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普洱茶為什麼是「緊壓模式」?

2021-02-12 榮寶齋茶文化公司


中國大陸制定的普洱茶國家標準將普洱茶外觀形態確定為兩種:一種是散形茶;另一種是緊壓茶。


散形茶雖然與綠茶、烏龍茶、紅茶外觀形態相同,也可以直接衝飲,但與真正意義的普洱茶尚有一段距離。它只是完成了普洱茶加工過程的初級階段,還缺兩個過程:一個是緊壓,一個是後期陳化(也稱後發酵)。

雖然散形茶在貯藏過程中也存在持續發酵的動能,但推動這種動能的是有氧菌(也稱有氧發酵)。但普洱茶最有價值的衍生物(大量對人體含有保健功能的化合物)卻是在厭氧狀態下出現的,也是厭氧發酵的結果。普洱茶是有氧發酵與厭氧發酵連續轉換的發酵模式,離開厭氧發酵,普洱茶的功能性將大打折扣。而普洱茶的厭氧發酵必須依賴一種特殊的物理形態作為發酵載體。這個載體就是「緊壓模式」,即我們經常看到普洱團茶、普洱餅茶、普洱磚茶四種形態。



為什麼是「緊壓模式」?

普洱茶是我們迄今為止看到過「原始發酵最科學的方法」。它最大的優點是將普洱茶的發酵分為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個階段為有氧發酵。

主要體現在普洱茶初制階段,包括鮮葉採摘、殺青、揉捻、曬青、分揀等。在這個階段,茶葉中原有的葉綠素酶(chloro-phyllase)將茶葉綠素水解生成植醇和脫脂基葉綠素,並在多酚氧化酶(polyhenoloxidase)催化作用下,氧化形成不穩定的鄰-苯醌類化合物,然後再進一步通過酶催化的氧化反應,出現難得的褐變現象。

在這一階段,普洱茶的「揉捻」顯得尤為重要,基本採用「重力揉搓」的方式,其目的是通過「重力揉搓」將茶葉表面的「保護膜」搓碎,再以自然曬乾的方式,使空氣中「懸浮」的多種微生物菌群「浸入」,完成茶葉在自然狀態下的第一次「自然接種」。同時,多酚氧化酶在接觸茶葉的酚基底物而產生酶促反應,其涉及到的主要底物是黃銅類物質,如根皮苷、兒茶素、表兒茶素和基於表兒茶素骨架結構的一系列花青素配基低聚物(二聚體至七聚體)。完成普洱茶初級氧化反應。即有氧發酵。


第二階段為厭氧發酵階段。

普洱茶在初制加工之後(曬青毛茶),必須將其緊壓成形,即團、餅、沱、磚。最初,我們始終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是團、餅、沱、磚呢?而不是其它模式?很多資料解釋是因為運輸方便考慮。如果僅僅是為了運輸的方便,除了「磚」符合這個因素外,其它的團、餅、沱都不具備運輸方便的特點。這是因為:一是它們都有圓形弧度,而有圓形弧度的物品很難疊加,因為它們的受力面積比「磚」小,受力均勻度也比「磚」差了一大截。這就自然帶來了運輸上的難題。雲南自古對普洱茶的包裝就存在「多層包裝」的問題,以「餅」茶為例,古代一直沿襲兩層包裝的模式,即筍殼包餅,外用竹編籠大包裝,清朝遺留的「老茶」可以作為代表,但在1943年之後,又在餅茶外加棉紙包裝,外用的筍殼及竹編籠仍然沿用,形成三層包裝。在其他茶類很少見到。至於團茶的運輸,直到今天仍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如果不採取「過度包裝」與精心呵護,其運輸過程極易出現破損。

二是在同等計量下。團、餅、沱要比磚這種形態佔用能更多的空間,帶來運輸成本的提高。同時,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團、餅、沱的製作工藝本身要比磚來得複雜,尤其是「團」,因為純手工的原因,要想製作一款精美的產品,其工藝的複雜性更是常人難以想像。因此,普洱茶製作者不可能因為所謂的「運輸方便」的原因、加大自身的製作成本。

因此,只有一條路可尋,是為普洱茶持續的發酵搭建一個載體。

1、普洱茶緊壓成形標誌著生產過程的完結,而非發酵過程的結束。曬青毛茶如果不經過緊壓過程,即使存放時間再長,也是普洱茶的原料,不可能成為普洱茶。

普洱茶原料在緊壓成團、餅、沱、磚這些固態形狀之後,也就完成了普洱茶的全部生產過程(含產品包裝)。但相對發酵而言,其固態發酵的過程遠沒結束。換而言之,普洱茶原料在緊壓成形後,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酵「載體」,開始了後續發酵的過程,或許,正因為這個發酵過程,普洱茶才能結出真正的「碩果」。


