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嶺之旅
文/琬琦
從三娘灣到五皇山,從大海到高山,我們用了一天一夜的光陰。這當中既有海邊的流連,也有欽州城中的一夜歇息,還有路途中的奔跑。
好在有先生陪我。這是己亥年小暑之後、大暑之前的浦北縣龍門鎮,我和先生在欲雨未雨的悶熱裡,漸漸行入山林深處。
猴子藏在密林深處,感覺正午時分的空氣很溼潤——太陽還不願離場,雨水在雲層間猶豫著藏還是露。步道兩邊的植物綠得越發沉重,像困意來臨。野芋葉、長葉鐵角蕨、紅馬蹄草、烏毛蕨全都半睜著困怠的眼睛。一叢叢芭蕉樹站在野草叢中,長長的闊葉子一動不動,似乎已經睡著了。哦,聽說浦北縣是中國蕉鄉,這芭蕉樹果然多得隨處可見。可惜尚未有芭蕉成熟,這讓猴子略感遺憾。只有知了在叫,叫得懶洋洋的,唱著催眠曲一樣。一坨坨渾圓的石頭,緊緊地挨著身邊的植物,做著恬然的夢。在夢裡,薄薄的苔蘚放肆地爬到石頭身上,將它們仔仔細細地包裹起來。
猴子看著我們像所有的遊客一樣,默默地往山上走著,間或停下來閱讀路邊的指示牌。「金童溪」「玉女溪」「聖女泉」……是了,我一路聽到細碎的流水聲,像一群被警告過不許大聲喧譁的少男少女,踮著腳尖在灌木叢裡奔跑而過,衣袂和樹葉帶起一陣微風。水流偶爾離開亂石和藤蔓,呈現在我們眼前。它們帶著清涼的輕風,從高處跌落,卻依舊溫柔清淨,並不刻意製造出驚人的聲勢。
只有猴子是活躍的。兩三隻猴子結伴從樹叢裡躥出來,攔在步道上。猴子正對著我們,看到先生拎著一把折傘,我拿著一瓶礦泉水,兩人已走得渾身汗溼。它們大抵很失望吧,偏著小腦袋左右看看,便跑遠了。芭蕉樹被驚醒了,搖晃了好一陣。林間簌簌地吹出來一陣風,雨落下來了。
先生打開了傘,我們並肩擠在傘下,站了一會。眼前恰巧是水簾洞,像珠簾一樣垂下來的瀑布,隨著雨勢轉大,眼見著漸漸連成牛繩。
我們又走了一段。雨點打在傘上,沙沙沙,刷刷刷,啪啪啪。落在腳邊,又濺成水沫往我腳上撲。風變大了,雨斜斜地撲進來。抬眼望去,山林醒過來了,植物們都在雨裡搖擺起來。芭蕉樹還很鎮定,只輕輕抖動著葉子,把被雨喚醒的草木氣息、泥土氣息送了過來。我挽著先生的手臂,他努力平衡著雨傘,尋找最佳的擋雨姿勢。仿佛整個世界都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雨水中,這把雨傘便是一彎蒼穹,讓我們在雨中走出了一種相依為命的感覺。
幸虧稍作歇息之後,雨停了。越往上走,遊客越多。步道旁邊時不時會出現警示牌,上面寫著「猴子傷人,請勿打逗,請勿靠近」,還畫了一隻四肢著地、尾巴高高翹起的猴子剪影。偶爾會出現一兩隻猴子,站在步道邊眼巴巴地看著遊客。沒有人逗弄它們,也沒有人給它們餵食。我儘量目不斜視地走過,心裡總為自己沒帶食物感到有些抱歉。
雨後的山林,到處都溼漉漉的,每一片草葉都反射著一層薄薄的水光。紅椎、樟樹、紫荊木、八角、黑橄欖、無花果……這些亞熱帶闊葉林樹長在一起,樹幹大多細瘦挺拔,保持著恰當的距離,一起向天空伸展。間或傳來幾聲明麗婉轉的鳥啼,挑起溼潤悠長的回音,但卻看不到鳥的身影。
鳥兒也是躲在密林深處吧。它一定知道這座大山,愈往高處,林木愈矮,水聲愈細,石頭愈大。這些散亂在溪谷邊、橫臥在樹林裡的巖石都是花崗巖。兩億多年前,它們也曾是柔軟熾熱的巖漿,在地底深處無聲地流動著,最終凝固成堅硬粗糙的石頭。兩億多年!如此浩大而沉重的時間,已經超越了我們的想像。在這些沉默的大石面前,道一聲滄海桑田,都覺得過於輕佻。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個滄海桑田呀!這些原本沉默於地底的花崗巖才能從黑暗中浮上地面,然後在強烈的風化剝落和流水切割作用下,沿著節理崩裂、滾落,並被打磨成許多大小懸殊的石蛋,遍布在溝谷中。
水聲漸漸消失了,那金童溪、玉女溪的源頭不知隱於何處,連鳥兒的鳴叫也消失了。上了一段陡坡、拐過一個急彎後,我們似乎走到了步道盡頭,被幾塊巨石擋住了去路。三塊黝黑色的大石頭壘在一起,極其形象地組成一個「磊」字。上方一塊大石壓頂,下方兩塊巨石之間,有一條縫隙,大小堪堪能容一人通過而已。遊客們魚貫而入,我和先生緊跟其後。
