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初生,春林初盛。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
春天的氣息日漸濃厚,
讓人忍不住想要走出去,
感受大自然、探秘春天。
這時候,你需要一場說走就走的踏青,
去見證小草的破土而出、
花朵的一枝獨秀……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推薦玉山
周末踏青的好去處,
讓我們不負大好春光,
一起尋找春天的足跡。
江西上饒玉山
因境內有相傳天帝遺玉而成的懷玉山而得名
秀麗山峰之畔,古韻留芳久遠
漏底古村 ,一個有四百年歷史的古村落
村中的房屋是典型的江南民居。
村民居住的是黃泥築成的土房和清代木結構房
村前屋後是眾多神態各異的石林和古樹古藤
小鳥不時從村中飛過
青石板鋪就的小道通向各家各戶
這是一個保存的非常完整的自然小村
整個村莊大約四五十戶人家
房屋單層,清一色的土牆黃瓦
展現在你面前的是一幅幅原生態的自然景色
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
村落裡,斑駁的黃泥牆
石塊鋪成的小路,歷史久遠漫長
見證了歲月的滄桑和時代的變遷
被譽為「最後的香格裡拉」、「傳統鄉村活化石」。
洋塘最美的時間是春天的梨花
山坡上、田地旁盛開的梨花,與梯田、老屋組合
形成色彩斑斕山居圖,恍如世外梨園
塘村的先民,注重種樹,與樹木共相處、同呼吸
洋塘村百年古榧樹,枝繁葉茂,蒼勁挺撥
傳說古榧樹與蘇東坡有個故事:蘇東坡送子蘇邁赴上饒德興上任,途經玉德古道懷玉山洋塘,偶得玉榧果,用香榧果款待賓朋,後作《送鄭戶曹賦席上果得榧子》,寫下了「彼美玉山果,粲為金盤實;願君如此木,凜凜傲霜雪」詩句
洋塘地處高原深山,與三清山毗連
與三清山遊人如織相比,這兒是寂靜的
沒有城市的喧囂,也沒有集鎮的熱鬧
村莊保留著淳樸的民風、原生態的生活
讓人歸於平靜與安寧。雲端村落
「古塘古井,流水人家,鄉愁鄉韻。」
村口寬闊的停車場,新築的鄉間小道
灰白相間的民房,這是官溪村的真實寫照
「官溪」二字便寫在這其中一棟房屋的側面牆上格外醒目
駐足在清澈的古池塘前
池中成群的錦鯉自由自在地遊弋
古老的「六角井」中有一條青魚
據說已生長几十年,遊人來時會浮上水面
浮沉之間似乎閃過一抹抹藍色的幽光
當地的百姓稱之為「神魚」
「六角井」旁新建了文化長廊
牆上繪有表現當地風俗的圖文
讓人在賞魚之餘更好地了解這個村莊。
「讓官溪胡氏宗祠重放昔日人文異彩」是官溪人的共同心願。官溪胡氏宗祠位於玉山縣仙巖鎮官溪社區,佔地面積2394平方米,建築面積2020平方米,是江西省古建築祠堂遺存中的精品之一,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00多年來以其豐厚的靈光寶氣和人文才氣演繹了許許多多動人的神奇傳說……走進胡氏宗祠,仿佛穿過一段漫長的時光隧道,連空氣都帶著些古舊的氣息。從門口戲臺到大堂的兩側樹立著一個接一個的展示牌,這些都是官溪人深入挖掘當地文獻史料,從中精心推舉出來值得學習的一大批古今聞名的能人賢士。
從四股橋鄉政府駐地西進約四公裡,便到了山塘
村口一株高大的古香樟舒展巨膀迎接著八方來賓
給人以久違的親近感
因為有著天然的山水形勝之勢
現已建設成為太甲山風景區
鄉村即景區,山塘的秀美村居圖
正是人們追求的詩意田園生活的縮影!
