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要打造全球標杆城市面向全球廣招賢才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2021-01-12 五邑房產網

導讀:深圳要打造全球標杆城市,面向全球廣招賢才,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王帆

編 輯丨周上祺

1月4日,2021年第一個工作日,深圳重磅推出時長近6分鐘的人才宣傳片《深圳腳步》,向全球發出招賢令。

宣傳片裡金句頻出:世上本沒有深圳,腳步所到之處,便有了深圳;世上本沒有深圳,你們來了,便有了深圳;這裡沒有天花板,也沒有終點線;這裡有海,但沒有老人;腳步的宿命,就是要在無路可走之處殺出一條血路……

在微博上,這一宣傳片引得騰訊、比亞迪(002594,股吧)、中國平安(601318)、深圳航空等知名深圳企業競相轉發,被網友稱作「一條市值過萬億的轉發」。

在熱鬧的傳播背後,據《深圳特區報》1月6日報導,隨著人才宣傳片的推出,備受關注的深圳新一輪人才政策有望近期出臺實施。

深圳社科院巡視員陳少兵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在人才政策方面,深圳一直在全國走在前頭,而下一步,深圳要打造全球標杆城市,面向全球廣招賢才,更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打開APP 閱讀最新報導

深圳 圖/圖蟲

政策驅動下的引才紅利

作為先行示範區的深圳,稱得上引領了近幾年全國諸多城市的人才政策。

早在2015年1月1日,深圳就開始執行《人才安居辦法》,對落戶大學畢業生發放租房補貼,標準為本科6000元、碩士9000元、博士12000元。2016年,深圳大幅提高了補貼標準,增加為本科15000元、碩士25000元、博士30000元。

而作為人口密度極高的一線城市,深圳在設置落戶門檻時,也堪稱「放下身段」,2016年開始純學歷型人才落戶門檻放寬至大專及以上,對人才入戶量不設指標數量上限。

2017年7月,《深圳市積分入戶辦法(試行)》正式啟動申請,這是深圳首個單純的積分入戶政策,相比於人才落戶,積分落戶最大的特點在於:完全無學歷甚至特殊技能要求。

到2020年,深圳已經連續4年每年發出10000個積分落戶指標。這為長期在深圳穩定就業和居住的非戶籍人口開闢了一條獨立入戶渠道,也給普通勞動者提供了希望,無論擁有何種學歷、技能,都有可能被深圳所接納。

哈工大(深圳)經濟管理學院執行院長黃成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作為一線城市,深圳不只歡迎高端人才,也希望關注各個梯隊、各個層次的勞動力,兼顧結構性的需求。

2017年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確定每年的11月1日為「深圳人才日」,努力營造全社會尊才愛才敬才的氛圍,這也是全國設立的首個法定「人才日」。

一整套的引才政策組合拳下,深圳的常住人口出現了迅速增長。2015年之前的幾年,全市年人口增量僅在8萬到15萬之間,而從2014年末到2019年末,常住人口增加了266萬,年均增長超過50萬。截至目前,深圳全市人才總量已超過600萬,其中全職院士54人,高層次人才總數近1.8萬人、留學回國人員超15萬人。

從數據來看,深圳稱得上是受益於引才政策的贏家城市。但一位曾承擔深圳相關人才課題的研究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除了看人才總量之外,還要看人才結構,深圳的引才還需要更精準,引進的人才需要與大產業、大格局更加匹配。

並且,放眼全國,在2015年之後的幾年間,深圳的「搶人」模式某種程度也成為全國的風向標,各地紛紛出臺引才政策,包括寬鬆落戶、發放補貼等,很難說完全沒有受到深圳的啟發與帶動。但這也意味著,引才競爭更加激烈。

如何繼續打造差異化的引才環境,成為深圳新的挑戰。陳少兵表示,「有什麼是其他地方給予不了的,這是深圳需要探索的。」

圖/圖蟲

從「政策引才」到「環境、文化聚才」

事實上,作為先行示範區的深圳,在人才政策探索上也被寄予了厚望。

2020年10月,中辦、國辦印發的《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就提出,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引才用才制度。

其具體措施包括探索優化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和工作類居留許可審批流程,支持探索建立高度便利化的境外專業人才執業制度,放寬境外人員(不包括醫療衛生人員)參加各類職業資格考試的限制等。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深圳的進一步發展要靠人才、靠創新,而這有賴於體制機制的改革,激發人才的潛能。

深圳新一輪的人才政策,也傳遞出了改革的訊號。

來自深圳市人才工作局的消息顯示,此輪人才政策將堅定不移地推動人才工作對外開放,更加注重與國際接軌,進一步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突出用人主體作用和市場激勵導向,推動從「政策引才」向「環境、文化聚才」轉變,打造全球智匯政策的深圳樣本,為深圳「雙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陳少兵向記者表示,進一步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很大程度意味著用人單位尤其是企業將更多承擔人才認定的任務,企業根據自身的需求界定人才標準,而不是由學歷、職稱等籠統地決定。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背後,反映的是人才評價體系的市場化回歸,也正是「突出用人主體作用和市場激勵導向」。

