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臺灣地名 關西舊稱「鹹菜硼」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解說臺灣地名 關西舊稱「鹹菜硼」

2015-06-05 10:49:3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溫雅瓊

2015年06月05日 10:4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

(

)

  現在,不少大陸遊客已進入深度遊臺灣階段,在臺灣搭客運、火車,或者騎著自行車上山下鄉,有不少難以從字面理解的地名引起大家的興趣。探究地名不僅滿足好奇心,也是深入了解一地的途徑,現就筆者了解的一些地名與讀者分享。

  宜蘭 舊稱「噶瑪蘭」、「蛤仔難」,來自宜蘭平原上的原住民平埔族分支「噶瑪蘭」。清朝於光緒元年在此設縣,縣名保留原有的「蘭」字,前面加了「宜」。

  彰化 從前稱「半線街」,是平埔族分支巴布薩族「半線線社」的所在地。清雍正元年改稱「彰化」,意思是彰顯皇化。

  桃園 清朝有移民入墾,在此地遍植桃樹,因而名「桃園」。

  木柵 大陸贈送臺灣的大熊貓團團和圓圓就住在臺北市木柵動物園。過去,大陸移民至此,為防止當地的部落入內引發衝突,在景美溪邊立起柵欄,此地因此得名「木柵」。

  草屯 位於臺中盆地,是進入南投埔裡的中途要站。過去挑夫們要在此地更換草鞋,丟棄的草鞋堆積成墩,草屯由此得名。

  新營 臺南新營源於鄭成功在此設鎮屯田,因在此之前有人在鹽水鎮屯墾,被稱為「舊營」,新墾之地就稱為「新營」。

  左營 明朝在高雄實施屯田政策,有左營部隊在此進行開墾,故稱為「左營」。

  西門町 位於老臺北城的西門外。日據時期,臺灣居民大多居住於臺北城內,西門外是休憩場所。「町」字在日語中的意思是街道、社區。1922年,日本殖民當局以「西門町」命名這一區域。

  關西 位於新竹縣,此地舊稱「鹹菜硼」,因為當地居民多為客家人,擅長醃製鹹菜。由於「鹹菜硼」的客家話發音與日語的「關西」音近,日本統治者將此地改名為「關西」。

  (李友唐)

