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市,一直以「貴」聞名全球,並且供不應求。今年已經是中國香港第9年連續排在全球最貴的房價榜首,再一次「光榮」的成為了全球最負擔不起住房的城市。
造成這一現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香港土地供應不足。隨著房屋短缺問題日益凸顯,香港社會近期就增加土地供應展開熱議,部分房地產商也作出回應。
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新世界發展,在昨天的業績發布會上突然宣布,要把手裡擁有的300萬平方英尺的農地捐出去,希望紓緩香港社會房屋短缺問題。
這個消息一出來,市場沒有一絲絲的防備,大為震驚。
新世界捐300萬平方英尺農地
給政府社企建房子
據新華社報導,9月25日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25日宣布,將捐出部分農地用於興建公共房屋等,希望紓緩香港社會房屋短缺問題。
新世界發展執行副主席兼總經理鄭志剛在集團業績發布會上宣布,集團將捐出不同地點總共300萬平方英尺(合27萬多平方米)的農地,對象包括特區政府、社會企業或慈善團體,用於興建公共房屋及相關設施,以回饋社會。
鄭志剛是四大家族之一鄭裕彤的長孫,香港最富有的80後。畢業於哈佛大學,鄭志剛曾以身家44億美元獲得亞洲十大年輕富豪第二名。
1、捐多少土地?300萬平方英尺農地,約27.87萬平方米。
相當於39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以維多利亞公園面積為190萬平方尺計算,即今次新世界捐出的農地面積約為1.5個維園。
2、300萬平方英尺的農地價值多少?
若按照今年香港政府訂立的農地補償回收價1124港元/平方英尺計算,這部分土地價值約33.72億港元,等於新世界捐出約33.7億港元。
3、這些土地捐給誰?
其中的100萬英尺的地,捐給社會企業「要有光」(相當於一個慈善機構)。
另外,其他撥地安排將於其他非盈利機構研究,不排除會拿去給香港政府興建公共房屋。
4、為什麼突然公布?
鄭志剛強調說,集團未來需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而非只考慮股東利益,另外,他表示已經於一年前開始籌備相關計劃及籤定備忘錄(MOU),待今日才公布。
5、多少人受益?
據介紹,第一步是向社企「要有光」撥出28,000平方尺鄰近天水圍港鐵站的三幅地皮,興建全港首個大型「創意社會房屋「」項目-「光村」,提供超過100間面積約300尺的單位,目標惠及10000名市民,首要目標是幫助有小朋友的低收入家庭,預計最快2022年落成。撥予「要有光」的地皮年期為28年至2047年。
6、這麼做的目的?
鄭志剛透露,捐贈農地是出於社會責任,與香港政府是否引用《土地收回條例》無關,為了避免社會對新世界捐農地會涉及利益輸送的誤會,捐出的農地周邊沒有其他新世界的地皮。
7、租金多少?
新世界向社會企業撥出的100萬平方英尺的農地,並收取象徵式1元租金,為期28年,還是是租期最長的社會房屋。
據新世界介紹,受惠家庭租約會籤3年,並不可續租,不過平均2年租戶就可以離開,流轉率為百分百;需支付的租金水平,會視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去決定,例如有長期病患的話,租金會相對較便宜;非排隊制,入住由社工配對。
8、不是臨時房屋區
鄭志剛表示,選擇和「要有光」合作建光村,是因為大家理念相近,均想探索新解決方案,用新思維去改善住屋問題,並結合雙方不同的長處,透過創新的形式,推動基層向上流動,給他們一個新希望、新開始,希望借著一小步,激發各方用創意踏出更大步,為解決房屋問題帶來新契機。
9、「光村」共有四大特點
有關「創意社會房屋」,亦即「光村」,共有四大特點,分別是:主要對象是有小朋友的低收入家庭;租金由「要有光」制定,將遠低於市場水平;創意社區是指提供住屋硬體之外,將有全面軟體配合,建立一個幫到基層的創意社區,當中加入全方位配套:例如協助小朋友發揮創意的遊樂設施、本地小店等;邀請一班本地年輕建築師一起設計興建,利用他們的眼睛及創意,設計能夠開創未來,令基層住客感到貼心的家,並藉此支持年輕人的發展。
10、新世界有多少土地?
據集團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在香港持有應佔總樓面面積約910萬平方尺的土地儲備可作即時發展,其中物業發展總樓面面積約420萬平方尺。與此同時,集團於新界持有合共約1690萬平方尺待更改用途之應佔農地土地面積。若按是次捐出農地部分,將佔集團所持有的農地面積約18%之多。
其他三大富豪家族跟不跟?
據數據統計,香港財富集中度接近80%,香港富豪前十中多數以地產發家。發展至今,香港的眾多產業早已被少數品牌地產商壟斷。地產商們逐步通過對樓宇的控制,擴展到對交通、電力、電信、超市等各種商鋪的控制,不斷增強綜合經濟實力,旗下產業版圖也從地產跨越到電訊、港口、百貨乃至水電燃氣等眾多領域,牢牢地把控著香港的經濟,他們的舉動甚至影響著香港未來發展方向。
我們都知道,香港有四個大家族,包括主要以房地產發家的李嘉誠、郭得勝、李兆基、鄭裕彤四家。
而這次捐出300萬平方英尺的就是鄭裕彤家族。
其他家族例如李嘉誠怎麼看這件事?
據香港媒體報導,長實發言人指出,農地作房屋發展完成需時長,可能較長時間才能讓有需要人士受惠,會就這方面作出研究。發言人稱,一直以來,李嘉誠基金會及長實亦有以捐款方式,直接支持不同的社會公益項目。
而李兆基家族的恒基地產,回應指出,過往曾捐地興建安老院舍、青年宿舍,以及提供單位作過渡性房屋。恆地稱,樂意與政府磋商,積極協助增加房屋供應,照顧不同階層的需要。
恒基地產創辦人兼前主席李兆基,在2012年曾向外表示,有意捐贈位於元朗及粉嶺農地予政府,以興建房屋之用,宣稱可以興建3,000至4,000個單位。
最終李兆基分別向保良局及博愛捐地,以興建青年宿舍及長者宿舍。其中位於屯門藍地的安老院舍,合共提供1405個長者宿位,預料在2020至2021年落成。
香港土地供不應求
四大發展商持約930萬平方米農地
香港土地面積1106平方公裡,常住人口730萬,人口密度只有深圳的60%。但香港那種居住條件極端緊張的情況,沒有在深圳出現。
上圖是香港土地使用情況,可以看出農地、荒地、林地、水塘等佔了75.7%,而住宅用地只有6.9%。即便是這6.9%的住宅用地,還有一半是密度超低的郊區村落,真正高密度開發的住宅只佔用了香港土地的3.8%左右。
也就是說,香港只要拿出2%的土地建設高層住宅,就足以讓全城住宅面積增長50%。
銀美林研究資料顯示,香港四大發展商(恒基、新地、新世界、長實)持有農地面積約達一億方呎(約929萬平方米)。具體來看:
恒基居冠,持有農地面積約4500萬方呎,佔比達四成半;新地持有農地面積約3000萬方呎,佔比約達三成;新世界則持約1600萬方呎;長實則位居第四,持有農地約900萬方呎。
香港政府為增加土地供應,多渠道考慮釋放現有「生地」的發展潛力,對於發展商手上持有的農地,也成為房屋潛在供應之一。而美銀美林研究資料顯示,香港四大發展商,包括恒基及新地等手握最多籌碼,與政府合作機會最大。
來源:中國基金報
責任編輯:黎芳羽
支持我們請點讚或使用評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