上述《深圳腳步》宣傳片並未透露具體的引才措施,而更多地是致力於傳遞深圳這座城市的氣質,包括鼓勵奮鬥與創新,同時又寬容失敗,正如宣傳片所說,失敗,是當你學會走路之前就必然掌握的天賦,它只是我們等待勝利的一種方式,而挫折,早就跟這座城市舉案齊眉了40年。

2021年3月1日起,《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將正式實施,深圳在立法解釋中就曾指出,為個人創業者解除後顧之憂、促進創新創業,為社會經濟帶來新的活力和發展動力。

曾有觀察人士指出,鼓勵創新和寬容失敗是深圳精神、深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從「政策引才」向「環境、文化聚才」轉變,是深圳新一輪人才政策的新目標。

其中,要營造引才的良好的環境,深圳的高房價以及教育、醫療短板或許是最顯而易見的阻礙。

近日,《中共深圳市委關於制定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其中就專門提到,健全一流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實行更加便利的境外人才引進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完善社保、教育、醫療、居住等公共服務,著力解決國際化專業人才後顧之憂。

標籤: 深圳

相關焦點

  • 廣州南沙面向全球發布「招賢令」
    本次活動共舉辦「2020南沙國際英才大會」「全球高層次人才團隊項目路演」「國際英才對接交流會」「南沙英才之夜」等4項活動。活動以線上線下結合、海內海外協同的形式面向全球傳播。她表示,廣州南沙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的走廊樞紐結點,營商環境優越,創新環境集聚,生態環境一流,前景十分廣闊。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盧一先通過「四個一流」介紹南沙全方位人才發展生態。「四個一流」全方位人才發展生態具體是指通過打造一流的南沙科學城、一流的營商環境、一流的國際人才特區、一流的優質生活圈,構建人才創新發展「大」「強」「廣」「暖」的生態格局。
  • 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厚的海洋情懷,堅定的海洋信念,以習近平總書記海洋強國建設思想為指引,新時代新徵程中,深圳,堅決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和拓展經濟發展空間的「藍海」。   毗鄰港澳,面向南海,深圳坐擁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60公里海岸線、51個島嶼,區位優勢獨一無二,海洋資源得天獨厚。   臨海而生、憑海而興、向海圖強。
  • 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新城市文化新地標 深圳海洋博物館面向全球...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潘潤華 通訊員 李冬梅)5月25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漁業局)和深圳市建築工務署工程設計管理中心聯合發布深圳海洋博物館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正式公告,面向全球徵集建築設計方案。
  • 一紙「招賢令」引才聚新鄭
    一個月前,新鄭市面向全球發布「招賢令」,定向引進100名優秀高校畢業生,以滿足新鄭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從發布到報名截止,不到半個月時間,應者雲集,報名者達6000多人。經過資格審查,2050人進入考核面試序列,其中博士畢業生6人、「雙一流」大學畢業生943人、國外留學人員162人。  一則「招賢令」緣何受到如此眾多高學歷畢業生的青睞?
  • 深圳「蝶變」40年:從邊陲農業縣邁向全球標杆城市
    近40年來,深圳生產總值增長萬餘倍,躋身全球城市30強,2018年深圳人均GDP達到19.3萬元;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達4.2%,各類創新載體達2190家,諾獎實驗室已建成9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5年居全國首位,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創新之城……從經濟特區到先行示範區,從邊陲農業縣到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深圳初心不改,朝著全球標杆城市的方向奮勇前行。
  • 特區的「生日禮」深圳的「答題卡」 新徵程:邁向全球標杆城市
    原標題:特區的「生日禮」深圳的「答題卡」 新徵程:邁向全球標杆城市南方日報2019年8月26日訊 生日快樂!今天是深圳經濟特區39歲「生日」。39年前,中央決定創辦經濟特區,深圳自此承擔起先行先試,為改革開放探路的重要歷史使命。步入新時代,使命再躍升!幾天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深圳再次領受新使命,向著全球標杆城市的新徵程邁進。這是一份「生日禮」,更是一張「答題卡」。
  • 深圳在日本筑波招賢納才
    原標題:深圳在日本筑波招賢納才 「深圳市與筑波海外英才聯誼會」14日在日本科學城筑波舉行。這是深圳市首次在日舉行大型海外英才聯誼會。 於智榮說,深圳是一個創新驅動的城市,擁有強大的研發創新能力、良好的產業配套環境。深圳在2011年推出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孔雀計劃」,希望海外科研人員能夠回國積極參與。(藍建中)
  • 深圳版「中央公園」之上,再現全球標杆
    深圳正邁向全球標杆城市,是否房價也會如此,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在深圳南山後海和前海這片熱土上,已經具備了率先成為全球標杆城區的潛質,也崛起了一批世界級的標杆項目。  比如,最近即將面世的頂豪臻林天匯,它地處南山核心位置:前海與後海交匯處,還位於深圳版「中央公園」之上,更是力邀全球設計大師傾力雕琢的世界級作品,對標一種世界領先的生活方式。
  • 深圳南澳,未來全球標杆城市的璀璨明珠
    深圳大鵬新區南澳辦事處是深圳面積最大的街道,陸域達115平方公裡,擁有全市四分之一的海岸線,發展潛力巨大。35年前,南澳建鎮,一條獨特的綠色發展之路在這裡悄然「修建」。
  • 深圳向全球徵集城市形象標識
    人民網深圳3月24日電 2011年是深圳大運之年,為更好地藉助大運平臺向更廣泛的國際社會宣傳推介深圳,借鑑國際賽事舉辦城市的通行做法,3月24日,深圳市政府發出公告,向全球徵集城市形象標識。深圳市委外宣辦主任陳金海表示,城市形象標識是一個城市文化和精神特質的形象提煉,是世界先進城市運營推介自身的一件利器。
