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二姐花店這段時間的主打花卉是百合。
昆明鬥南花卉市場日交易量超過1500萬元。 受訪者供圖
每到周末和節慶,三聖鄉溼地花卉產業園裡購買鮮花的多為女性。 受訪者供圖
劉淑彬和她種植的多頭菊。 受訪者供圖
南非花卉針墊。
劉淑彬種植的白菊。
來自肯亞的單頭玫瑰。
南非「公主」。
南非花卉貝克斯。
劉淑彬種植的非洲菊。
成都人的春天系列報導1
一直以來,成都男人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成都女人,以酸辣、嬌憨、俏皮而又脆生生聞名。
她們浪漫而又熱烈,對鮮花情有獨鍾,買花果敢而不嬌羞。
如同不漏過任何一場流行,以顯示自己的美色。
但是——
這個春天,成都男人突然有點點苦惱。
女人們買鮮花太過奔放,以至於創下一個驚人數字:
2月-3月,成都女性買走鮮花2880噸,市場消費金額達到一個億。
一支百合的遷徙之旅
這是成都兩大鮮切花市場萬福花卉產業園和三聖鄉溼地花卉產業園,截至3月15日的統計數據。
月映九微火,風吹百合香。
三聖鄉溼地花卉產業園,位於錦江環城生態區,東與荷塘月色接壤,北臨繞城高速。
3月15日凌晨4點,商家陳二姐已將300多束百合擺放整齊,清香宜人,等待批發客戶選購。
她的百合,來自昆明鬥南,從雲南採摘到抵達三聖鄉,經過了12小時的陸路顛簸。
於鮮花的集散而言,成都三聖鄉與昆明鬥南是兩條平行的線。
一支百合的遷徙,既是生意的旅途,也是一個家庭的親情牽連。
昆明鬥南,瀕臨滇池東岸,是著名的花都。
鬥南花卉市場,現已發展成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每天上萬人次入場交易,日交易量超過1500萬元。
時間回溯到14日晚上9點,陳二姐的老公戚天德穿梭於鬥南花卉市場,到熟悉的攤位選購鮮花,選定一批立馬下單交易,包括次日抵達陳二姐店鋪中的這批百合。凌晨2點,等待選購的鮮花打包上車直發成都,戚天德才疲憊地回家酣睡。
通常,上午11點左右,陳二姐會打電話給老公戚天德,一為問候聊聊家常,二是讓他按時吃飯。
戚天德,只是成都諸多鮮花批發商的一個縮影。
三聖鄉溼地花卉產業園和萬福花卉產業園,有很多這樣的「夫妻式」鮮花批發商。大多是丈夫一個人租房長住鬥南,監測行情,靈活掌握市場,妻子則在成都做批發或零售。
這樣的兩地分居,只為選購質量上乘而又價格適中的鮮花,「鬥南花市跳一塊,全國鮮花漲三塊。」因季節、溫度、節慶、花材、產量、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影響,鮮花的價格波動特別大。
近年,這種波動的因素還來自泰國和越南,就像小小蝴蝶扇動的翅膀。「如果遇泰國的春節、母親節、水燈節,越南的新年、婦女節、大叻鮮花節,鬥南的鮮花價格會出現異常增長,導致成都的鮮花價格直線爬升,有的品種出現價格翻倍的情況。」戚天德說。
即使這樣完美的夫妻搭配,正在受到網際網路營銷的衝擊,渠道多樣化之後批發客戶流失,利潤逐漸攤薄。
肯亞玫瑰的新市場
比雲南百合遷徙更遙遠的是肯亞玫瑰。
15日下午3點,成龍大道旁的萬福花卉產業園,室外溫度已達26℃。
而在鮮切花區域的「科諾花卉」,室內卻涼爽異常。一間恆溫4℃—8℃的房間,存放著肯亞多頭玫瑰、荷蘭鬱金香、厄瓜多滿天星、南非「公主」等世界知名花卉。
肯亞雖然地處赤道,但全年氣溫穩定在15℃到25℃,與春城昆明氣候相似。肯亞玫瑰以前主要針對歐盟市場,現在已經轉向中國,廣州、成都、上海、北京等地的鮮花需求量與日俱增,成為其開拓的新興市場。
在肯亞首都奈洛比附近的奈瓦沙湖畔,海拔近2000米,分布著大小不一的玫瑰農場。肯亞玫瑰多達340餘個品種,因為花頭大、品種多、色彩鮮豔,瓶插時間長,受到中國顧客的歡迎。
以前,經銷商在農場篩選出合格的玫瑰,鮮切之後,運往荷蘭的拍賣市場,然後再銷往中國。「由於奈洛比至廣州等直達航線的開通,大大縮短了運輸時間。肯亞玫瑰可以直飛廣州,再轉運成都,整個運輸時間縮短至3天左右。運輸成本大幅降低,同時使鮮花的保存期得到延長。」科諾花卉銷售經理王利春介紹,進口花卉的優勢在於價格穩定,波動較小。以肯亞紅玫瑰為例,從情人節到三八節,10支裝售價115元到100元,目前的售價下滑到90元,一個月的浮動在25元以內。而雲南玫瑰價格相對便宜,但漲落特別大,因不同節日需求,20支裝的價格會從20元跳到80元。