2、緊壓固形促成普洱茶發酵過程中微生物有氧菌與厭氧菌的轉換,這是普洱茶發酵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曬青毛茶雖然有微生物菌種群的「幹預」,但基本上是以有氧菌群為主,而普洱茶更重要的發酵是以厭氧菌群為主。這是因為自然界中有氧菌與厭氧菌分工不同的。有氧發酵更多的是完成一組物質的生物氧化,而厭氧發酵師將有氧發酵不能完成的複雜的有機化合物分解成比較簡單的物質的過程。

茶葉在緊壓成形後,除了表面與空氣接觸外,其內部則是缺氧狀態,這恰恰有利於厭氧發酵的發生,因為只有厭氧菌群的「參與」下,普洱茶才能出現其獨特的衍生物質,而這些衍生物質是對人體產生保健功能的「因子」。而厭氧菌群存活與「工作」的前提,是厭氧條件。因此,普洱茶的「後發酵」基本藉助的都是擠壓成形的方式。如果說普洱茶在緊壓固形之前,其發酵的「主力」是微生物有氧菌群,但在緊壓固形之後成團、餅、沱、磚,其發酵的「接力棒」則交給了微生物厭氧菌群。


3、緊壓固形以圓形為特徵,使發酵產生最佳的「工作效能」。普洱茶緊壓固形有多種形態,除磚茶以外,都帶有明顯圓形特徵。如團茶外形似滿月狀,餅茶近似半月形、沱茶則接近碗形(半圓狀)。這種圓形為主的特徵,不僅是為了外觀的美感,更多的是符合發酵的要求。因為微生物的發酵忌平面和直角,最合適的「工作空間」是以圓形為主。

普洱茶的有氧發酵與厭氧發酵這兩個階段的輪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發酵鏈條。


因此,歷史上留傳下來的陳年普洱茶,基本上是以團、餅、沱等緊壓成形模式出現,極少見到散形茶。因為散形茶只存在有氧發酵的過程,缺少厭氧發酵的程序,必然造成散形茶後續的演變呈炭化的趨勢。