陶淵明筆下的漁夫穿過山的小口發現了桃花源,我們穿過這道窄門,也就五六步光景,便到了門外,頓時豁然開朗。原本綿密茂盛的樹林不見了,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大片橫亙了兩個山坡、沿著山勢起伏的高山草地。草地上或三五一群、或獨立成峰地堆著外形各異的黑褐色巨石。它們有的像房屋,有的像官帽,有的像巨蛋;有的像一朵剛剛綻開的花,有的像被利劍從中間劈成兩半;有的像精心設置的平臺,四平八整;有的則像小心翼翼地擱上去的不倒翁,搖搖欲墜。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條高六七米的圓形石柱,頂部斷裂如冠狀,形態上酷似男人性器,故名「南陽石」。
山風浩蕩,直吹得我身上的長裙飄飄揚揚,這些花崗巖大石卻巍然不動。五皇山,低處儘是柔美純淨的溪水,命名也多與女子有關;山頂上卻分布著這許多雄渾的巨石,陽剛氣十足。五皇山的傳說之一,便說是山下村寨的女兒出嫁,都要來山頂上朝拜這南陽石,以期早生貴子。據說有女子朝拜得勤,竟一連生了五個兒子,五皇之名因此而來。幾個女遊客許是有此心願,一番你推我讓之後,都面帶羞澀地對著南陽石雙手合十,低頭輕聲祈禱起來。
這些石頭遠看線條光滑圓潤,走近了才發現它的表面非常粗糙。很多人手足並用,爬到相對平整的石頭上各種搞怪拍照。在先生的拉扯幫助下,我也笨手笨腳地登上一塊大石,四處張望。只見我們的來處,那條順著山坡向上蔓延的步道上空,飄飄蕩蕩地升起一大片薄薄的雲霧。雲霧越升越高,越變越薄,如絲如縷般,一點一點地被風抽離了,吹散了。再低頭看,又有新的雲霧升起來了。它們從山谷往上升,你追我趕,縹緲悠然,像一列步態輕盈的仙女趕往天庭呢。往遠處看,在南陽石前面,是一大片稍微低矮的群山,無邊無際地向天際鋪開。這些青黛色的群山,被一團團大大小小的白雲遮蓋了。那藏於群山之中的小小村落,在如紗如縵的雲朵下面隱隱約約地閃現著。我們並肩坐著,眼看著一朵朵白雲飄動過來,又飄離遠去。身下的石頭成了一葉扁舟,在這透明如水的蒼穹之海輕輕蕩漾。山風微涼,把日常生活的瑣碎煩惱一點點吹遠,我們便成了神仙眷侶,俯看著人間。
轉過身去,看往另一個方向,那也是一片碧綠的山脊,山脊幾乎等高,幾十架風車正在雲朵下面緩慢地轉動著。這些都是發電用的電力風車,我曾近距離地觀察過這些龐然大物,僅僅是它的柱子,就像一棟摩天大樓那樣宏壯。但現在,因為我們坐得高,離得遠,這些電力風車都顯得小巧玲瓏,那細長的葉片、挺拔的杆子,好像是精心安置在綠色山頭上的玩具風車,把人帶入童話世界。
山風經年累月地朝南陽石的方向吹著,它面向山谷的雲海而立,其它石頭跟在它的身後,好像是一群小兄弟崇拜地望著他們的帶頭大哥。五皇山另有一個傳說,古時候,因合浦經常發生海嘯,百姓流離失所。玉皇大帝憐憫蒼生,便令仙童趕石填海。仙童將這些巨石變作牛羊,趕往海邊。玉皇大帝叮囑仙童一定要在雞鳴前將石頭趕到海邊,不然雞啼時分,這些「牛羊」將紛紛恢復石頭身,動彈不得。五皇山的土地爺嫉妒仙童的才能,在仙童路過的時候,提前讓方圓十裡的雞都叫起來。仙童以為天亮了,就和石頭們一起留在了五皇山。我比較喜歡這個傳說,一個小鮮肉趕著大批牛羊在空中騰雲駕霧,多美呀。土地爺「半夜雞叫」之舉倒不一定是出於私心,他既是這裡的土地爺,行事先為這裡著想,也是正常的嘛。想像一下,這五皇山上若少了這一批石頭,自然是遜色不少呢。尤其是少了據說是仙童化身的南陽石,山下的姑娘又該去哪裡求子呢?
傍晚時分,遊客們陸續離開了。下山了,我回頭看著這些石頭。其中一組花瓣石,原本應該是一個渾圓的大石球,某天突然裂成三瓣,形狀猶如花蕾初綻,每個花瓣的基座還緊緊連在一起。我想,這多像孵化孫悟空那隻石蛋呀!山下那些頑皮活潑的猴子,是不是從這個石蛋裡蹦出來的呢?神話傳說當不得真,但這世界若是沒有了神話,那將少掉多少樂趣和美好呀。
五皇山的美,便勝在其山林、溪流、雲海、石頭,勝在這一切既有真實的時間長河打磨出的每一個細節,又有悠遠的神話為其披上神秘、神奇的輕紗。
(本文原發南方國土資源網
http://www.nfgtzy.com/detail.aspx?nid=8576&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