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夜間經濟的基本特徵
【夜間經濟】night-timeeconomy,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英國為改善城市中心片區的夜晚空巢現象所提出的經濟學名詞,指發生在一天中下午6時至次日凌晨6時,以當地居民、工作人群和遊客為消費主體,以休閒、旅遊、度假、購物、健身、文化、餐飲等為主要內容的實物或者虛擬產品的現代城市消費經濟。
「夜間經濟」因可延長經濟活動時間、提高設施使用率、激發文化創造、增加社會就業、延長遊客滯留時間、提高消費水平、帶動區域發展,現已成為城市經濟的新藍海。
今年最新的指導意見對「夜間經濟」定義為:晚七時至早六時在城市的指定地區,發生的各種合法商業經營活動。上述定義的共同點就是:一是局限在城市,忽略了鄉村的夜間經濟;二是「夜間」的定義是指黑天時間,實際上,不同季節的天黑時間有差異,故不必限定具體時間。
夜間經濟的產品,常規分為三大類:
文化藝術類(eg:博物館、藝術館、旅遊景點、音樂廳、劇院、展覽、燈光秀等);休閒和娛樂類(eg:酒吧、咖啡廳、茶館、電競場所、棋牌室等);生活配套類(eg:餐廳、商場、酒店、健身房、便利店、美容院等)。
1、夜間延伸型,是白天營業的產品延長營業時間至夜晚。
2、夜間專項型,則是只在夜間經營,專門為夜間而打造。如新加坡夜間動物園、廣州長隆夜間動物世界、還有酒吧、劇院、光影秀、夜市等專門為夜間活動打造的活動與場所。
02
旅遊夜經濟蓬勃發展
旅遊夜經濟是夜間經濟涵蓋範疇之一。垂直客戶主要為遊客,與其他城市的夜經濟做對比,旅遊夜經濟有其固有特點:一是時間集中。因夜間作息時間、天氣、城市設施、安全隱患等影響,夜遊時間比較集中且短暫,時長基本在4個小時之內。二是空間集中。夜遊相比白天遊需要更多的服務設施,對設施設備要求較高,空間太分散會降低客戶體驗和旅遊效率。三是文化突出。濃鬱的地方特色文化是旅遊需求之一,夜間開展的休閒旅遊活動幾乎都具備文化屬性。
傳統的旅遊景區僅在白天營業,並未發展夜間經濟。原因在於沒有充足的景區照明和配套的住宿,遊客晚間無景可看,無處可住,因此只得離去。遊客主要住宿地在市區,郊區景點若發展夜間經濟相對有難度。近幾年,有些景區開始萌發夜經濟意識,積極探索夜經濟的產品研發。
中青年群體情侶出遊、家庭親自出遊為主體,也是收入較高、願意為高品質旅遊買單的群體,也有花費同樣處於較高水平。根據美團提供大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日期間,主題樂園類夜場門票銷量同比增長53%,夜間消費熱度持續升溫,尤其受到90後、00後等年輕群體的深愛。2019年端午節期間,國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以及天津、成都等新一線城市,既是夜遊的熱門城市目的地,同樣也是旅遊主要客源地。
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夜間旅遊市場數據報告2019》顯示,隨著旅遊消費的日益多元、旅遊供給的提質挖潛,夜遊正為旅遊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新動能,92.4%的遊客有過夜遊體驗需求。夜間經濟已經點燃消費熱情。在遊客夜遊體驗需求種類方面,遊客對景色、活動、餐飲、休閒等夜遊的訴求相對平均,35.7%的遊客關注可供欣賞的美景,對夜晚活動、美食(夜市)、休閒氛圍的訴求比重分別在28.3%、27.8%、25.7%。在消費上,遊客單日夜遊花費200-400元和400-600元的分別佔比27.9%、27%,花費600-800元的佔比15.6%。今年春節期間,國內夜間總體消費金額、筆數分別達全日消費量的28.5%、25.7%,遊客消費佔比近三成。
在對夜遊產品搭配和公共服務的滿意度調查中,27%的遊客表示非常滿意,73%的遊客評價為滿意及以下,未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針對限制遊客夜遊體驗的原因調查顯示,擔心安全問題佔比49.4%,夜間交通不便佔比25.8%,覺得花費過高的佔16.1%,需要休息的佔38.8%,認為夜遊不好玩的佔19%。
03
發展旅遊夜經濟的三個抓手
首先是夜景——燈光秀、水秀、建築光影秀、無人機燈光秀、巡遊、燈光互動裝置等。
遊客對於燈光節的興趣度很高,市場反響也好。代表作品有深圳歡樂海岸水秀、法國聖米歇爾山教堂燈光秀、雪梨環形碼頭的多媒體藝術互動,河南焦作雲臺山對於雲溪谷景區進行升級改造,通過燈光、演藝打造夜遊。
新加坡動物園和Moment Factory共同打造夜遊項目,在45周年紀念日推出了《幻光雨林之夜》,將聲、光、電和特效相結合。重慶四面山今年7月也推出了戶外沉浸式光影體驗樂園——「四面奇緣」,講述當地神鹿和凡人的戀愛故事,在周末晚上開放。
第二是夜生活——餐飲、夜間演藝、文化節、音樂節、街頭表演、體育賽事、音樂節、手工市集、酒吧、書吧等。
夜間演藝中,《印象-劉三姐》對陽朔的遊客過夜住宿佔比有很大提升,但這種大型演出門檻高,新加坡聖淘沙的《時光之翼》這種小型演出,運用聲光電與水火融合,配合少量演員表演,同樣吸引很多遊客前往。武漢《知音號》沉浸式劇場和廣州珠江的《紅船·船說》在遊船上演出,規避了建設用地的問題。成都市新都區的「沸騰小鎮」瑪歌莊園,匯聚了餐飲、夜遊、表演的火鍋主題音樂村,每天接待遊客達到近3000人,營業收入10餘萬元,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雲臺山音樂節、長隆戲水樂園的水上電音節等節慶活動形成了景區媒體聚焦點和夜遊尖峰時段。
第三是主題特色住宿。
交通日益便捷,遊客面臨住與不住的抉擇,面臨挑選酒店的問題。沒有特色的酒店很難吸引遊客,順德長鹿農莊做了船屋酒店、洞穴酒店、馬車酒店、海底酒店,並配有樹屋、星空客房等等主題住宿環境,為客房而來的客人當然選擇過夜遊,為夜間旅遊經濟發展提升了效益。
重慶的網紅夜遊產品「洪崖洞」,與地標景點朝天門大橋、夜景觀賞的南濱路、特色美食消費的南山火鍋一條街、文化消費的南之山書店、文創聚集地鵝嶺二廠,眾多特色民宿等,共同構建了重慶文化夜遊的文化IP。旅遊區也努力同步發展夜景、夜生活與特色住宿,搞好旅遊夜經濟。
大眾旅遊的時代已經到來,越來越多的遊客追求的是當地生活方式的深度體驗,晚上6-10時是旅遊消費的高峰期,也是「黃金四小時」。政府和企業看好旅遊夜經濟這片藍海並大力扶持,其中25.6%投向休閒娛樂設施和氣氛營造,22.5%投向美食夜市,21.2%投向夜間體驗互動,18.4%投向夜間演出。
夜間旅遊、夜間消費和夜間經濟會給公共運輸、公共衛生、市政管理等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壓力,提升公共治理水平。夜間旅遊的良性持久發展,更要著重培育夜間旅遊產品品質,單一的燈光照明、旅遊策劃或者演藝,已不足支撐全部夜間旅遊產品,更為重要的是提升跨行業的統籌謀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