——本文轉自《普洱雜誌》

榮寶齋茶文化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相關焦點

  • 普洱茶的緊壓之謎
    但普洱茶最有價值的衍生物(大量對人體含有保健功能的化合物)卻是在厭氧狀態下出現的,也是厭氧發酵的結果。普洱茶是有氧發酵與厭氧發酵連續轉換的發酵模式,離開厭氧發酵,普洱茶的功能性將大打折扣。而普洱茶的厭氧發酵必須依賴一種特殊的物理形態作為發酵載體。這個載體就是「緊壓模式」,即我們經常看到普洱團茶、普洱餅茶、普洱沱茶、普洱磚茶四種形態。
  • 市面上的普洱茶為什麼緊壓的多?為了方便誰
    不論你是熟悉普洱茶的人,還是天天品飲它的老茶客,在第一次見到普洱茶餅的時候,都不解於普洱茶為什麼要緊壓而不散存?但其實一開始普洱茶的緊壓是因為雲南的茶葉在古代大多通過茶馬古道將之運送到西藏等地方,長途跋涉,為了運送方便同時能多運送茶葉,解決交通不便引起的運輸損失,才有了磚、餅、沱等形狀。
  • 玉蒼之南:壓緊的普洱茶竟有這樣的好處
    「這普洱茶壓的也太緊了,反正都是要喝的,為什麼要壓這麼緊呢?」相信這是很多茶友的困惑。而對於普洱茶來說,「緊壓」這個過程可是意義非凡。  什麼是普洱緊壓茶?   普洱茶在製作過程中經過重力緊壓成某些形狀如圓形餅狀,大小不同的沱型,方茶,磚茶,這些統稱普洱緊壓茶。  為什麼要做成普洱緊壓茶?
  • 為什麼洱頌普洱茶要緊壓成餅?
    對於很多人來說,關於普洱茶為什麼緊壓上還有一些疑問,覺得散茶多好,不需要撬茶,直接抓一把放進茶具衝泡即可,還把茶葉壓成餅,後續多麻煩啊!其實,一開始看到普洱茶或者剛接觸的都會有些不解,為什麼普洱茶要緊壓而不散存放?
  • 沒有幾年茶齡的人不一定知道普洱茶為什麼至今還要緊壓成餅
    沒有幾年茶齡的人不一定知道普洱茶為什麼至今還要緊壓成餅?「七子餅」,有人認為是繼承唐宋餅茶遺風。也有人說,把茶做成圓餅是寓意著飲茶人團團圓圓。事實上,七子餅的出現大體是清朝前期,普洱府建立前後的事情。至於為什麼要把茶餅作成圓餅狀,說來也簡單,就是圖個方便,便於計算統計與最大限度的運輸茶葉數量。隨著現在制茶技術的成熟與完善,完全可以將普洱茶做成散茶與其他形狀的茶,但普洱茶緊壓茶仍是主流導向。在市面上可以發現,普洱茶較多以緊壓茶為主,例如茶餅,茶沱,茶磚,就連近幾年出現的龍珠,小沱,也是緊壓茶的工藝,很少會有散裝的普洱茶。普洱茶從散茶到茶餅的過程稱為壓茶。
  • 為什麼洱頌普洱茶要緊壓成餅?
    對於很多人來說,關於普洱茶為什麼緊壓上還有一些疑問,覺得散茶多好,不需要撬茶,直接抓一把放進茶具衝泡即可,還把茶葉壓成餅,後續多麻煩啊!其實,一開始看到普洱茶或者剛接觸的都會有些不解,為什麼普洱茶要緊壓而不散存放?
  • 沒有幾年茶齡的人不一定知道普洱茶為什麼至今還要緊壓成餅
    沒有幾年茶齡的人不一定知道普洱茶為什麼至今還要緊壓成餅?「七子餅」,有人認為是繼承唐宋餅茶遺風。也有人說,把茶做成圓餅是寓意著飲茶人團團圓圓。事實上,七子餅的出現大體是清朝前期,普洱府建立前後的事情。至於為什麼要把茶餅作成圓餅狀,說來也簡單,就是圖個方便,便於計算統計與最大限度的運輸茶葉數量。隨著現在制茶技術的成熟與完善,完全可以將普洱茶做成散茶與其他形狀的茶,但普洱茶緊壓茶仍是主流導向。在市面上可以發現,普洱茶較多以緊壓茶為主,例如茶餅,茶沱,茶磚,就連近幾年出現的龍珠,小沱,也是緊壓茶的工藝,很少會有散裝的普洱茶。普洱茶從散茶到茶餅的過程稱為壓茶。
  • 胡秀秀:普洱茶為什麼非要壓成餅?
    現在市面上出現這樣的現象,不少商家為了迎合消費的「便捷心理」,於是直接將普洱茶散裝出售,還有的商家「別出心裁」,把普洱茶分為5-8克一袋,試圖滿足消費者不想撬茶稱茶的心理。
  • 解析普洱茶緊壓茶和散茶之間的區別
    顧名思義,普洱緊壓茶就是以普洱茶為原料,經過蒸汽蒸軟(或增溼回軟)並施加一定力量,壓造成型的各種再加工普洱茶。主要有餅茶、沱茶、磚茶三個類型。緊壓茶是中國乃至世界制茶歷史上,使用最早的技術和形制。受道教「天圓地方」思想影響,以「餅茶」為代表的緊壓茶加工,自漢代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
  • 普洱茶為何要緊壓?
    普洱茶為何要緊壓,緊壓對於普洱茶的品質與陳化有何影響呢?我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看01、歷史選擇 便於運輸史載明代朱元璋開始廢止團茶並使用散茶,但茶葉緊壓仍然保留在一些邊銷茶品與邊遠茶區,普洱茶便在其列。普洱茶最早開始緊壓的時代已不可考,但其緊壓的目的卻是十分明確的——為了便於儲運。