玫瑰,似乎特別被成都女性偏愛。據高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熊先舉介紹,鮮花中銷量排第一的是玫瑰,佔比達30%。「這個春天,三聖鄉溼地花卉產業園的鮮花銷售量達720噸,銷售額達2500萬元,其中玫瑰為750萬元左右。」
每年一萬元鮮花消費
鶯初解語,花動一城春色。
以閒適知名的成都,一個男人有兩種嚮往:過詩一樣的人生,愛花一樣的女人。
如果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成都男人的愛情成本,往往,小成本運作就能得到意外的豐收。
何梅,經營著成都一家美容機構。小時候,老家院子裡爬滿薔薇,「爸爸喜歡種花,家裡的小院一年四季都有花開。我上初中時,媽媽得了哮喘,爸爸為了不讓媽媽花粉過敏,把所有的花都連根鏟掉,我為此難過了好幾天。從那以後,我心裡常埋藏著兩個願望,一是嫁給懂得浪漫愛送花的男人,二是買一個有花園的房子。」
幸運的何梅,在成都真的實現了兩個願望,老公張哥也很慣她,「我特別愛玫瑰,一年買鮮花的花費在一萬元左右。」
一萬元的數字,是經過一千元暴漲而來的。戀愛之初,張哥脾氣有點暴,何梅也愛耍點小性子,但解決紛爭的辦法就是「一言不合就買花」。從2004年開始,何梅的鮮花帳本逐年遞增,通過「網際網路+買」,她成功升級為成都最愛買花的女人。
與何梅的「爭吵式」消費相似的,還有衝動型消費。
劉燕,川師大附近一家餐館的大堂經理,口頭禪是愛花才有好心情,「喜歡南非的花卉,繽紛豔麗氣質高貴,特別是公主和貝克斯,無論多貴都會買。」她的鮮花一部分是男友送的節慶禮物,一部分是自己採購,偶爾也會到郊區的種植園採摘。在她家裡,大大小小10多個花瓶,每個季節都是滿滿的,每年的鮮花消費8000元左右。
這就是成都人對浪漫的認識,一種更細膩的理解:
錦江邊的低徊,咖啡館裡的細語,不如一束芬芳玫瑰的驚喜。花瓶裡插上奼紫嫣紅,會把整個房間照亮。
擁有四個種植園的女老闆
鮮花經濟越開越旺,在群芳爭豔的時代,唯有昆明鬥南形成了王者氣候。
2017年,雲南昆明鬥南花卉市場鮮切花交易量達65.3億枝,交易額53.55億元,分別比2016年提高7.56%和13.4%。
而在成都,鮮切花交易額也在逐年遞增。萬福花卉產業園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該產業園的鮮切花銷量1.4億元,2017年則躍升到1.7億元。2018年的數據極有可能創新高,從2月1日到3月15日,該產業園的鮮切花銷量達2160噸,銷售額超過7500萬元。
「我們每天都有兩大卡車的鮮切花從鬥南直達成都,每輛卡車的裝載量20噸。」萬福花卉產業園辦公室的陳主任,桌上電腦可以監測市場各個角落的情況。15日下午4時,一輛滿載鮮花的大卡車從4號門進入,直接開進鮮切花區域卸貨。兩小時後,百合、菊花、康乃馨、桔梗等花卉進入各家商鋪,靜待16日凌晨3點半開市。
成都鮮切花銷售的網絡結構中,本地自產鮮切花的比重非常小。高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熊先舉說,目前成都市場上的鮮切花70%來自雲南;西昌佔10%、主要品種是康乃馨;海南佔10%,主要為富貴竹:廣州5%,主要品種是菊花。
雖然「成都產」鮮切花僅僅佔比5%左右,但在「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加」上什麼都會大放異彩。
與大多數依賴雲南和進口花卉的批發商形成映照,三聖鄉本地花農正在崛起。
「明都花卉」老闆劉淑彬,已經走上了生產+旅遊的創新之路,她在成都龍泉、雙流,眉山仁壽、彭山,擁有花卉種植園2000多畝。主要品種有非洲菊、天堂鳥、小雛菊、北美冬青等。
2001年,劉淑彬還是三聖鄉一個小花農,最初在龍泉承包了28畝土地種植非洲菊,主要面向原三聖鄉老花市——高店子花卉市場的零散客戶。那時的劉淑彬還是騎著摩託送貨,哪知2003年遭遇水災,本錢賠光。但她依然看好鮮切花的前景,依靠兄弟姐妹的支持,她在艱辛中一點一點靠近自己的夢想。
2004年,非洲菊的大豐收成為她事業的起點,一路開拓,以市場需求逐年擴大規模,17年的演變讓她更有雄心壯志。目前,她正在彭山打造一座被鮮花包圍的小鎮,一年四季,百花不謝。
培根說:「世界上有許多做事有成的人,並一定是因為他比你會做,而僅僅是因為他比你敢做。」
逐夢人生,不僅是成都女性的果敢,還有溫婉和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