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背後,是經濟與市場恢復力為全民狂歡提供的底氣。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文/三方
《羅馬假日》有一句經典臺詞: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這句臺詞,跟梁實秋說過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人類最高理想應該是人人能有閒暇,於必須的工作之餘還能有閒暇去做人,有閒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
旅行,是享受生活,閒暇,則得益於假期。
而當下,在經歷疫情得到控制後的第一個五一小長假與寄託了國民迎祥納福、闢邪除災願望的端午,中秋與國慶不謀而合的金秋「十一」,承載著疫情過後國民對旅遊的消費渴望與熱情,正式登場。
全國各地都被屬於旅遊黃金周的熱鬧包裹著,機場、高鐵站、旅遊景區周圍的紅綠燈路口、景區裡的標誌雕像,都可以看見上下攢動的人頭。
早在「十一」之前,國務院剛發布2020國慶放假通知時,「連休八天」就成為了網絡熱詞,並登上微博熱搜,有關連休的話題指數在微博上閱讀超過7.1億,討論近10萬次。
如今,出行變成唯一的主旋律。
全民狂歡
出行背後,是經濟與市場恢復力為全民狂歡提供的底氣。
在今年的全球疫情大考中,世界旅遊與經濟都遇到了困境,而中國展現出的力量尤其是恢復力,世界有目共睹。
國民經濟層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8月份我國網上零售額為70326億元,同比增長9.5%。尤其是8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3571億元,環比增長1.25%,同比增長0.5%,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
海外專家學者普遍認為,中國能成為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其背後展現的強大經濟恢復力令人矚目。
而旅遊市場方面的恢復力更讓人側目,從五一到端午,國民創造的每一個數據都在為相關產業增加信心。
端午期間,文化和旅遊部統計數據,我國累計接待國內遊客與累計實現國內旅遊收入兩個數據,與五一假期相比恢復進度雖然分別回落2.7與5.5個百分點,但與清明節假期相比卻分別提高12.3與11.9個百分點,且人均每次旅遊消費也在明顯增加。
每遇到一個假期,旅遊市場與國民經濟就能恢復一個階段。
9月底,我國文化與旅遊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會議上直接傳遞出來的一個消息是,第三季度我國A級旅遊景區總體遊客接待人數已達到去年同期的7成左右,一些地方景區甚至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而7、8兩個月,全國旅遊度假區幾乎全部恢復開放,接待人次和收入恢復到去年九成左右。
所以到了「雙節」,這種恢復又迎來了一次徹底爆發,根據文旅部預估這個國慶出遊人次將達到6億。不同的是,這一次的爆發更讓人放心。
對於能否放心出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的言論為遊客們打入了強心劑。
「在中國的環境中,現在沒有新冠病毒,旅行方面沒有特別的疫情風險提示。」吳尊友表示,現在中國境內可能存在新冠病毒的地方,一是在隔離病人或住院病人之中,二是在實驗室裡。
隨著旅遊市場與經濟的復甦,行業與國民需求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
疫情進一步推動國民數位化生活加速,數據信息線上化隨之進一步加深,在基於安全因素上,人們更加喜歡周邊遊、本地遊,更注重旅遊體驗並追求出行效率。比如「五一」假期大數據報告中,本地消費者訂單佔比幾乎達到6成,端午期間本地消費者佔比達56.7%,相較去年同期有10%-20%的上升。
而在這個「十一」, 由於海外疫情的持續發酵,當下出境遊被限制,跨省遊開放後也已經逐步進入正軌。
9月28日外交部領事司發布重要提醒表示,當前仍處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時期,不同國家和地區採取不同的旅行限制措施,中國公民海外出行仍面臨較大健康和安全風險。
一方面,這種出境遊的需求直接被轉換到了國內旅遊市場,「穿越大半個中國」成為這個國慶旅行的新趨勢。另一方面,當遊客回歸國內市場,將導致國內旅遊市場壓力增大,對市場而言將會是一場承壓接待能力的考驗,對遊客而言也是一次更未知的旅程。
因此,在旅遊需求井噴的關鍵時刻,市場更需要一個高效且靠譜的工具,讓遊客出行有更舒適的體驗。
省時、省心、省力
那麼,全民都在談論「出行」並「正在出行時」,誰來讓出行在多個維度上更高效和放心呢?
