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順二中《中華詩詞》編輯武力勝到我校作詩詞寫作講座

2020-12-21 富順焦點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10月24日下午,原北京軍區朱日和訓練基地副參謀長、全國詩詞核心期刊《中華詩詞》責任編輯武立勝來到富順二中,以「編餘啟示」為題在崇學明樓大階梯教室作詩詞寫作講座。

成都市龍泉驛教科院副院長周兆倫、《時代教育—詩意教育探索》雜誌編輯部主任彭詩云、富順縣詩詞楹聯學會成員、東湖小學詩詞愛好者、富順二中部分師生共數百人到場學習。會議由學校黨委委員周玉良主持。

武立勝從自己首次創作《卜算子·草原戀》講起,表示能進行詩詞寫作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事。認為寫詩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他用當代詩作者的創作與修改實例,講述了詩詞寫作的九個「要與不要」:立意要清晰明確,不要模稜兩可;意象要疏密得當,不要「水洩不通」;比喻要恰如其分,不要言過其實;意脈要貫通始終,不要節外生枝;語言要鮮活新穎,不要陳詞濫調等。

武立勝很少作高深的理論闡釋,更多的是把給《中華詩詞》雜誌社投稿的詩挑選一些出來,指出問題,對比改後的效果,讓聽者直接受到遣詞造句、表現主題等方面的啟示。講座中比較注重互動。講座結束後,他還留出時間解答師生在寫作詩詞方面遇到的困惑,評點學生當場帶來的詩詞習作。