村裡沿溪有腳踏水車、竹林石凳、木製鞦韆等景致
遊客可以體驗。整個村子就像是座大公園
村裡不乏古木,老式建築
還有各種花圃、原石景觀
行走其間,給人輕鬆愜意之感
呼吸著山水間的新鮮空氣,似乎誰也不想離開。
錦溪,又稱花大門
位於三清山下的懷玉山南麓
是懷玉鄉裡的一個自然村
據《懷玉陳氏宗譜》記載
錦溪是宋朝宰相陳康伯的故裡,是江南陳氏的發祥地。
這裡,文化底蘊深厚
自古就有「玉山文化出懷玉,懷玉文化在錦溪」的美譽
至今仍然保存著難得的建築藝術和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唐代石洞、宋代石拱橋與「花大門」遺址
明永樂年間錦溪古塔、乾隆古戲臺及數十座明、清古民居
這裡的建築獨具特色
借鑑了徽派建築,但不失贛派風格
老村裡有個錦溪祠,座西朝東
外牆青磚封鬥粉白,大門頂立「山」字
兩旁高牆翹起,門前路鵝蛋石鋪砌
平放四隻旗端,每逢喜慶節日
彩旗飄飄,雄偉壯觀
祠堂屋為五架雙重堂轉廂間,一個大天井
粗大屋柱四年八穩在天井的四周,雕梁刻窗。
說起世外桃源
大夥可能都會想起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在玉山縣有一個名叫 「楓葉」的村莊
那裡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民風淳樸
正所謂不是桃源勝似桃源……
楓葉,原名鳳葉,是鳳龍崗與大葉的合稱
是目前玉山中唯一一需用船舶過渡的村莊
宋代被皇上欽點的狀元汪應辰
就出生在楓葉村中的汪塢
所以楓葉又被稱為狀元村
人在村外,不知山內有村
人在村中,不知何處有出口。
玉山縣橫街鎮清溪村的一個自然村
名叫山門
一個帶著煙雨,帶著風絮,帶著虛幻的地方
是玉山中唯一沒有通車的村莊
一個橋梁最多的村莊
一個古道保護得最為完整的村莊
一個最為純樸的村莊
這裡,老百姓幾乎還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整個村莊,幾乎看不到鋼筋水泥
橋梁全為單孔拱橋,全村共有橋梁幾十座
堪稱石拱橋村。
村南半山腰中,離村約五華裡處
有一山廟叫觀音巖
廟中有一神樹,高几十丈
粗為兩人合圍,根杆全在廟內,長在廟內巖石中
樹根旁有一小巖洞
一觀音端坐其內,安保一方百姓
佛、巖、樹、廟,四體合一,堪稱天下之奇觀
山門水自廟繞過,一石拱橋橫架兩岸。
自觀音巖至山門村,有一古道
是目前玉山墒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古道,全長約五華裡
全程幾乎都為石頭鋪面,石料均為就地取材的花崗巖
據說,朱熹等文人墨客就是從玉山走這條古道
穿山門經童坊後葉,再上懷玉山到懷玉書院講學的
整個村莊,400多戶,房屋牆上都繪製成動漫畫,遊客走進村莊,仿佛進入了動漫城,選擇「山水、田地、樹林」為背景,營造鄉村動感地帶;樹林掩蔽、鮮花映襯、田地圍繞的房屋,遊在「動漫城」,在一部接一部的動漫片中穿越,穿越時空的隧道,返回童年的記憶。
童年的鄉村變了模樣,老人,不願住兒子的城市高樓,只願住自己的鄉村彩屋,院內養養花,牆外種種竹。變化的不僅是房屋,還有鄉間道路,路兩旁,動物隨處可見
這裡隱匿在蜿蜒山路盡頭的山林裡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麼一個世外桃源,是為有緣人保留的
八磜,鑲嵌在三清山的奇峰峽谷之間
是一個散居著700多人的優美自然鄉村。
明代李夢陽有詩讚曰:
懷玉之山玉為峰,四面盡削玉芙蓉。
東峰破碎瀑布落,有潭十八龍為宅。
我聞龍乃變化物,群然臥此龍何為?
何不滂沱惠下土,一洗四海無旌旗。
陽光下的田間小道
整個八磜村白牆青瓦
整潔如隔離灰塵一般的清新鄉村
農家樂、特色民宿
鄉村底蘊正在不斷的發掘。
三清山八磜村的自然韻味
相信你可以感受到如遁世隱居
繁衍生息之地,男耕女織
衣食無憂的田園牧歌般的生活。
八磜村,一個磜字
就能感覺到它的歷史悠久文化深厚
從八磜村往南,沿陡峭山路向上攀登
一個二十多平米寬的平臺上
有一座「龍潭公廟」,廟內有石雕龍潭公一座
上面刻有的「晉朝」字樣,和八磜的「磜」字一起
互相印證著這個村莊源遠流長的人類文明史
馬嶺底坐落在三清山腳下的一條山壟裡
一條小溪穿村而過
人們沿著小溪,房屋依山而建
走進村莊極目所至,都是清一色的石頭
路是石頭鋪的,井是石頭徹的
磨是石頭雕的,房子是石頭壘的
就是小孩子的玩具也是石頭做的
在馬嶺底你看到的都是石頭
石頭的圍牆、石頭的豬圈、石頭的田埂…
石頭就是馬嶺底人的根
那些成垛成垛的木頭和石頭碼得整整齊齊
堆放在陳舊的院子裡
雜草是夾在石頭縫裡遺棄兒,靠頑強的生命力
在石頭下面彎曲了百轉
石屋牆壁全用大小不一的長石堆砌而成
木樑上蓋著瓦片。聽上去岌岌可危
但是卻歷經滄桑依然完好
柴火一根根碼得整整齊齊,像一堵牆一樣
誰抽走一棵都能看出來
窗戶朝著田野的鄉村小屋
一如世外桃源般的環境
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幅田園風光美好畫卷
也有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的令人嚮往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