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公司組織員工在四川瀘州一景區內進行水上拓展訓練,發生了溺水事故,導致3人死亡,1人受傷,目前相關責任人已經被警方控制,事故的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這個新聞爆出來以後,很多網友表達了對團建的不滿:"難道一天時間就可以讓大家團結起來麼?把用來休息的時間做這些事情真的很討厭"、"多發點工資比什麼都強"、"國內有些團建項目過於形式化了,還是需要加強管理"……
團建本身是為了加強員工之間的相互了解,提升以後的工作效率,為何在當下,團建會這麼讓人討厭呢?
其根本在於老闆和員工之間的訴求並不相同,老闆想要以最低的成本讓員工對公司更加忠誠,創造更多的價值,所以團建的時間往往選擇在周末等非工作時間,資金也是有限的,農家樂、郊區一日遊是常見的團建項目,有奇葩公司甚至組織員工去要飯。
而員工這個時候還想著怎麼讓自己的收入更高一點,房貸要還、孩子要養沒錢怎麼辦?僅剩的休息日都被剝奪了去搞團建,沒有吃到好的,玩得不開心,還要奉承老闆,怎麼可能開心呢?
現在很多年輕人在參加過團建、年會後不久就離職了,可以看出很多管理者只是為了團建而團建,並沒有真正考慮到員工的需求問題。舉個例子,某公司業務繁忙,大家都很疲憊,管理者組織團建的時候,卻選擇了爬山、軍訓、漂流等項目,員工可能喜歡麼?只會累上加累罷了。
今年8月份,颱風"海高斯"登陸期間,珠海、深圳等地打起了十二分精神預防災害。在這個節骨眼上,南澳海岸線上竟然有42個人頂著大風在懸崖上行走,他們還都蒙著眼睛,對消防隊員的勸阻毫不理會。事後調查得知,這些人是來參加公司團建的,這樣的做法已經不是在團結員工了,而是在折磨員工,甚至還會危及到公共安全,浪費社會資源,是不可取的。
企業肩負著的社會責任包括安全生產、保護環境,也包括關愛員工,員工和老闆之間只是分工不同,地位是平等的,因此,公司有義務保證員工在有尊嚴的前提下工作。企業想要發展得更好,歸根到底還是要滿足員工的欲望。而絕大多數員工的欲望,通過錢就可以滿足,可以給員工期權、股份、分紅、加薪,這些才是最好的激勵手段,而不是總想搞些亂七八糟的花活兒。
想團建也不是不可以,但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不要佔用休息時間,可以多列出幾種方案讓大家來選擇,這樣的話員工的接受程度比較高。請客吃飯、旅遊度假這些團建看起來沒有什麼心意,但是輕鬆愉快,比一些奇葩的團建方式好多了。作為老闆,不能指望用團建來代替獎金,員工都是要吃飯過日子的,雞血是沒有現實意義的。
團建應該遵循自願原則,若是有員工不願意來的話,那可能是有事,也有可能是團建項目不夠吸引人,不要將其上升到工作態度、工作能力的高度。有的員工天生就比較內向,不擅長在人比較多的場合活動,在團建的過程中,要格外照顧他們的感受和情緒,不要讓他們做不願意做的事情,組織者不要自我意識過剩,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別人的頭上。
管理者應該記住,你是什麼樣的老闆,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下屬。優秀的管理者,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責任而不是權力上。若是管理者願意發自內心地滿足員工的需求、解決他們的問題,那不需要打雞血,也不需要所謂的狼性文化,員工就會發自內心地忠誠於公司。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個新聞的呢?