地圖。
更準確的說,是地圖App。如果說經濟與市場的恢復力是從底層邏輯上給國民底氣,那麼地圖App則是直接釋放國民的出行。實際上,地圖一直是旅遊出行的標配,過去人們出門旅遊手裡總要有一張地圖,現在只需要手機裡的地圖App。
其中,百度地圖國民認可度最高。
作為出行必備的國民工具,百度地圖的大數據、導航、旅遊等功能成為諸多用戶出遊時會選擇的重要信息參考。
哪條路去景區最近?什麼時候能到?路上會不會堵車?帶嬰兒出來旅行需要餵奶怎麼辦?走在路上忽然想找廁所找不到?旅行期間身體不適怎麼找醫院?自駕路上無聊?偌大的景區不知道如何不錯過好風景?景區周邊餐廳又貴又難吃怎麼解決?名勝古蹟沒有導遊介紹難道還要邊走邊問……
這些問題,在百度地圖裡,都不是問題。
當你長途自駕遊去往一個不熟悉的新環境,百度地圖推出的智能出行建議,可以為你保駕護航。從出發的那一刻開始,從出發時間參考、規避高頻違章路段,天氣預警、中途服務區推薦,長途自駕中讓你不再陷入「囧途」的尷尬境地。
而為了提高國民的出行準確性和效率,早在2018年,百度地圖就推出了未來出行功能,可以預測未來7天的擁堵情況,並結合道路限行、施工情況,為駕車一族提供最佳出行路線和時間參考。在應用百度深度學習平臺飛槳之後,百度地圖「通行時間智能預估(ETA)」的效率又進一步得到提升,不僅讓人可以把握好當下的時間,還能更精準地預測未來的出行時間,合理規劃出行。
畢竟假期可貴,每一個在外旅遊的人都在與沒有意義的時間賽跑。
針對「無法確定時間」,百度地圖還推出了公共運輸未來出行功能,讓國民提前了解未來搭乘公交、地鐵時的車況和行程耗時,節約出行時間提高效率。
百度地圖的這種精準,在於利用AI賦能交通大數據,從海量車輛的定位數據、軌跡數據中學習路況變化規律和趨勢,同時結合大量實時道路特徵,空間特徵,智能計算出道路未來的擁堵變化趨勢。
「洞悉」是百度地圖的另一個標籤。
基於海量興趣點數據與AI技術加持,百度地圖可以根據你的位置與喜好,為你呈現豐富的推薦內容,千人千面。你既可以根據百度地圖的提示去自己感興趣的地方,也能根據美食攻略與網友評價選取地道美食餐館。
而與AI技術結合後,哺乳期的嬰兒號啕大哭卻又無法趕回入住酒店時,母親可以通過百度地圖尋找母嬰室,當旅行途中你身體忽然感到不適可以通過地圖就近尋找醫院。這種對「地圖細分市場」的把握與布局,不僅體現了百度地圖的技術力量,也展現了它的人文關懷。
當然,百度地圖搭建起的場景地圖,也不僅是母嬰室,還有醫療地圖、司機實用地圖、充電樁地圖、全景地圖等。
(全景地圖)
藉助AI+AR技術,百度地圖也讓國民的旅行更加充實、全面、真實。比如行前「種草」,全景地圖提前了解景區地貌做好規劃,同時一鍵智能遊了解景區遊覽攻略,獲取景區流量、景區公告、門票線路相關信息;進入景區後,AI導遊+精細化地圖,在推薦最佳路線的同時,還能收聽景區講解。
對於一些已被破壞的歷史古蹟比如圓明園,百度地圖的AR導覽功能還能讓人「穿越時間」,為你還原古蹟真貌,甚至還能讓你身臨其境。
比如「再現圓明園大水法」就是百度VPAS技術(視覺定位與增強服務)落地百度地圖的一個案例:用戶跟著百度地圖導航走進圓明園大水法遺址,不僅可以在屏幕上觀賞到百年前的景色,還能用手機攝像頭掃描遺址,地圖系統自動識別遺址身份,同時在屏幕上建造同等比例的3D動畫模型,讓模型與遺址融為一體再現大水法昔日的輝煌景象,猶如穿越。
(VPAS 再現圓明園大水法)
「穿越」過後回到現代,百度地圖越來越符合國民審美與興趣的語音包,一邊節省國民看路線的時間,一邊又讓出行既有趣又搞笑。
前不久沈騰語音包走紅網絡,「開心導航語音」和「欠兒登語音」兩個版本搞笑來襲,為人們帶來獨一無二的騰式導航體驗——「這就到啦?這扯不扯,還沒坐夠呢」、「開了挺長時間了,歇會吧,也讓我歇會」等熟悉的沈騰口頭禪,以幽默方式勸用戶減速慢行,安全駕駛。
除了沈騰,百度地圖「銀河計劃」還包含數百位明星的個性語音包,配上百度地圖精妙的語音技術,無論你是追星少女少年還是聲控,都能找到心儀的語音包一同出行,解放雙手讓駕車更安全,更高效。
(沈騰語音包)
在出行服務上,百度地圖打破信息壁壘,以智能小程序為抓手,將天氣、旅遊、生活、交通等有機融合,打造出一站式服務,就像近幾年所有人都喜愛的一站式購物一樣。
你可以在百度地圖上打網約車去景區地點,可以提前查看當地天氣,你也可以在上面買火車、飛機票,你還能通過公交、地鐵支付小程序坐地鐵或公交。如今,百度地圖已經接入了旅航縱橫、攜程旅行、墨跡天氣、車來了等與出行緊密關聯的小程序服務,實現出行生態服務全場景的連接,為用戶打造無縫的美好出行體驗。
在百度整體戰略向AI前進的腳步下,百度地圖作為百度AI技術落地的典型且重要輸出應用場景,有了AI技術加持下,各項指標節節攀升。
這兩年來,百度地圖用戶規模持續增長,整體滿意度增幅已經達到10.7%。
守護在旅遊之外