一次講座就是一次薰陶,一次講座就是一次提升。富順二中不時舉辦各種講座,讓詩詞情懷、傳統文化、科學精神、文化自信等元素深植於學生的心靈。

百年名校 英傑搖籃

來源:富順第二中學校 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中華好詩詞,詩佛故鄉地,校園大比拼 ——2018祁縣二中古典詩詞大賽
    為發揚祁縣歷史名城的風採,弘揚詩詞之美,共建詩詞之鄉。增強我校的學習文化氣息,激發全校師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提高學生智力思維水平,加強學生國語素養,增進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我校團委根據縣委宣傳部、縣青少年活動中心有關文件精神,特舉辦了2018祁縣二中古典詩詞大賽。
  • 中華詩詞發展報告:描繪2018年度詩詞文化工作的圖景
    《中華詩詞發展報告2018》報告也對2018年詩詞界湧現出的新趨勢和新現象進行了梳理,如據報告顯示,2018年度詩詞發展態勢持續向好,並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如聚集各類重大事件的寫作成為潮流,如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有一批展現時代風貌的詩歌出現,而2018年11月,隨著武俠小說家金庸的去世,各地的詩人亦自發悼念熱潮,悼亡詩詞創作的數量與質量比往年有了很大提高
  • 濰坊圖書館《中華詩詞與傳統文化》系列講座即將開啟
    齊魯網濰坊4月13日訊為貫徹落實濰坊全面開展新舊動能轉換會議精神,進一步激發精神文化新動能,加速打造文化名市,促進全民閱讀,喜迎第23個「世界讀書日」,應廣大讀者的強烈要求,濰坊市圖書館《中華詩詞與傳統文化》系列講座即將開啟。
  • 自貢市詩詞學會召開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
    會上,宋光輝受第九屆理事會委託,作《把握新時代 創造新輝煌》工作報告。過去5年,市詩詞學會結合黨的中心工作、時政要務,積極開展詩詞創作和研討活動,先後參加了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省文史館聯合在四川美術館舉辦的《正義之歌·蜀巴文史翰墨第二屆詩書畫印藝術展》,市文聯舉辦的中秋詩會和自流井區舉辦的尖山桃花詩會,以及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詩詞創作及吟詩活動。
  • 上遊讀書丨《詩詞及楹聯寫作》教你如何賦詩作對 - 鍾小族
    《詩詞及楹聯寫作》教你如何賦詩作對鍾小族2016年,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的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就引起全社會關於詩詞教育的熱烈討論。該節目至今已播出五季,仍然熱度不減。
  • 富順這所學校真牛,學校師生齊聚在一起
    在王霞老師的解說下參觀校園參加授牌儀式暨招生宣講會的領導及嘉賓有四川大學招生辦主任張磊、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龔勤林、富順縣教育與體育局副局長林光旭、富順二中校長陳剛等。富順二中高一、高三部分學生參加了本次授牌儀式暨宣講會。活動由富順二中副校長周玉良主持。陳校長代表富順二中7000餘名師生向蒞臨授牌儀式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 邀請名師,瀘縣詩詞楹聯學會舉辦詩詞創作培訓
    10月11日,瀘縣詩詞楹聯學會邀請瀘縣二中教師鄭韜、周新民、周騅馳開展詩詞創作講座,讓全縣傳統詩詞愛好者共同感受傳統詩詞的魅力,領會傳統詩詞創作的精髓。周新民老師作了題為《樓出妙手,聯成匠心》的講座。「此次講座,加深了我對中華傳統古詩詞的認識,培養了大家學習、創作傳統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家鄉瀘縣的熱愛之情。」古詩詞愛好者何苗表示,將本次講座中詩詞創作的方法和技巧,合理運用到自己的詩詞創作當中,發現、描繪、歌頌美麗的瀘縣,提升自己傳統詩詞創作的能力和水平。
  • 敦煌獲得「中華詩詞之鄉」殊榮
    原標題:敦煌獲得「中華詩詞之鄉」殊榮 9月29日晚,作為「文化聖殿 人類敦煌」玉門關詩詞周系列活動的「中華詩詞之鄉」授牌暨《玉門關詩詞精選集》首發儀式在世界文化遺產玉門關舉行。
  • 鎮江詩詞系列講座受到市民追捧
    金山網訊(記者 胡建偉)從8月下旬到現在,市社科聯等部門推出的《從詩詞歌賦中走來的鎮江》《真山真水一城詩》《大數據視角下兩宋鎮江詩詞的家國情懷》等6個專題的鎮江詩詞系列精彩講座,受到在鎮大學生和廣大市民的熱情追捧。
  • 中華古典詩詞的當代作用與功能
    我的看法是,古代詩詞不能叫舊詩、古詩,用新舊、古今的概念不科學,也不準確,可以叫中華古典詩詞。中華古典詩詞的產生、發展和傳承,全面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意識形態,它是哲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靈魂。中國古代有諸子百家的學說,但是不夠普及。在歷史上,中華古典詩詞曾經婦孺皆知,這是不容易的。從文化的角度來講,這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千年不斷的文化傳統和意識形態。
  • 融意入象,以境寫心——詩詞寫作漫談二
    融意入象,以境寫心——詩詞寫作漫談二葵先生/作有的朋友寫作詩詞,往往是立意很好,但苦於不知道怎麼表達,想要寫出生動、形象、有意境的狀態,卻不知如何能做到,寫出來的效果與想要的效果不一致,要麼只是簡單的概念堆砌,要麼是機械的理論口號,形象乾癟,語言乏味,卻找不到改善的途徑。
  • 瀘州市詩詞學會中青組赴瀘縣二中採風活動
    10月18日,瀘州市詩詞學會中青組赴瀘縣二中開展採風活動。市詩詞學會副會長彭傳鼎、馬育林、申虹雲等領導,率領中青組成員共20餘人參加了採風活動。瀘州高中分會、天府中學分會、瀘縣詩詞學會等領導也應邀參加了採風活動。
  • 海城:創建「中華詩詞之鄉」 讓書香文潤鑄詩城
    詩會活動頻繁,培訓、講座堅持常態化,形成了特有的海城詩詞現象。2013年12月被省詩詞學會授予「遼寧省詩詞之鄉」稱號,2015年5月17日,正式向中華詩詞學會提出創建中華詩詞之鄉申請,開始創鄉工作的旅程。
  • 中華詩詞:最美的鄉愁
    弘揚中華文化,離不開中華詩詞,它是中華文化的本根;審視中華文化,同樣離不開中華詩詞,它是中國文化的標本、中華文明的活化石。在峰迴路轉與曲徑通幽中,中華詩詞作了最絢爛的意境展示。   繼承與創新,分享與共賞,剛健與柔美,雅趣與流俗,各個朝代、各個地域、各個民族、各個流派都為中華詩詞盛宴恭奉出自己的風味,中華文化才如此流光溢彩五光十色。
  • 山東詩詞學會詩詞文化研學走進「運河名城」臨清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3日訊 7月21日至23日,山東詩詞學會詩詞文化臨清研學班在聊城臨清市舉辦。臨清市作協、詩詞楹聯學會的部分會員,以及臨清當地的教師代表、詩詞愛好者等百餘人參加了學習。
  • 洛陽女作家鮑瑩珂當選中華詩詞學會理事
    今日,洛報融媒記者獲悉,日前,中華詩詞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召開,洛陽女作家鮑瑩珂當選理事,是河南唯一女性代表。中華詩詞學會第五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河南代表合影(左一為鮑瑩珂)  今日,洛報融媒記者獲悉,日前,中華詩詞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召開
  • 傳承中華文化 激發文化活力 山東詩詞學會詩詞文化臨清研學班開班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瀟 張震飛 臨清報導7月21日,山東詩詞學會詩詞文化臨清研學班開班儀式舉行。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林峰,臨清市領導何憲卓、孟永超、楊慶山等參加會議。開展此次詩詞文化培訓,有利於山東詩詞文化的振興與繁榮,也為臨清廣大詩詞作者、教師、傳統文化愛好者提供了珍貴的學習機會,希望各位學員珍惜這次機會,認真學習,多向專家請教,努力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和傳統文化修養,為進一步繁榮臨清文化事業注入新的活力。開班儀式結束後,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林峰,以《詩詞中的鍊字》為題做了首場講座。
  • 安平縣喜獲「中華詩詞之鄉」榮譽稱號
    詩詞長廊河北省詩詞協會會長王學新代表中華詩詞學會為安平縣授「中華詩詞之鄉」牌匾。慶祝第十七屆國際絲網博覽會召開詩詞書畫展。舉辦金秋詩文朗誦會。桃花園。衡水新聞網-衡水日報訊(王成芳)2017年9月16日,衡水市安平縣被中華詩詞學會授予「中華詩詞之鄉」榮譽稱號,授牌儀式在安平縣人民會堂舉行。安平縣是衡水市第一個榮獲「中華詩詞之鄉」的縣市。
  • 中華詩詞復興論壇在京舉行
    人民網北京3月25日電(記者王子瀟)近日,中華文化學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和《詩刊》雜誌社在京聯合舉辦了「中華詩詞復興論壇」。80餘位來自中華詩詞學會、中華詩詞研究院,以及部分高校、媒體、詩人代表參加。《詩刊》社主編李少君和中華文化學院副院長袁莎主持開幕式和論壇討論。
  • 丁信友:富順賦
    富順賦北周、大唐、北宋,二諱忌帝名;富世、富義、富順,三賜定名榜1。滄桑歲月,源遠史曠。千年古縣,名勝琳琅。鑑梅澤花園,鹽神祭場;置五虎守山,英烈安祥;屹富順文廟,學子舟舫;悅西湖甲川,芳名遠揚。讀易硐,李見著述《易樞》留硯屋;縣衙門,段令解注《說文》遺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