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疆日報記者成越越
圖 | 圖庫
舌尖上的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是綠色的,更是有機的。
碧藍如洗的天空下,一排排喬木守護著白雪覆蓋的草場,牛群晃著尾巴覓食。這是博樂市阿熱勒託海牧場,也是新疆天萊牧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萊集團」)設立的育肥場。
「消費者吃到的每一片牛肉,都能通過掃碼追溯到源頭。」1月20日,天萊集團總畜牧師陳如龍說。
近年來,立足當地優質的水、空氣和土壤等自然資源,博州大力推進農產品綠色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牧漁產業,讓本土有機食品展現魅力。
博州把優質、無汙染的自然環境紅利轉移到食品產業,並通過電商平臺和冷鏈運輸,讓有機食品走出新疆,走向世界。
「一個飼草料基地,一個繁育場,一個育肥場,讓牧草豐茂的阿熱勒託海牧場成為我們發展有機畜牧業的基礎。」天萊集團董事長張勝說。
「從2013年公司成立起,我們就有規劃地走上綠色發展之路。當年,飼料按照有機標準種植,技術員定期監控質量。」張勝說,糧草充足後,澳洲安格斯牛引進來了,符合歐盟標準的屠宰和肉類生產線建成了。
目前,天萊集團通過種植、養殖、加工3項國家有機農產品認證,實現了全產業鏈的有機化。
除了從源頭抓質量,天萊集團還提出了建設輕資產化育肥場的經營方式,推行「快樂養牛,養快樂牛」的理念,專設牛運動場,還建起大型立式「痒痒撓」。
陳如龍只要用手輕輕撫摸牛的肋骨,就可以判斷肉質的脂肪含量。按通行的慣例,可把牛肉按品質由低到高分為A1至A5五個等級。
「看,在車間進行48個小時低溫排酸處理之後,我們再進行精準切割,然後分級包裝。」陳如龍指著長達100米的流水線上的牛肉塊說。
臨近春節,需求量直線上升,天萊集團的百餘種牛肉精細包裝產品,通過京東和天貓等電商平臺熱銷全國。
如今,不僅傳統的農副產品通過便捷的交通工具快速走出去,冷鮮食品也能夠依託冷鏈運輸走得更遠。速凍不僅僅是冷鮮肉需要的輔助生產手段,更是新的飲食風尚。
一根玉米棒,從玉米地裡掰下,到成為當地超市中獨立包裝的有機玉米棒,需要多長時間?新疆永新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國君的回答是:4個半小時!而一根速凍保鮮的玉米棒,從博樂市阿熱勒託海牧場的玉米地進入烏魯木齊乃至內地超市的時間,楊國君說可以控制在一天內。
「現在,不少高檔餐館在冬季使用的蔬菜不是反季節大棚蔬菜,而是應季採摘後經過零下42攝氏度低溫快速冷凍處理後的冷鮮菜。」楊國君說。
「比如冰櫃裡的這一袋冷鮮豇豆,人們不會品嘗出它曾經被冷凍過,在口感上它和新鮮蔬菜一樣。這就是冷鮮菜的魅力,速凍,能鎖住蔬菜的營養成分。」楊國君說。
2015年底,楊國君成立了新疆永新康食品有限公司,專門生產冷鮮玉米棒和蔬菜。該公司註冊的「田園康」牌玉米棒2018年通過國家有機農產品認證,當年生產的3000多萬根冷鮮玉米棒全部銷往內地。
近日,他又拿到了來自哈薩克斯坦的訂單,預計今年可生產8000萬根冷鮮玉米。
現在,花80元就能在博樂市的餐館裡吃到一條新鮮的清蒸虹鱒,這是新疆賽湖漁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湖漁業」)養殖的冷水魚。
1月19日,窗外雪花飛舞,而在溫泉縣冷水魚良種繁育中心內,金黃色的金鱒魚兒在水中悠然遊弋。這些年,高白鮭、金鱒、虹鱒等冷水魚在這裡進行繁育,然後被賽湖漁業投入賽裡木湖養殖。
鮭魚對水的純淨度要求高到近乎苛刻,賽湖漁業一直依託科研力量保證養殖環境質量,使高白鮭產品通過了國家有機食品認證。
「2019年,我們新開發的小包裝魚塊等熟食旅遊產品預計產值可達3000萬元。」賽湖漁業賽湖食品加工廠廠長孫靜說。
上世紀90年代,溫泉縣開始發展冷水魚養殖。目前該縣冷水魚養殖水域已達68萬畝,年產冷水魚達500噸,產值近億元。
相關連結:
昨天,博州的牛上了央視!一頭賣8萬元,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