百度地圖的守護張力不止在旅遊領域,也不止是出行者。
這幾年,百度地圖利用AI、大數據與雲計算等技術,一直在持續賦能政企用戶,助力城市交通的數位化轉型與智能化升級。
(百度地圖生態全景)
更多to B的能力體現在,物流企業可以通過百度地圖物流派單小程序下發運輸任務,並進行監控及時獲取異常情況,降低企業開發成本的同時也為企業擴展了更多的可能;而百度地圖還將智能穿戴設備解決方案應用於兒童電話手錶中,從定位、導航及危險預警三大方面,讓家長在室內外、國內外都守護孩子。
如今在交通安全領域,百度地圖已經接入全國各大交通管理系統,交警和路政人員可以使用百度地圖道路事件上報小程序上報交通事件,同時用戶也能夠第一時間獲知,及時調整出行策略,進而推動整個交通行業更加智能高效地運轉。
百度地圖的保障能力不僅是助力城市與政府,還滲透進類似春節、十一小長假這樣的國民重點出行時間,從未來出行ETA到智能出行建議,從智能語音助手到一站式出行服務小程序,從實時路況平臺到遷徙大數據平臺,貫穿了整座城市以及城市裡的居民。
去年,為減少惡劣天氣給國民出行帶來的安全隱患,百度地圖還上線了覆蓋全國高速的路面氣象導航功能,為用戶提供安全導航指引,也為交管部門提供了交通指揮的決策參考,同時聯動包括氣象機構、交警部門、廣播電臺,多方合力共同保障公眾出行安全。
此外,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一直在不斷升級,實時呈現出春節、十一等國民出行客觀、真實且全面的情況,通過豐富的數據多維度反映重點出行時間的遷徙與交通情況,在輔助政府管理、防控事故的同時,又能引導國民提前預判出行風險,守護出行安全。
今年是百度地圖15周年,為了更進一步助力城市建設與國民生活保障,提高救援效率,百度地圖還與北京依眾公益基金會合作,攜手各地急救中心業內首家上線了「智慧急救一鍵呼叫」功能。
一個重要的認知是,科技力量已經滲透了百度地圖。
這種力量在疫情期間也充分體現。
疫情蔓延之初,百度地圖基於海量時空大數據升級遷徙大數據平臺,讓公眾能夠查詢某一城市從春運以來遷徙目的地、來源地的排行和比例,並基於自身POI數據和衛健委等官方數據,緊急上線300多個重點城市的「發熱門診地圖」;疫情期間,隨著全國疫情防治的推進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不斷升級,陸續推出全國春運遷徙趨勢和城內出行強度等功能,讓各地市民都能參考著大數據謹慎出行,防控部門安排工作時也更加「有據可循」。
復工復產期間,為保證用戶高效安全返程,百度地圖又推出「跨省市申報服務」及「入城防疫檢查站導航語音播報」功能,幫助用戶在線上快速完成申報登記,駛近防疫檢查站時還能聽到語音提示。而利用智能外呼平臺,百度地圖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對全國300餘城市近40萬地點營業狀態的核驗,上線「復工地圖」。
這種力量甚至從國內傳到了海外。
全球抗疫形式嚴峻時我國抗疫成果初見成效,防控經驗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借鑑。4月份,伊朗最受歡迎的地圖導航類AppNeshan Maps在社交平臺上表示,基於百度地圖此前分享的經驗,已成功上線可查看人員密度的熱力圖,為伊朗民眾科學防疫、安全出行提供參考。
此外,哈佛大學醫學院,牛津大學,波士頓兒童醫院等團隊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論文,研究人員遷徙與疫情之間的關係,其中大量使用了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的數據為研究病毒傳播提供了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Science》論文部分截圖)
在國內,7月15日,《新周刊》發布「2019-2020中國網絡生活價值榜」,百度地圖憑藉在智能出行及疫情防控領域的突出成果,榮獲了「年度最佳出行服務平臺」。
不僅僅是這個十一,實際上每一個節假日、每一次國民出行、每一場災難的襲擊,背後都有百度地圖對每個人、每座城市的守護、保駕護航,無論是簡單的路線推薦,還是複雜的技術應用。
正如百度集團副總裁、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瑩所言,百度地圖的創新精神體現在自由、精緻和求知,它讓聲音實現個性化表達,讓出行能夠被精準預估,讓真實世界可以被高精度刻畫,讓用戶更便捷地探索世界。
這是百度地圖的價值,也是一個地圖App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