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去了臺灣」、「我去北京看奧運會比賽了」、「唉,沒錢,我在家待著,哪兒也沒去」。暑假行蹤成為9月校園裡的熱門話題,外出旅行的同學則成為關注的焦點,眼看中秋小長假就要到了,喜歡出遊的同學又有了新的想法。
「年少的心有些狂,花50元去天堂」,「400元,4個城市玩10天」,「1000元,我去了7個城市」……旅行中省錢的經歷或許不如探險一般驚險,卻同樣創造了屬於年輕人的傳奇。
「我是窮驢,我用我的方式去旅遊」,艾翔在某網絡社區裡發帖組建「50元徒步社團」。「50元去旅行,真的很苦,有點自作自受,但很快樂」,艾翔說他曾花3天時間徒步遊家鄉附近的佛寶古鎮、花兩天時間遊隆昌三古,開銷都控制在50元以內。
「無論你想做什麼,或夢想做什麼,都要付諸行動,惟有在冒險與犯難之中,魔法的力量無窮」,這是網友吵吵信奉的座右銘,或許正符合所有驢子的心態。
為了少花一些錢,他們願意多爬幾座山、多走幾天路,他們願意在山野裡露宿,他們樂觀地找一個又一個當地人尋求幫助,他們執著地花時間和旅店或是飯館的人砍價。也正因為如此,他們能深入到當地的生活中去,而不僅僅是過客般走馬觀花地用相機記錄城市或山野。
他們的旅途充滿了更多的苦累、風險和不確定,省錢成為一種態度,一種瀟灑,一種不同以往的行走方式。而這一切,和「有錢」、「沒錢」無關。
省錢的絕招是向當地人打探「能省下這麼多的錢,最主要是因為我們和當地人交流得多。」一路上,菠菜(網名)找老鄉帶路省下了景區門票錢,找旅遊車司機商量省下了車費,還有賣面的阿姨送面給他吃,黃土高坡上的老奶奶請他們吃水果……
「原計劃700元玩7天,已經是很精打細算很省錢的預算了,結果,玩了10天,只花了400元。」今年端午節假期,在武漢讀大學的菠菜和同學一行4人去洛陽、臨汾、壺口、西安等城市玩了10天。
在壺口瀑布,因為景區飲食很貴,他們四人買了兩碗面。賣面的阿姨看著過意不去,不僅給他們的兩碗面算了更便宜的價格,還另送了他們兩碗。菠菜急切、誠懇地解釋道:「我們不是故意裝的,10天,基本上沒洗澡,風塵僕僕,身上又沒什麼錢,看起來是很可憐。」
這10天裡,他們沒有住過一次旅館。隨身攜帶的帳篷、睡袋可以保證自己有處落腳。另外,在晚上坐火車也可以省掉住宿費,而省火車票費用的另兩個關鍵字當數「綠皮車」和「座票」。從西安到漢口,綠皮列車只要50多元,而以K字或其他字母開頭的車要八九十或一百元以上。
「多和周圍的人交流,不花冤枉錢,也能省錢。」菠菜從自己的經歷中發現,其實在旅行中省錢有很多種方式,最重要是隨機應變,善於和別人交流。另外,提前了解一些當地的信息,可以避免被宰。在道教重地函谷關,會有老道士叫住你,很友善地說:「小夥子,來,送你三句話,不要錢」。但不出錢是不可能的,老道士說的話往往刺中人虛榮、好面子的軟肋,再附帶「在你前面,那個人捐了多少錢」激將一下。大家不好意思不給,很多人也往往會多掏錢。
菠菜學的是地質,這個暑假在新疆的戈壁灘實習,9月底才能從野外返回烏魯木齊。喜歡旅遊的他雖然已經到達烏魯木齊多日,但仍然沉醉在初次見到這座城市的震撼中。「坐在火車上,一路看見的都是戈壁灘,都是荒漠,突然,地平線上冒出個烏魯木齊,太不可思議了。」主張旅遊是體驗過程的他,並不認為省錢是苦和累,相反,正是因為這些省錢的經歷,他看到了一般遊客看不到的風景。
把錢用到該用的地方在大多數人眼裡,戶外深度旅行是一項十足的「燒錢」運動。登山包、衝鋒衣、速乾衣、登山鞋……這些戶外裝備「燒掉的銀子」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