相關焦點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新竹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3、關西  關西舊稱為「鹹菜硼」,這是因為本地多屬客籍移民,他們擅長醃製鹹菜,本地也盛產之,所以有「鹹菜硼」之稱。民國九年時,由於「鹹菜硼」的客語讀音與日語的「關西」音相近,所以改稱此地為「關西」。
  • 這些臺灣地名怎麼來的? 深度遊臺必備
    現在,不少大陸遊客已進入深度遊臺灣階段,在臺灣搭客運、火車,或者騎著自行車上山下鄉,有不少難以從字面理解的地名引起大家的興趣。探究地名不僅滿足好奇心,也是深入了解一地的途徑,現就筆者了解的一些地名與讀者分享。
  • 深度遊臺必備:你知道這些臺灣地名怎麼來的嗎?(圖)
    宜蘭風光(資料圖)      現在,不少大陸遊客已進入深度遊臺灣階段,在臺灣搭客運、火車,或者騎著自行車上山下鄉,有不少難以從字面理解的地名引起大家的興趣探究地名不僅滿足好奇心,也是深入了解一地的途徑,現就筆者了解的一些地名與讀者分享。  宜蘭:舊稱「噶瑪蘭」、「蛤仔難」,來自宜蘭平原上的原住民平埔族分支「噶瑪蘭」。清朝於光緒元年在此設縣,縣名保留原有的「蘭」字,前面加了「宜」。  彰化:從前稱「半線街」,是平埔族分支巴布薩族「半線線社」的所在地。清雍正元年改稱「彰化」,意思是彰顯皇化。
  • 這些臺灣地名怎麼來的? 深度遊臺必備
    現在,不少大陸遊客已進入深度遊臺灣階段,在臺灣搭客運、火車,或者騎著自行車上山下鄉,有不少難以從字面理解的地名引起大家的興趣。探究地名不僅滿足好奇心,也是深入了解一地的途徑,現就筆者了解的一些地名與讀者分享。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高雄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16、永安   本鄉舊稱「永安仔」,乃因鄉內原設有「新永安仔塭」及「舊永安仔塭」魚塭,寓有永保平安之意,故建鄉之時,地方士紳乃決定以「永安」為地名。甲仙昔稱甲仙埔,為阿里山四社番大武壟頭社人所建。甲仙地名起源不明,為舊大字東阿里關下之一小字地名,詳待查。  在高雄縣之東北部,旗山溪中遊,介乎內烏山與南玉山山脈之縱谷地帶,杉林昔稱山杉林,民國九年改今稱,光復後沿襲之。清代山杉木屬於楠梓仙溪西莊,地名由來於其原始景觀為山杉蓊蔚成林之地,故名。
  • 臺灣涉漳舊地名(一)
    這些涉漳舊地名遍布在臺灣各個縣市、鄉鎮、村裡、街區,翻開臺灣地圖,有許多至今還在臺灣行政區劃名稱中使用,從中可看到漳州移民在臺灣拓墾走過的歷史足跡,這不僅是飽含著臺灣漳籍先民敬祖懷鄉的情愫,更是漳臺血緣關係的明證。有關臺灣涉漳舊地名本報將分期介紹。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中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7、霧峰  霧峰舊稱為「阿罩霧」,其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本地聚落建在鳳山山麓,晨間經常濃霧籠罩,故有此稱;第二種說法是認為「阿罩霧」是本地土著族地名之譯音,按臺灣地名中,凡冠以「阿」字者,多屬番社之譯音,例如阿束、阿冷等。民國九年時,改稱為「霧峰」。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南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鄉治仁德昔稱塗庫莊,民國九年,以明鄭時期所設仁德裡,改為今稱,鄉名沿之。塗庫即土庫之諧音,以編竹塗泥為庫倉,以儲穀子之器稱土庫,該地多土庫,故為名。  位於嘉南平原之略中央,鄉名得自六甲村之舊地名。按六甲即以墾成熟田之地積為地名(每十畝為一甲)。鄉內尚有二甲、七甲等地名。  在嘉南平原上,臺南縣西北角,北自八掌溪南至將軍溪間之濱海地帶。鄉名取自境內北門村之舊名。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中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7、霧峰  霧峰舊稱為「阿罩霧」,其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本地聚落建在鳳山山麓,晨間經常濃霧籠罩,故有此稱;第二種說法是認為「阿罩霧」是本地土著族地名之譯音,按臺灣地名中,凡冠以「阿」字者,多屬番社之譯音,例如阿束、阿冷等。民國九年時,改稱為「霧峰」。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嘉義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昔稱「布大瑞」訛傳為「布袋嘴」,騷人墨客稱為「岱江」,也是日據時地方士紳以取七福神之布袋和尚雅號,以布袋延用至今。但「冬港」應為布袋最原始名稱,昔亦稱松仔港、蚊港、布袋嘴等。稱「松仔港」的原因是因臺灣廈門交通,以布袋為快捷方式,附近海水浴場壽島之松樹,蒼鬱青翠而得名。稱「蚊港」的原因是港邊蚊蟲為虐,六月間風平浪靜之際,更猖獗而有蚊港之稱。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南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日本統治臺灣時,改名為「大目降街」。民國九年,地方制度修改,大目降街改為新化街,是新化郡行政所在地。光復後正式定名為新化鎮。  (臺南縣鄉土教材,民84,臺南縣政府 出版)   19、善化   由於明鄭時期,本地是屬於「善化裡西堡」,民國九年時,將舊稱「灣裡」改為「善化」。「灣裡」是從本地西拉雅族目加溜灣社沿用而來的。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桃園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5、八德   八德舊名為「八塊厝」,是指以前此地初建聚落時,只有八戶人家居住。臺灣光復後,最初稱為八塊鄉,後來改稱八德鄉。  8、平鎮  此地舊稱為「安平鎮」,是因為以前為了保護從大湖口至中壢、桃園之行旅的安全,曾在此地設置了張望寮,所以原稱此地為「張望寮」,後來取以保護平安的意思,改稱為「平安鎮」。民國九年時,則簡稱為「平鎮」。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東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1、臺東   清光緒年間,臺灣建省之後,增設直隸州於此,當初以其位居臺灣之東部,故命名為臺東直隸州,「臺東」之地名便是由此而來。  臺東以前為卑南、阿美族定居之地,清鹹豐五年才有漢人與平埔族移入,道光年間形成聚落稱「寶桑莊」,光復後設鎮「臺東鎮」,民國六十五年升為市。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北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民國九年,日據時期改為鶯歌莊,民國二十九年,升格為鶯歌街,至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改稱為鶯歌鎮。(陳碧松,民68,鶯歌鎮志)  9、三峽  三峽舊稱「三角湧」,三角湧莊之名始見於嘉慶八年(1803),形成街肆後以土名「三角湧街」相稱。「湧」的臺語意思是「水起浪」的意思。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苗慄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1、苗慄   本市舊稱為「貓裡」,因早期此地為平埔族道卡斯族之「貓裡社」所居。「貓裡」是平原的意思。  2、苑裡   「苑裡」地名是由來於道卡斯族「苑裡社」的社名。  7、三義  三義舊稱為三叉河,這是因為打哪叭溪、打木溪、大坑溪等三溪在此會流,故有此稱。光復之後,改此地為「三義」,其由來,可能是「義」字之簡寫與「叉」字相似,所以才改為「三義」。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苗慄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1、苗慄   本市舊稱為「貓裡」,因早期此地為平埔族道卡斯族之「貓裡社」所居。「貓裡」是平原的意思。  2、苑裡   「苑裡」地名是由來於道卡斯族「苑裡社」的社名。  7、三義  三義舊稱為三叉河,這是因為打哪叭溪、打木溪、大坑溪等三溪在此會流,故有此稱。光復之後,改此地為「三義」,其由來,可能是「義」字之簡寫與「叉」字相似,所以才改為「三義」。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東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臺東以前為卑南、阿美族定居之地,清鹹豐五年才有漢人與平埔族移入,道光年間形成聚落稱「寶桑莊」,光復後設鎮「臺東鎮」,民國六十五年升為市。  (花松村,民85,臺灣鄉土全志(九)。光復後,以其相近之日語讀音,改以吉祥的近音字「成功」為地名。  3、關山   本鄉原名「裡壟」,由高山族語「ㄉㄧ ㄌㄢˋ ㄉㄧ ㄌㄢˋ」,即「紅蟲」翻譯成音。民國四十三年更名為「關山鎮」。因為本地的山勢逼近,就像一個關隘,故有「關山」之稱。  (花松村,民85,臺灣鄉土全志(九)。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北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民國九年,日據時期改為鶯歌莊,民國二十九年,升格為鶯歌街,至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改稱為鶯歌鎮。(陳碧松,民68,鶯歌鎮志)  9、三峽  三峽舊稱「三角湧」,三角湧莊之名始見於嘉慶八年(1803),形成街肆後以土名「三角湧街」相稱。「湧」的臺語意思是「水起浪」的意思。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雲林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可愛的故鄉——雲林,頁12)  13、麥寮   關於「麥寮」地名之起源,據傳墾殖初期有植麥者搭寮居住於此,故有此稱。  14、臺西  臺西原稱為「海口厝」,因為地當舊虎尾溪之出海口,故有此稱。光復後,以其位於臺灣島之西邊,改稱為「臺西」,以與臺北、臺南、臺東、臺中對稱。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北市區地名由來》
    而古亭區地名之由來乃因由(古亭苯)這種裝稻穀的建物得名。或擊鼓示警的(鼓亭)而來。至於城中區地名之由來,是因為位於古臺北城的城池中央。  11、中山   臺灣光復後為紀念孫中山先生。  12、大同   由(大)隆(同)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