖一邊唱,如果我們再點綴一些荷花在裡面,是非常美的場景。」
談起順峰山,他還首度披露了區委區政府舉辦光影文化展的初心。「原來來順峰山只是看風景,缺乏文化內涵,於是我們去年提出要辦光影展,一開始有人想把它叫做燈光秀,我認為我們不做秀,我們只做文化,希望通過光影來展示順德的文化、理念,最終效果非常好。」
在郭文海看來,在光影文化展成功舉辦的基礎上,近期要把順峰山公園打造成彰顯順德城市文化的展示客廳。
深挖清暉園名人歷史
傳承順德人文精神
在樹立起以光影文化展為代表的當代城市文化品牌的同時,作為嶺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順德人文昌盛、底蘊深厚,如何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也是順德文化工作的重要課題。
清暉園正是順德承載傳統文化的最重要的場所之一。「歷史上,清暉園出了很多非常重要的人物,而歷代很多重要人物來廣東也都會來清暉園。」順德歷史研究會會長、社科聯副主席李健明提出,要深挖清暉園背後的名人、歷史資源,以此做大做好順德傳統人文精神的文章。
具體而言,李健明認為,可以把清暉園的家族歷史撰寫集結成書,並把書畫等全部整理出來,出版一套「清暉文叢」;在清暉園狀元堂裡設立一個順德科舉名人的展覽館,將其做成一個對國家有影響的品牌。
「清暉園建於哪一年?」「如果清暉園的故事把它做成一部電視劇,你覺得可以嗎?」「我也覺得只是狀元堂不夠,起碼要將三位狀元的文學貢獻、學術精華展示出來。」郭文海對如何做好清暉園的文章的話題饒有興趣,並孜孜不倦地與在場文化界人士互動探討。
他坦言,目前正在組織文化部門研究策劃,參照山西大宅門、喬家大院的模式,以影視劇的方式對清暉園的故事進行傳播。「打造一臺屬於順德人的電視劇,還是很有意義的。」
除此之外,座談會現場也來了南國絲都博物館、結海堂等民間博物館的代表,他們建議要從工業文化、水鄉文化、收藏文化、祠堂文化以及名人文化等五個方面入手,加快推動「博物館之城」的建設。
雖然自稱對文化領域屬於外行,但事實上,到順德工作之前,在佛山市委宣傳部部長的崗位上,郭文海就曾主抓宣傳文化工作,而擔任順德區委書記之後,又進行過多方調研,反覆聽取意見建議。
「有人講順德是文化沙漠,這個論斷過於偏激,我倒覺得順德是我們嶺南水鄉很有鮮明特點的一個地方,是嶺南文化集中沉澱展示的一個地方,是嶺南文化的一顆明珠,只不過這顆明珠有點塵封了,沒有讓它發光發亮。」郭文海說。
「廣東9位文狀元3位在我們順德,從宋代到明到清,有3位文狀元,文進士據不完全統計有318名,武進士還有一批,舉人有2000多人;村鎮的龍舟文化深厚,連市場裡賣菜的阿姨都是扒龍舟的世界冠軍……」談到順德的文化傳統,郭文海如數家珍。
政策引領市場參與
推動文化事業、產業大發展
作為今年第一場全區性的文化工作會議,除了文化品牌打造和文化資源弘揚外,順德文化氛圍的營造也同樣引起文化界人士的重視。
「順德缺少這樣有情懷、有情調的場所,讓年輕人在這裡交流、聚會。」廣東新興鼎盛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廣域投資發展集團董事長陳浩然直言。
而盈峰集團文化傳媒負責人楊榕樺則指出,目前順德的文化資源較為分散,欠缺精品化、品牌化。「比如說很多人來順德就是來尋找美食的,但要他們留下來過夜就比較難。」
對於外界有關「順德有經濟,沒文化」的說法,郭文海坦言,順德改革開放40年的經濟充分發展,連續7年位居全國百強區第一,文化事業有基礎,文化產業也有基礎,但是和周邊地區,和全國先進性地區相比差距仍然較大。
在他看來,目前順德文化事業發展不彰的癥結在於,傳承、弘揚歷史文化方面做不得夠,缺少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文化精品。
「現在省裡面讓我們要做高質量發展綜合示範區,什麼叫綜合示範區?一方面要經濟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要整個社會民生事業、文化事業都要高質量發展。」郭文海認為,順德既要建設高質量的物質文明,也要建設高質量的精神文化。
在郭文海看來,文化是一個地方的靈魂,高端人才和先進位造業需要文化的涵養,高品質的生活需要文化的滋潤,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要文化的支撐。發展文化項目有其自身的規律,不能片面追求短期經濟效益,要捨得投入、捨得時間,堅定不移地推動文化事業、產業發展。
郭文海認為,今後順德的文化工作要大力弘揚、激活美食、龍舟、粵劇、武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發掘狀元、名人文化,打造一系列的文化精品。同時充分尊重文化發展的規律,由政府加強文化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出政策、造環境、造氛圍,發動社會力量,共同推動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記者】羅湛賢
【作者】 羅湛賢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