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這樣詮釋旅遊的意義:人們之所以出來旅遊是因為,沒有什麼比在火車,飛機,輪船上,更能傾聽到自己的內心。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
文章字數|1893字,閱讀約4分鐘
進入秦嶺終南山豐峪約十裡,路右側豐河邊有一座寺廟,名為「終南山觀音禪寺」。這座寺院的名字與山腳西邊不遠的古觀音禪寺略有相似。一個修道院很容易混淆。
觀音禪寺所在地歷史悠久。據說歷朝歷代都有修行者在此隱居修行。
觀音禪院由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觀音閣,放生池,禪院,流通處,朗軒,素齋殿等主體建築組成。整個寺院雄偉壯觀,金碧輝煌。
人間與佛國的交集
這裡遊客不多,難得清靜。在天王殿門口,立著一個方便的牌子,上面寫著:
從早上8點到下午17點,進出天王殿。下午17時30分後,從鐵門進出。19時,鐵門關閉,禁止再入。
廣告牌上還特別提醒:請勿喧譁。
從天王殿出來,院子乾淨,院子裡有三五棵小樹。一根獼猴桃藤枝上,百餘顆青翠的果實十分誘人。走在修道院裡,偶爾看到一兩個不主動說話的修女和遊客。用掃帚掃地,走路輕快。掃帚之下,塵不起,土不起。
這種中國古典廟宇,給人一種靜謐純淨的心靈體驗。
朱紅的牆壁,灰黑的瓦片,石砌的護欄,寺外的樹木,巍峨的群山,營造出完美空靈的意境,是人間與佛法的交匯點。
再往裡是修道院的放生池,也頗具特色。
池塘很大,約12畝,隔成幾個區域,中間建有亭臺和橋梁,讓你在遊覽的同時,還能在池塘裡欣賞各種魚兒。
池塘裡的魚不怕人,跟著人動,攪動著池塘裡的水。一把魚食扔下,上百條魚擠在一起,中間的魚被周圍的魚推出水面。
佛教徒所在的地方,通常都有放生池。放生池的意義不僅因為它是放生池,更因為它能激發眾生的慈悲心。
遠處是一排圓眼,憤怒,兇惡的佛教雕塑。我山水好,遊遍秦嶺北麓南坡。我特別喜歡佛教道教的各種寺院。但我只關心建築和風景,對佛教知之甚少。我說不出這排雕塑的內涵。只覺得他們莊重的舉止讓人肅然起敬。
在秦嶺北麓的這座山中,位於灃河旁的終南山觀音禪寺,群峰環繞,宛如八朵蓮花。放眼望去,奇峰美石,青山綠水,令人心曠神怡。
三面觀音
「山間一座寺院,觀音三面佛。清靜之外,紅塵也有人。」
這首詩描寫終南山觀音禪寺和禪寺後山的三面觀音寶像。由於資料不足,作者已無法接受審查。
漢白玉三面觀音造像位於終南山觀音禪寺後部,綠意盎然,又稱三面佛。佛像眉毛低垂,面容姣好。它看起來安詳,矗立在群山之中。遠遠望去,十分壯觀。
要近距離觀賞寶像,需要進入觀音禪院,穿過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放生池等,最後從禪院後面的小路上山。
山不高,臺階也不多。即使是體力較弱的老人,也能在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內順利到達山頂。
終南山,隱士,高手,神仙雲集。既有莊嚴雄偉的佛教聖地,也有聖賢風範的道教場所。而這尊三面觀音寶像,令人印象深刻,幾乎讓人第一眼難忘。
資料顯示,這尊漢白玉三面觀音寶尊高16米。
仔細一看,佛像神情聖潔莊嚴,用慈祥的目光俯視眾生,讓人有一種被崇拜的感覺。特別是在秦嶺群峰環繞的周邊環境中,觀音像更顯慈悲。
據說,三面觀音寶像是目前陝西最大的,成為終南山佛教的象徵。
在三面觀音造像旁,立有「終南山觀音禪寺記」石碑。
郭玄大師與高鵬
終南山觀音禪寺除了一尊象徵性的三面佛,其實還有一段感人的佛教師徒故事。
故事中的大師是方丈釋國軒。
果玄法師是一位大和尚,但更讓人敬佩的是她「農禪並重」的實踐。
據說,出家30多年來,法師幾乎每天都參加工作,為僧眾們樹立榜樣。一天不幹活,一天不吃飯。
我看過很多郭玄大師的照片。他微胖,笑容可掬,一臉佛相。
法師念經,念佛,禪修的樣子自然很莊重。而她劈柴燒火,拔蘿蔔,曬蘑菇,掰玉米,做鹹菜,忙農事的樣子,讓人倍感親切。
幹農活的時候,如果讓法師換上一套普通的裝束,你一定會以為這是村裡一個普通的老人。
尋訪觀音禪寺時,佛教親和力不夠,沒有見到果宣法師。然而,在大殿的角落裡,我看到了郭玄大師的鹹菜缸。
兩人抱在一起大小的罈子有十多個,沿著山牆排列。黑色塑料布蓋住罐口,將罐子封得嚴嚴實實。在其中一個鹹菜罐上,用鋼筆寫著「醃黃瓜」三個小字。
這款泡菜最終將分別裝在瓶裝和罐裝中,貼上終南山觀音禪寺的標識。只有有緣,才能吃到。
故事中的弟子是一個筆名高鵬居士的三寶弟子。
郭玄法師親自撰寫《終南山觀音禪寺記》一書,內容如下:
「……有三寶弟子高朋居士,自幼聰慧,善根,秉承家風,深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人忠信,樂善好施,以其恩師,多年來一直供養乾縣愛校孤兒,今戰佛李嘉事業有成,故遣心資興建終南山觀音禪寺,捐給恩師,建寺僧……」
原來,這座廟是一個門徒,在俗世有很好的經商之道。事業有成後,他向老師捐款。
佛法無量!好啊!
好了,今天的旅行見聞就分享到這裡了,記住這裡是《江心怡筆記本》,點關注不迷路!下期再會!
所謂的旅遊,不過是從一個你厭惡的地方,到他人厭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