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因藏有釋加牟尼的手指骨一節而得名。
法門寺文化景區依託法門古寺而建,總佔地9平方公裡,位於陝西省風縣,東距西安市一百一十公裡,西距寶雞市九十公裡。法門寺文化景區是陝西省委、省政府強力推出的十大文化旅遊工程之一,是陝西建設文化強省、旅遊強省的重大舉措。
法門寺文化景區,已成為繼兵馬俑之後的「陝西第二個文化符號」,「千載佛家聖地,萬世人文經典」的世界級文化景區。
景區門票價格: 旺季:120元 淡季:90元
開、閉園時間: 旺季:8:30—19:00 淡季:9:00—18:00 (遊覽大約用時2.5小時-3小時)
法門寺,一座中國最富傳奇色彩的寺院,久負盛名的中國佛教聖地,被譽為關中塔廟之祖。兩千年來,由於供奉的佛骨舍利和獨特的地理位置,奠定了它在中國佛教界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的陝西法門寺文化景區,薈萃中國佛教、亞洲佛教和世界佛教的文化精華,體現佛文化的優秀精神和普世價值,成為集世界僧眾朝拜、文化交流、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文化旅遊景區,繼兵馬俑之後的"陝西第二個文化符號"。
遊覽線路:山門廣場 — 佛光大道 — 法門寺寺院 — 法門寺珍寶館 — 合十舍利塔
1、山門廣場 參觀約用時20分鐘
山門廣場是法門寺文化景區的正南門,由佛光門、般若門、菩提門及圓融門4部分組成。山門廣場建築設計風格大氣恢宏,北接佛光大道。山門及兩側迴廊的設計方正、簡潔與圍合的廣場一起共同體現了佛學的包容與中華傳統文化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此區域涵蓋酒店、素食餐飲、大唐禪茶、講經堂、旅遊精品購物、遊客中心、超市、電瓶車租賃等配套設施。
2、佛光大道 參觀約用時30分鐘
佛光大道全長1230米,寬108米。在大道兩側景觀綠化廣場上,東邊設有佛陀勝跡系列雕塑,讓眾生感受到佛法不理事間法,以出世心態做入世事的佛法精神;西側是法界源流系列雕塑,展現了佛教文化在世界特別是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 大道內兩側的10尊菩薩是為佛之因,佛是為菩薩之果。在佛光大道上穿行,感受由菩薩之因到佛之果的成佛過程。莊嚴的佛像,闊大的廣場,外張的屋頂,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效果和宗教信仰的莊嚴與殊勝。
3、法門寺寺院 參觀約用時30分鐘
法門,意為修行者必入之門。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末年,寺因塔建。法門寺塔,又名「真身寶塔」,因藏有釋加牟尼的手指骨一節而得名。公元前485年,釋加牟尼滅度,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阿育王,為了使佛光弘遠,將佛祖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分藏於世界各地,並建成八萬四千座塔供奉。中國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門寺塔就是其中之一。法門寺因此被稱為 「關中塔廟之祖」。
1981年8月24日,寶塔半邊倒塌。1986年政府決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寶塔。適逢四月初八佛誕日,「從地湧出多寶龕,照古騰今無與並」,在沉寂了1113年之後,2499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間!地宮內出土的稀世珍寶,不論在中國社會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術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2002年應臺灣星雲大師等邀請,佛指舍利到臺灣瞻禮供奉。2004年應香港佛教領袖覺光長老等邀請,佛指舍利在香港瞻禮供奉,盛況空前、影響極大。
4、法門寺珍寶館 參觀約用時25分鐘
在法門珍寶館,展示著1987年於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朝皇王供奉的絕世珍寶,其中國寶級、國家一級、二級文物兩百餘件,分為佛文化珍寶和大唐珍寶兩部分。佛文化珍寶主要有舍利的精美法器、供養器以及舍利寶函等27件珍貴文物。大唐珍寶主要為唐皇奉佛的世俗物品,包括皇室日常生活中所用之食器、茶具、薰香器、服飾、錢幣,以及各類珠寶雜件等。
5、合十舍利塔 參觀約用時30分鐘
合十舍利塔位於法門寺文化景區的北端,塔高148米,是景區的核心建築,寓意佛之彼岸。也許在中國的大江南北,你見過許多的佛寺古塔,但可以說法門寺的舍利塔造型絕無僅有——整個塔的造型像兩隻合十禱告的雙手,莊嚴肅穆,氣勢恢宏,其中供奉著世界唯一的釋迦牟尼指骨舍利。舍利是梵文音譯,意為骨身,或靈骨。在佛教文化中,它扮演著至高無上的角色。每逢初一、十五和重大佛教節日佛指舍利都會升至主塔一層以供信眾瞻仰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