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小娘惹》開播了,劇中獨特的娘惹文化和華麗的建築場景吸引了不少的觀眾。《小娘惹》劇中的取景地是馬來西亞檳城喬生博物館,熟悉的娘惹文化在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小娘惹》劇中住宅建築在馬來西亞檳城喬生博物館。這是我曾遊覽過的一座華僑豪宅。雖然名為博物館,但實際上它是一座華人富商的私宅,裡面居住的正是百年前下南洋的華商後代。曾經他們與馬來人通婚生下的娘惹峇峇就生活在這裡。電視劇很好地還原了小娘惹真實的居住環境。
娘惹是下南洋的華人與當地馬來人聯姻生下來的女孩子,如果是男孩則稱為峇峇。在馬來西亞娘惹峇峇是一個獨特文化的存在。它代表著與眾不同的飲食、服飾以及文化背景。他們有著華人與馬來血統融合的高顏值和窈窕身材,也開創融匯了中華傳統美味與馬來烹飪結合的娘惹菜系。在當地娘惹菜都是家傳秘方,只傳女不傳男,所以作為小娘惹人人都掌握著一套自己獨特的烹飪手藝。
娘惹的家族一般都是顯赫的富商,下南洋的官商在飛黃騰達之後,購置家宅,娶妻生子。其住宅更是融合了中國傳統、馬來本土以及西方設計多樣的風格建築。
從影視劇中我們就能夠發現,娘惹雖然出身富貴,但是在家族中的地位低下,對於自己的人生幾乎沒有掌控權。她們受到中國傳統習俗的影響,秉持著做女人的賢良淑德。一生只為做菜、女紅,服侍家人、丈夫和公婆而活,三從四徳便是她們一生的使命。
華人與馬來人通婚最早可以追溯到10世紀,下南洋的華人在馬六甲一帶與馬來人共同生活,隨之而來的便是繁衍的娘惹峇峇文化。峇峇話也成為一種漢語與馬來語結合的獨特語言。在19世紀至20世紀成為馬來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時至今日娘惹文化依舊深深地影響著當地人的風俗習慣,也吸引著各地遊客好奇地探尋。
在喬生博物館中,我所見到的華人住宅奢華至極,建築布局按照中國的合院設計,前有大堂、餐廳,後有小院和小金庫。結合西方洋樓設計,二層為居住區。在餐廳我見到的正是劇中所出現的長桌,長桌宴是娘惹家族的盛宴,也是一展娘惹廚藝的好時機。
娘惹菜結合了中華傳統菜餚的精緻和烹飪手法與馬來當地濃鬱的香料調味,融合出一種風味獨特的娘惹菜系。時至今日娘惹菜也是馬來西亞最重要的一大菜系,受到各國遊人的歡迎。娘惹製作點心也是一絕,她們採用中式的蒸煮方式,利用當地盛產的椰糖、椰漿、碗豆花、糯米製作出色味俱佳的各式糕點。這些顏色誘人的點心,在馬來西亞的華人聚集地和馬六甲隨處都能吃到,味美價廉。
娘惹的服飾也是影視劇中的一大亮點,小娘惹身著傳統服飾,身姿曼妙。在喬生博物館中我們也見到了當時娘惹們所穿著的服飾。在服飾上結合了東南亞地區的籠基、馬來地區的吉祥色和圖紋、中國傳統的保守設計以及西洋輕紗布料與裁剪技術的應用。
娘惹服飾凸顯出女子阿娜的身姿,一顰一笑皆是優雅從容,以此也表現出了娘惹在家族中所扮演的角色。她們無需拋頭露面,操持家務維持優雅姿態是一個小娘惹的使命。在不同時期,娘惹的服飾也有所改變,比如少女時期的紋飾較少,顏色素雅,結婚後用色逐漸加重,更加華麗。袖長、衣襟、配飾也根據少女、出嫁以及婚後不同的狀態有著不同程度的變化,從服飾穿著上就能大概了解一個娘惹的年齡以及婚嫁狀況。
娘惹所傳承的文化,依舊影響著馬來地區人們的生活。從飲食習慣上娘惹菜成為了馬來西亞一大主菜系。而她們數百年來不斷抗爭的,也使她們逐漸擁有更加平等的地位。如今在馬來西亞能夠吃上一次地道的娘惹菜都是猶如富貴人家長桌宴的待遇。眾多遊人來到馬六甲、檳城,都是為了一睹混血娘惹的絕色容顏,一嘗家族秘傳的獨門娘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