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勝
置身其間,廊橋、水巷、木樓、青瓦、粉牆、石板街,槳聲燈影,柳琴悠揚,如詩如夢,如飲如醉……
親身遊歷之後,才真正明白了素有「江北水城」之譽的臺兒莊古城,果然名不虛傳。
芳菲四月,油菜花開得正濃,河坡上、小路邊,一簇簇,一片片,黃橙橙、金燦燦,幽幽的清香瀰漫開來。碧波翻湧,柳絲初綻,白楊吐翠,一路上景致如畫。中午時分,我們來到了魯南名城——臺兒莊。
一下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多少次在夢裡相見的臺兒莊古城樓,巍峨高大,氣勢如虹。城門正上方端端正正的「臺兒莊」三字,一下子,把我的思緒拉到了硝煙瀰漫、浴血抗日的古戰場。最早認識臺兒莊是在歷史課本中,是在李宗仁將軍指揮二十萬國軍將士浴血奮戰,取得臺兒莊大捷的炮聲中。這一戰彪炳史冊,消滅了日寇大量有生力量,打破日本人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因此,臺兒莊早已深深地烙進腦海中,早已成為抵禦外侮,民族不屈的象徵。
出得門洞,豁然開朗,臺兒莊古城便赫然在前,一個集「運河文化」和「大戰文化」為一城,融「齊魯豪情」和「江南韻致」 為一域,極具人文魅力的,沿運獨有、世界知名的國家AAAAA旅遊休閒度假區。
牽夢古城
「商賈迤邐、一河漁火」這是《嶧縣誌》中對古城臺兒莊的記載。
歷史上,臺兒莊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榮於明清,是一座三教九流雲集、建築風格多元、文化底蘊深厚的秀美古城,曾被乾隆皇帝譽為「天下第一莊」。
出西城門右轉是衙門大街,清一色的古建築,清一色的石板路,處處是小橋流水,處處是綠肥紅瘦,滿目的古城美景紛至沓來,一下子把心揪住,不由自主地夢回千年。
沿參觀線路,右手緊鄰西城門的便是五行碼頭,靜靜地偎依在古運河畔。這一段河面極目開闊,碧波蕩漾,絲絛依依,遊船輕搖慢擼,身後蕩起層層漣漪。幾隻畫舫停泊在碼頭左右,纜繩緊縮,紅燈高掛,似乎在等待著一撥又一撥的遊人。碼頭上方,一個雕梁畫棟的亭子煞是引人注目,方柱擎棚,青瓦覆頂,鬥簷飛拱,「秋霽獨先初夜月,春陰見盡滿城花。」想是五雲亭最好的寫照。
不遠處,便是古運河上著名的景觀橋——步雲廊橋。步雲廊橋取「平步青雲」之意,猶如長虹臥波,橫跨其上,直達河心的安瀾島。橋下三孔,跨度不盡相同,可通大大小小的各種船塢畫舫。據說,該橋還有許多故事,明朝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浙江餘姚才子馬希曾出任嶧縣知縣,上任不久,就親臨臺兒莊,拜訪漕河官員和當地士紳。他發現運河上沒有橋,於是捐資建了一座竹木結構的大橋。人們為念其功,紛紛為他燒香許願,祈求這位父母官步步高升。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康熙帝南巡,途徑臺兒莊。嶧縣落魄文人李克敬獻《雅頌八章》,康熙御覽,欽定為第一。因此,有人說,這座橋使李克敬平步青雲,於是改名為「步雲廊橋」。
前行幾十米,一個巍峨的衙門——參將署便在眼前。參將署始建於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為清朝正三品參將行署。參將統領600兵馬,負責管轄220華裏運河河道的工程防護和漕運治安。正是有了這座參將署衙,門前這條大街故被稱作衙門街。再向前走,一個高大的古石牌坊橫跨大街。牌坊四柱三間三樓,上書「水陸通衢」四個大字,她見證了臺兒莊昔日商賈雲集,四通八達的繁榮富庶,見證了大運河上遷客騷人,往來如織的離愁別緒。
牌坊正面有一聯「南來北往,燈影槳聲,河蘊人間千古景;神蕩心馳,水鄉漁火,世稱天下第一莊。」上聯實寫,寫出燈影槳聲中,運河古城的富庶美景,下聯虛寫,通過心靈震顫,再現一河漁火、重鎮生輝的錦繡景色。背面也有楹聯一幅:「岸柳河橋,要平攤邗水二分明月;槳聲燈影,豈獨讓秦淮十裡輕歌。」上下聯聯袂成趣,精道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了臺兒莊古城的不遜美景。上聯寫臺兒莊岸柳河橋,與揚州平攤這最美的二分明月。下聯寫臺兒莊槳聲燈影中,「歌聲十裡,夜不罷市」的景象,與南京秦淮河畔相媲美。
過了水陸通衢石牌坊,才算是真正到了臺兒莊古城,只見商埠林立,商號櫛比,一眼望不見盡頭的明清古建築錯落有致,雕梁畫棟,粉牆黛瓦,什麼張家狗肉、馬家牛肉、馮家驢肉、趙家燒雞、黃花牛肉麵、老鱉湯、辣子雞、羊肉湯、菜煎餅等各色小吃,香味襲人,叫賣聲不絕於耳。活脫脫、亮晶晶、香噴噴的一條小吃一條街。街道兩邊仿銅雕像,一個個形神兼備,惟妙惟肖,一組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有步態匆匆,衣袂飄飄的「運河收稅官」、有安閒舒適、閉目養神的「士紳名流」、有手拿剃刀、神情專注的「剃頭匠」、有擺攤佔卜、神算吉兇的「半仙」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其中,最有情趣的莫過於一組對弈的老者,無須看下面的棋局,僅從兩者的表情和神態,就能讀懂勝負如何。左側的老者直著腰,昂著頭,眯著眼,手捻鬍鬚,嘴角微翹,翹著二郎腿,一幅穩操勝券、得意洋洋的神態。右邊的老者緊鎖雙眉,低首深思,全神貫注,眼睛直盯著棋局,試圖在兵戈馬嘶中肯能否找到一條起死回生的出路。我不得不佩服,設計師對一瞬間靈魂捕捉的精妙,製作者對神態和表情把握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