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中國式大媽遊火了,中國式旅遊現象很普遍,你是這樣旅遊吧!中國大媽式旅遊,在國外火了,成群結隊、鮮豔披肩、造型和剪刀手形成了對比,這也是中國式旅遊。什麼是中國式旅遊?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改善、提高,人們的精神追求也越來越廣,越來越高。出門到國內國外旅遊的人日益增多,同時也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想像,遊出了一個符號「中國式旅遊」。
這既是中國人自己的調侃,也引起了外國人的關注。不過,我們通常所說的所謂「中國式旅遊」,有兩個最為鮮明的特點:拍照打卡,到此一遊;瘋狂購物,買買買。從根本上講,一個是物質需求,一個是精神需求。這些特點的形成,是與我國社會發展相輔相成的,緊密相關的,包括了經濟和社會秩序兩個方面。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是從改革開放以來到現在,尤其是近一二十年,可以說經濟發展是突飛猛進,超美。
而我們的社會秩序,尤其是社會安全保障,已經發展到在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以至於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根據馬洛斯的人類需求理論,他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最低層次是物質需求,最高層次是精神需求。從需求性質來說,我們大致可以把人類需要劃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物質性需要。指保暖、飲食、種族繁衍等生存需要,這是人類最基本的,我們要活著。第二層次,社會性需要。這個層次建立在第一層次物質需求滿足的基礎之上。主要包括社會性的安全、保障和公正等的需要。第三層次,心理性需要。指的是由於心理需求而形成的精神文化需要,比如價值觀、倫理道德、民族精神、理想信念、藝術審美、獲得尊重、自我實現、追求信仰等。奔向小康,脫貧致富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
說明了什麼?說明我們的溫飽問題解決了,第一層次的物質基礎打好了。在社會保障滿足需求的前提下,我們就有能力來追求第三層次的精神需要了。國人也就在最近一二十年開始熱衷旅遊,就是因為有了旅遊的物質基礎和精神追求。前面說過,我們的經濟發展是迅猛的,短短幾十年創造了一個世界的奇蹟,但也因此在很多方面不平衡甚至拖後腿。
比如物質需求的滿足,人們去日本瘋狂的「買買買」,連馬桶蓋都不放過。還是說明國內的產品在很多方面不盡人意。我們的產品和服務,仍然沒有更好的滿足相當一部分人的需求。對拍照打卡的到此一遊,這怪不了遊客,還是與我們的發展有關。如果你奢望一群從基本一無所有到幾乎突然富裕、從接觸鄧麗君沒幾十年到現在整個世界向你敞開。
從物質積累到精神文化積澱都是在短期內造成,這樣的一個群體,去慢慢靜心欣賞「蒙娜麗莎的微笑」。哥德式還是巴洛克風格的文藝復興藝術,是不是太苛刻了?旅遊只不過是人們滿足精神需求的諸多形式中的一種,就像有人玩微信有人玩今日頭條一樣。有人喜歡收藏字畫就有人喜歡釣魚。滿足精神需求的方式不一而足,都有一個基礎。
我們看到外國人的旅行方式和我們不太一樣,不足為奇。因為我們的基礎和他們不一樣。資本主義國家已經經過了上百年的發展。經歷了幾代人以後,才養成了他們的旅遊文化。所以他們喜歡度假式旅行,他們具備了這個條件。再從另一方面講,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每個娃娃都耳熟能詳,一個沒上過學的人也對我國悠久的歷史故事說上一段。
所以我們,對歷史文化的仰慕不和歷史短暫的老外一樣熱衷。也就是說,中國式旅遊,是有其歷史基因的,很正常。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形式也正越來越多樣化,自駕遊、自由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就是明證。最近「中國大媽式旅遊」在國外火了,說明了什麼?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中國式旅遊」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總有一天會引領世界風潮,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