  • 中茶福祿祥和普洱茶(生茶)緊壓茶福客滿平臺獨家發售交茶儀式
    國茶尊禮 福滿乾坤——中茶福祿祥和普洱茶(生茶)緊壓茶福客滿平臺獨家發售交茶儀式在中茶研究院舉行 (生茶)緊壓茶福客滿平臺獨家發售交茶儀式,在北京中糧營養健康科學園中茶研究院舉行。
  • 小喜年臻藏:普洱茶為什麼壓成餅存放,而不像綠茶紅茶散放存放?
    「為什麼普洱茶要壓成茶餅啊?像綠茶紅茶那樣散放不行嗎?」一位茶界小白弱弱地問到。別慌,我來告訴你,小喜年實力寵粉。關於為什麼普洱茶會變成茶餅這種形狀?古時候普洱茶進行運輸特別不方便,為了便於攜帶和運輸,減少茶葉的損失,所以古人就把普洱茶進行緊壓,把它們製作成餅狀或者是磚狀、沱狀等。
  • 中茶福祿祥和普洱茶(生茶)緊壓茶福客滿平臺獨家發售交茶儀式
    國茶尊禮 福滿乾坤——中茶福祿祥和普洱茶(生茶)緊壓茶福客滿平臺獨家發售交茶儀式在中茶研究院舉行 (生茶)緊壓茶福客滿平臺獨家發售交茶儀式,在北京中糧營養健康科學園中茶研究院舉行。
  • 普洱茶為什麼要緊壓後有利於長期保存呢?
    、茶磚、沱茶等緊壓茶類別,大家都將普洱茶後期存放做成緊壓茶,定是有它道理的。但其他級別生態茶園的茶箐,以及大葉茶種用來製作普洱生熟茶的茶葉,除了製作成為毛料(散茶)當年評鑑之用外,長期存放基本建議都做成緊壓茶(因為普洱茶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長期存放),道理有三:
  • 每周一問:為什麼看到的普洱茶都是茶餅呢?
    許多第一次接觸普洱茶的朋友會有這樣的疑問:同樣都是茶葉,為什麼紅茶、綠茶、烏龍茶都是散茶,而市面上看到的普洱茶都是茶餅、茶磚甚至是笨重的金瓜貢茶呢?其實普洱茶也有散茶形式出售,它們大多作為原料販賣給茶商、廠家,由他們來進行二次加工生產。
  • 國茶尊禮 福滿乾坤——中茶福祿祥和普洱茶(生茶)緊壓茶福客滿平臺...
    2020年11月19日,在金桔飄香草色微黃的初冬時節,福客滿平臺和中茶集團戰略合作結出了首個豐碩的果實, 國茶尊禮 福滿乾坤——中茶福祿祥和普洱茶(生茶)緊壓茶福客滿平臺獨家發售交茶儀式 ▲ 中茶融通(北京)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笑鵬致辭 作為茶葉和普洱茶領域的專家,中茶科技研發員、茶學碩士戴申給大家講解了普洱茶的知識以及中茶福祿祥和普洱茶(生茶)緊壓茶(福客滿定製款)的特性。
  • 為什麼如今沒了運輸困擾,普洱茶還要製成茶餅?
    不管是老茶客,還是新入門,在第一次看到普洱茶的時候,都會有一個疑惑:為什麼普洱茶會是這樣一個樣子。過去只靠動物運輸,路途遙遠,將普洱茶壓縮成規整的餅狀,即方便運輸,又方便清點,但到現代已經沒有這些煩惱,散茶直觀看到茶品質,還不用擔心奸商在茶餅上面做手腳,那為什麼普洱茶還要製成餅狀呢?
  • 國茶尊禮 福滿乾坤——中茶福祿祥和普洱茶(生茶)緊壓茶福客滿平臺...
    (生茶)緊壓茶福客滿平臺獨家發售交茶儀式 ,在北京中糧營養健康科學園中茶研究院舉行 。 ▲ 中茶融通(北京)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笑鵬致辭 作為茶葉和普洱茶領域的專家,中茶科技研發員、茶學碩士戴申給大家講解了普洱茶的知識以及中茶福祿祥和普洱茶
  • 是不是緊壓茶更比散茶更有收藏價值
    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特點好多人都知道,所以對於普洱茶更多的人會選擇收藏,無論是出自喜好還是想著以後的升值空間,我們都要選擇一種好收藏的茶葉種類。有人說收藏普洱緊壓茶優於散茶,這是為什麼呢?同一時間生產的普洱茶
  • 如何分解緊壓茶開茶的方法
    至於餅茶、磚茶、沱茶、方磚,都是緊壓的狀態,在喝茶之前要拆散。     拆茶的方法有很多種,有人把茶上鍋蒸,回軟之後拆散,備用。不建議使用這種方法,家裡的食器可能會讓普洱茶染上雜味。     有些壓得較松的餅茶,徒手就可以開茶。輕搓餅茶的邊緣,散落的茶葉就夠一泡,還能維持餅茶的外形;對於有撒面的茶就用手掰取,能得到成分均勻的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