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報導稱528億債務壓頂,還欠稅局35.4億稅款,這家世界500強企業緊急澄清了!
雪松控股官網今天發布澄清公告稱,9月22日,雪松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我司」)關注到,有媒體發布題為《雪松系528億債務壓頂,還欠稅局35.4億稅款》的報導,在完全未採訪我司的情況下,對我司財務數據進行大量歪曲報導和惡意解讀,形成嚴重不良影響。現就該媒體不實報導作如下澄清和聲明:
1、我司嚴格依照交易所規定,在每年的年報、半年報等公開信息中,真實披露債務情況。該媒體報導稱,2020年6月末,我司負債總額為528億元,資產負債率65.2%,扣除無形資產、商譽等部分後的資產負債率為77%。事實上,我司公開披露的2020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我司負債總額為447.9億元,資產負債率55.29%,扣除商譽及無形資產後的資產負債率為65.29%;同時,我司對外有息負債為249億元,其餘負債主要由業務性質產生,如預收房款、遞延所得稅負債等。
2、我司嚴格遵照企業適用稅則,依法納稅。截至2020年6月末,我司應交稅費為8.51億元,遞延所得稅負債為26.85億元。其中,前述8.51億元根據稅法有納稅義務但未到納稅時點;26.85億屬於會計上計提的遞延所得稅負債,稅法上尚不存在納稅義務。因此,我司不存在所謂的「欠稅」,更不存在報導所稱的「欠著稅局35.4億元的稅款未繳納」。
3、報導對我司質押情況歪曲解讀,稱我司「這些被質押的子公司資產總計455億元,而雪松實業集團總資產不過752億元。」事實上,把股權質押公司的資產簡單相加,不符合財務常識和市場慣例;我司公開披露的2020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我司受限資產合計236億元,總資產810億元,佔資產總額的29%。
4、報導稱,「由於對資金的強烈需求,雪松實業集團幾乎所有的債權融資手段都用上了。除了常規的銀行貸款,雪松實業集團2017-2019年共計發行了四隻公司債,金額合計38億元,截至2019年末未償付32.5億元。」事實上,企業發債是正常的融資行為,也是企業根據市場狀況做出的合理資金安排。截至2020年6月末,我司四隻公司債剩餘未償還金額為26億元。
5、報導稱,「2019年,雪松實業又通過地方金交所,發行了總額25.6億元的5隻『債權融資計劃』」。和發債融資類似,這是我司根據市場狀況做出的合理資金安排。截至2020年6月末,剩餘未償還金額為22億元。
6、我司控股股東雪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對雪松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原中江信託)的收購,為控股股東以自有資金出資,在相關監管部門的指引和批准下開展的合法合規的市場行為。該收購及後續運營,對我司不產生任何影響。
7、我司業務經營一切正常,現金流穩定。專業評級機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及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在今年6月發布的最新跟蹤評級均顯示,我司維持主體評級AA+,評級展望穩定,並評價「償還債務能力很強」。
其他失實情況不一一列舉。該報導未對我司做任何採訪求證,文章信息和引用數據多處失實,充斥著誤導和猜測,已對我司聲譽造成惡劣的不良影響,我司將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
特此聲明。
雪松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2020年9月22日
新聞延伸
上述聲明提到的媒體報導《雪松系528億債務壓頂,還欠稅局35.4億稅款》中稱,「雪松控股近兩年因突然間晉級世界500強,及在資本市場的連續收購而暴得大名。
明面上,雪松控股主要依靠大宗商品供應鏈業務獲得營收規模的迅猛提升,但外界對雪松控股的橫空出世依然充滿了疑惑。
近年來,雪松控股的對外收購總耗資約200億元。其中,2016年,以48億元現金併購齊翔騰達(002408);2017年,以42億元現金併購希努爾(002485);2019年,耗資百億收購中江國際信託71.3%股權(其中兌付投資人的逾期資金就達80億元)。
巨資收購令雪松控股背負了沉重的債務負擔。」
報導中稱,「數據顯示,雪松實業集團的負債總額,從2015年末的90億元一路增長至2020年6月末的528億元,幾乎是以百億為單位,一年上一個臺階。其資產負債率也是一路增加,到2020年6月末已提升至65.2%,如果扣除無形資產、商譽等部分,則其資產負債率更是增加至77%。」
報導還稱,「截至2020年6月末,雪松實業集團累計還欠著稅局35.4億元的稅款未繳納,資金緊張程度可見一斑。」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證券時報、雪松控股官網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