但在吵吵(網名)看來,背個大背包去旅行才是最省錢的。吵吵是個「新驢」,但已經傾心於自助遊。「每次我們出去玩五六天,基本上都只用五六百元,而且其中一大半都是花在沒有太大節省空間的路費上。」雖然裝備很貴,但是背包、帳篷之類的都可以用很多年。
2007年「五一」,她和6個老鄉在江西萍鄉玩,找了一個招待所的二人間,然後把兩張單人床拼在一起,7個人橫著躺正好睡下。雖然有點擠,但這絲毫不影響出來玩的心情。擠在一個小房間裡,還便於聊天呢。住宿費自然省下了一大筆。
2007年9月初,她和幾個驢友去湖北宜昌玩溪降。出發之前,她一直在猶豫要不要買溯溪鞋。專業的溯溪鞋抓地性好、防滑,確實能給人增加安全感,但如果僅僅是偶爾體驗一下,買十幾塊錢的高幫解放鞋就夠了。經過分析,吵吵得出結論,戶外運動各種裝備的投資就是個無底洞,雖然自己在資金方面比較充裕,但也沒有必要把所東西收入囊中。錢用到確實該用的地方,不盲目購買,同樣也是省錢。最終,吵吵穿著解放鞋上路了,事實證明解放鞋結實耐用,「當時忘記在鞋底鑽幾個洞了,那樣有利於排水」,吵吵笑著回憶道。
做足「功課」少花冤枉錢花最少的錢去旅行,對小杜來說,首要問題是不被宰。出去旅行,往往會因為人生地不熟而多花很多冤枉錢。小杜去年去大連,找賓館時司機繞路,她被宰了100多元。「出去旅遊,要做好"功課",多上驢友論壇,查詢當地資料,這樣才不會被宰。」
有了在大連的經歷,今年初夏去鳳凰旅行前,小杜做足了「功課」。小杜是和一大群閨中密友一起去的。哪裡住宿環境好價格又便宜?哪裡的小吃比較正宗?哪些紀念品有特色?出發前,她們已經心裡有數。
一個人出行,小杜總是羞於砍價,但是和這麼一大群同學一起,砍價也瘋狂。她們慣用的核心語句是:「我們是學生,應該享受優惠」;「好玩我們還會向其他人推薦」。在鳳凰她們想住吊腳樓,原價35元/人,被她們砍到20元/人。
「中學時和媽媽一起去菜市場買菜,很討厭她為了幾毛錢還斤斤計較一直砍價。」小杜說,從規劃一次旅遊,做好預算,到旅行中把所有開銷控制在預算之內,真的很不簡單。而省錢,出發前的準備和砍價的本事不可或缺,「能儘量多省些錢,真的很有成就感,也了解到了媽媽在持家時精打細算的用心良苦。」小杜還看見了自己的成長,看見自己有能力掌控未來,雖然這僅僅是一次小小的旅行。
關鍵詞:出境遊 荷蘭旅遊盯上商旅人士本報訊 (張莎莎)日前,荷蘭體育、休閒及旅遊產業外商投資推介會在北京「荷蘭喜力之家」舉行。
今年6月,荷蘭政府調整了旅遊政策,削減對旅遊業的投入,並把關注重點從單純增加遊客數量轉變為增加遊客數量及其消費相結合。荷蘭旅遊局與荷蘭經濟部籤署了為期3年的旅遊推介合同,加大在中國、俄羅斯、印度等經濟快速增長國家的旅遊宣傳力度。商旅人士不僅消費能力強,而且可能在荷蘭進行貿易投資,將是荷蘭旅遊業重點發展的群體。
關鍵詞:土特產 硒砂瓜成寧夏中衛另一名片本報訊(記者鄢光哲)奧運會期間,「硒砂瓜」成為中衛市的另一張名片。「能成為奧運特供食品,是中衛的榮幸。」中衛市委書記劉雲表示。奧運火炬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傳遞時,頭頂綠色條紋西瓜模型的硒砂瓜方陣格外引人注目。
中衛市地處寧夏、甘肅、內蒙古三省區交匯處,是寧夏的西大門,素有「黃河古城·浪漫沙都·花兒杞鄉」的美譽,唐朝大詩人王維的千古絕唱「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出自這裡。中衛既有西北的雄渾又有江南的秀美,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沙坡頭,集沙、山、河、園於一體,被譽為「世界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