  • 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新地標,深圳海洋博物館全球徵集建築設計方案
    原標題: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新地標,深圳海洋博物館全球徵集建築設計方案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25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 通訊員 李冬梅)5月25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漁業局)和深圳市建築工務署工程設計管理中心聯合發布深圳海洋博物館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正式公告
  • 浙江衢州面向全球發布億元「招賢令」
    衢州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源頭,浙閩贛皖四省交界。受區位因素影響,當地數字經濟創新人才相對短缺,2018年,在衢州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時,當地從事數字經濟、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不到10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不到10人,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衢州數字經濟發展的步伐。
  • 深圳國企發布全球招賢榜
    就是深圳現在深圳向您發出一份邀請~深圳國企面向全球攬才啦!城市先行示範,國企深化改革!7家深圳國企面向全球選聘11個高管崗位廣闊的平臺、時代的機遇「職」等您來!7家國企選聘11個高管崗位本次共有特區建發集團、深投控、深業集團、深圳巴士集團、國信證券、天健集團、振業集團7家市屬國企參與選聘,一次性面向全球市場化選聘11個高管崗位,包括市屬國企總經理2名、副總經理9名,覆蓋金融投資、產業發展、市場開發、園區運營、房地產綜合開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高端業務板塊。
  • 立足深圳 輻射全國 面向全球
    深圳商報記者 陳發清 3年多,航線從1條到40多條,機隊規模從1架到18架,運送總旅客近千萬人次。作為深圳首家民營客運航空公司,東海航空成立以來,立足深圳、輻射全國、面向全球,正全力打造優秀的國際化航空公司,成為民航界的後起之秀。 發展:後起之秀 3年多,算是新兵。
  •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和深圳校區面向全球公開招聘人才
    ­  記者19日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珠海校區、深圳校區正面向全球公開招聘學院院長和學科帶頭人。­  目前,中山大學擁有廣州校區南校園(海珠區新港西路)、東校園(廣州大學城)、北校園(越秀區中山二路)和珠海校區、深圳校區。­  中山大學與珠海市於1999年合作建設中山大學珠海校區。
  • 五大領域發力,深圳繪就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宏偉藍圖
    邁進新時代,在海洋強國戰略指引下,深圳肩負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歷史使命,向海發軔,揚帆奮進——深圳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勇當海洋強國尖兵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決定》,明確從經濟產業、科技創新、文化生態、綜合管理、全球治理五個重點領域,踐行創新引領、陸海統籌、開放合作、綠色發展的思路,奮力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海洋中心城市,努力成為彰顯
  • 佛山製造全球招賢 年薪最高200萬元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楓攝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黃健源、劉藝明 通訊員李浩鈺)佛山製造發出全球「招賢令」,最高年薪200萬元!昨日,「千企智造·智匯行動」佛山專場招聘周系列活動啟動,將持續至11月29日。本次招聘活動面向全球招攬製造業領域優秀人才,目前已有來自佛山的1023家企業機構對外發布招聘崗位2140個,招聘需求共7262人。
  • 打造全球設計創意中心,深圳寶能·第一空間二期啟幕
    寶能控股(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王雄偉在致辭中表示,寶能•第一空間整體定位為全球品牌家居聚集地,是寶能集團傾力打造的家居藝術生活空間, 35萬m²超大體量,是目前深圳業態最全、產業鏈最齊、購物環境最好、品牌檔次最高、體量最大
  • 深圳大鵬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
    今年,深圳還印發了《關於勇當海洋強國尖兵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實施方案(2020-2025年)》,聚焦海洋事業高質量發展,力爭通過一批標誌性、代表性、關鍵性項目,形成示範效應,有效支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目標是到2025年成為我國海洋經濟、海洋文化和海洋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標杆城市和對外彰顯「中國藍色實力」的重要代表。
  • 大鵬新目標定了: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打造世界級...
    會議強調  要對標對表、抓綱舉目,認真謀劃新區經濟社會發展藍圖,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打造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度假區。  一是全力融入新發展格局。廣東圍繞建設「海洋強省」的目標,將牢牢把握「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大力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